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产业观察 > 中国汽车2006年年中十大风云事件

中国汽车2006年年中十大风云事件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6-07-28, 作者: 丁树雄, 访问人数: 4287


  综述:

  时值年中,第四届广州国际车展仍在进行,为记取这上半年车市是如何走过的,特来个车市年中盘点。回顾2006年上半年车坛盛事,可谓“也无风雨也无晴”,平稳之中偶尔也有波动,平淡之中不时也有亮点,可圈可点的也不少,总的来说,2006年可谓是汽车“新政年”,政策不断,限小令解禁、自主创新、消费税开征、交强险实施、双碰标准施行、进口关税下调等等,体现了很强的政府宏观调控。而七月份又是上半年的“热月”,有不少政策集中在该月份实施。降价、新品上市在新一轮的政府宏观调控面前黯然失色。笔者站在自身的角度例举了以下几件耐人寻味且对中国车市今后发展意义深远的大事,点评如下:

  国务院下发《关于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意见的通知》

  背景:从去年开始油价一路飚升,石油公司的股价也节节攀升,全国各地曾一度出现“油慌”,车主谈油色变,踩油门的脚也越来越“肌无力”了,特别是开大排量车的车主更是“手足无措”。顿时间,国内外车市流行小排量汽车,各汽车厂商转型生产小排量汽车,就连生产惯大排量“油老虎”的厂家也不得不把目光投向小排量。然而在中国“生小”容易,“用小”却困难重重,在我国出于各种原因,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都颁发了“限制小排量”的禁令,如今国际油价居高不下,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消费者渴求小排量的呼声日益高涨,供需势头与使用环境不匹配的矛盾严重制约了车市的发展。

  事件回放:“今年初,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发改委等六部委《关于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当中明确要求今年3月底以前,各有关地区必须清理对小排量汽车的限制性措施。

  2月份上海市率先取消了对小排量汽车的限制,北京市3月31日也正式向社会宣布取消‘限小’政策,广州市政府办公厅4月12日前转发了市发改委和市环保局《关于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实施意见》,宣布该《实施意见》内容已经获得市政府同意。这标志着从即日起,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在广州正式解禁  

  相关链接:据了解,广州市从2001年8月起对排量为1.0升及1.0升以下的车辆不再核发牌证,从2002年5月开始,限制广州市排量1.0升以下车辆行驶内环路和市区主干道,限制外市籍排量1.0升以下车辆进广州市区。   

  媒体联盟新年导购 ——“年度车2006”出炉

  背景:新年伊始,中国车市波澜不惊,消费需求平稳,为了帮助消费者从琳琅满目的车型中挑选到心仪之车,免去“选择太多等于没有选择”的困惑,打破持币待购的僵局,大江南北媒体联手为民导购!

  事件回放:由华西都市报联合中国青年报、北京青年报、南方都市报、现代快报、新民晚报、重庆商报、楚天都市报、半岛晨报、大河报等国内10余家强势媒体共同承办的———“年度车2006”,本次“年度车2006”打榜评选活动的评委,由北京、深圳、成都、广州、上海等10个主流汽车消费城市的10家强势媒体资深主编、编辑、记者和专业试车编辑担任。经过两个多月的认真筛选和公正评比,比亚迪F3、开迪、雨燕、骐达、锐志、自由舰等18款时尚品牌汽车进入提名奖名单。

  相关点评:近年来,媒体对车市发展所起的作用愈来愈积极,在资讯提供、汽车测评、产品导购、消费者权益维护等方面职责凸显,如本次“年度车2006”就是明证。但也有借打榜巧立名目进行商业化炒作的,因此,打榜年年月月日日打固然可以,但必须抛开幕后的各种商业化元素,也要摒除为满足“个别”或“集体”利益而采用不可告人的“障眼法”。

  “两会”掀起“倡导科技创新、品牌自主”的新高潮

  背景:自主创新是新的国家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也已经成为汽车行业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的核心词汇。早在1994年我国就颁布了《汽车工业产业政策》,2004年又出台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两款政策”都有鼓励汽车自主创新的条款,但只是大框架,缺乏相应的实施细则和配套政策,基本没有可操作性。鉴于此,国家应尽快出台“趋利”政策,帮助自主汽车企业营利,惟有如此才能将自主创新落到实处。事实上,针对合资汽车企业,国家在贷款、税收、用地和购置设备等方面都有现成的“最惠政策”。只不过,长期以来,羸弱的自主汽车企业被冷落一旁,根本没有相应的政策扶持。

