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电连锁行业:2006年的困难与希望 7 上页:第 1 页 困难2:微薄利润VS爆增的成本 高扩张面对的却是低利润,这就是中国家电连锁行业无法逃避的严峻现实和尴尬。中国家电连锁行业的平均毛利率仅有10%, 公司净利润普遍在1-2%。日益增长的成本中,首当其冲的就是门店租金。由于近几年百货连锁业和家电连锁业都在快速扩张,直接导致了门店的租用成本扶摇直上。举个例子来说,一个中心城市3000-4000平方位置好的门店现在一年的租金大约要200万,我们按照2%来核算家电卖场的净利润,就必须要有至少1亿的销售额才能将门店租金保住。这样的成本对各家连锁企业来说都是个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目前,家电连锁卖场解决低利润高成本的办法还仅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增加店面数,扩大采购规模,压低供应商采购成本。 国美收购永乐的消息得到确认后,多数家电制造商担心国美挟爆增的规模优势进一步压低产品供价。2003年国美就曾对供应商强收15项费用,家电制造业敢怒不敢言,而当时国美的实力尚不及目前的1/5。连番并购后剩下的国美、苏宁、百思买已经形成了“双寡头 + 一新强”的局面,这无疑使上游制造商的发言权被进一步削弱,并使得家电连锁巨头得以继续通过盘剥制造商来获得企业主要利润。 2:延长结算周期,占用供应商资金,保障自身现金流。 家电连锁企业每开一个店面,最主要的就是开店前的投入。卖场一旦开业就会通过占用供货商的货款来维系本身的运营支出。通常的结算周期为45天,但有的卖场对2类品牌和杂牌的结算时间已经超过90天!家电连锁巨头正是通过无情的占有供应商的资金来保障其自身的发展和扩张,从而获得一定的边际利润。 3:成立投资基金,在资本市场和不动产市场投资获利。 应该承认,国内的家电连锁业在主业经营的规模上增长强劲,但实际利润却乏善可陈。2%的微薄纯利根本不足以支撑业态的健康发展。但是,连锁行业的庞大现金流对资本市场和不动产市场而言,却是个不错的运做载体,于是家电连锁巨头纷纷利用占用的巨额现金流大举进军股市和房产。国美和苏宁都成立了专门的投资部门和房产企业,并且获利颇丰。 但是,对家电连锁业而言,如果主业始终解决不了盈亏平衡问题,那么其他的赢利途径都存在着巨大的风险。一旦遭遇宏观调控或者经济低迷,抑或内部机制运转不灵、资金链绷紧,很容易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从而遭受毁灭性的打击。 机遇:直供模式的兴起和大经销商的复活 商战有语云:决胜终端。零售卖场格局的变化无疑将带动整个产业链进行重新洗牌,并孕育了诸多的商机。 首先,对制造商而言,由于零售终端集中为“2寡1新”的局面,压缩了中间代理商的生存空间,特别是连锁卖场借集中采购进一步打压供货价格,使得渠道的利润无法维系。但对那些有一定资金实力和技术能力的中小品牌的制造商而言,却可以直接越过分销的环节,采取直供的模式,迅速进入卖场销售。而这些品牌以前往往因为品牌张力的原因无法进入连锁卖场或者无法获得较好的位置。可以预见,卖场势力的集中将使更多的来自广东和江浙地区二线品牌和新品牌出现在终端柜台上。 其次,对大经销商而言,这是扩大代理区域侵占市场的良机。由于卖场集中采购,销售月结,对经销商的资金实力和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毛利降低的情况下,经销商必然要靠总销量的提升去生存。因此,跨区域的大代理商必然会东山再起。渠道会一再精简,经销商会一再淘汰。零售巨头的出现也会是大经销商复活的开始。 当然,最大的机会还是来自连锁卖场本身。由于规模的扩大,中小经销商基本丧失了和卖场谈判的所有砝码,制造商也难以积聚行业或行业协会的力量与卖场抗衡。连锁卖场主导家电市场格局的轮廓已然形成。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2