  事件回放:今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汽车界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再度聚首北京。在“代表们”递交的提案、议案中发现,汽车业的自主创新再次作为“热中之热”的话题摆上了议程。会上上汽集团、奇瑞集团、吉利集团、长安集团、力帆集团等负责人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或建议,其中关于“中资与外资企业内外公平税负”、“政府采购不能忽视自主品牌”、“支持企业成为研发主体”的呼声最为强烈。  

  事件点评:

  2006年是国家落实“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在这个规划中,自主创新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十几年前,当某汽车品牌下线时,媒体总要对其国产化率大肆渲染,该品牌车国产化率达到多少,近年来,随着合资模式日益普及及其融合度的提高,国产化、民族化早已被人们淡化。3月间的“两会”再次点燃了国人科技创新、品牌自主的雄心壮志,于是各大厂商纷纷开足马力创办实验室、技术研发中心直奔“自主品牌”。科技创新不是口头禅,更不是叶公好龙,科技创新要拿捏好关键部位,不要在无关痛痒处下功夫,更不要为创新而创新,千万不要捞取“政策”的种种利益而盲目掀起“科技创新大跃进”,在这方面不妨学学韩国!  

  相关链接:2005年3月28日,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发动机二厂生产线启动及首台发动

  机点火仪式成功举行。

  2006年2月23日,上汽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正式挂牌,初期投资36.8亿

  元,全面负责自主品牌乘用车体系的建设。

  2006年2月26日,中国最大的柴油发动机制造商玉柴集团推出了中国第

  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欧IV柴油发动机YC6L-40。

  汽车消费税4月1日开征

  背景:加强税收管理,引导小排量汽车消费,抑制不合理的汽车消费。

  事件回放:4月1日实施的新消费税,按照新的消费税率,2.0以上排量的车型税率普遍提高,其中升幅最大的4.0升(含)以上排量的轿车,税率从8%增加到20%。由于消费税大幅提升,大排量车普现涨价,尤其是进口车。据了解,在宝马创造了近30万元的涨价新高之后,奔驰、VOLVO、捷豹、路虎、劳斯莱斯等车型价格集体上扬,其中劳斯莱斯最大涨价幅度达到70万元。价格的大幅上调,令这类汽车的市场销量也骤然变冷。 

  点评:体现了“扬小抑大”的政策用意,为限小禁令的实施创造条件。

  广汽丰田凯美瑞全国同步上市  

  背景:这些年“日系”阵营除了日产正逐步恢复元气外,“广汽本田”一直成为车市的“领头羊”,加价排队销售是其创举!而引领全球车市风向标的丰田登陆本土的时间较晚,但这丝毫不影响其势头,6月17日的凯美瑞上市就说明这点。

  事件回放:6月17日,丰田公司在广州新白云机场和北京中国大饭店举行了盛大的上市仪式,与此同时“广汽TOYOTA”全国100家经销店同步开业,这开创了业界先河,备受备受期待的广州丰田CAMRY凯美瑞也同时在全国正式上市。同日,一架喷绘“CAMRY凯美瑞”图案的大型波音777“凯美瑞号”飞机,完成了从广州至北京的首次航行。至此,被认为是丰田在中国市场布局中最关键的一枚棋子终于落下,凯美瑞从4月25日发布车型、5月23日下线到6月17日上市,短短2个月时间里完成了三部曲了。目前,凯美瑞在全国已接到2.5万份订单,由于货源紧张,北京、上海、广州甚至出现提现车加价1万至4万元不等的加价费。目前,凯美瑞在全国已接到2.5万份订单,然而,由于目前凯美瑞受产量少且市场需求较大的影响出现了“求大于供”的现象,导致了在4S店要提前预订滞后长达半年之久提车的现状。

  相关点评:从一上市就端显丰田威力,凯美瑞的上市必然搅动车市格局的变化,也必然给中国汽车营销带来新的变化。其上市更重要的是宣布广州汽车工业与“日本兵团”合作的圆满成功,提升了广州汽车工业基地的综合竞争力。


1 2 页    下页:第 2 页 8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4篇)
*中国汽车营销的未来趋势 (2005-12-05,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丁树雄)
*中国汽车营销技术批判 (2004-12-23, 经济观察报,作者:仉长雷、段小青)
*中国汽车营销观念批判 (2004-12-16, 经济观察报,作者:仉长雷、段小青)
*放言中国汽车工业 (2000-07-03, 《销售与市场》1997年与老板共进午餐特刊,作者:张智)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11-23 05: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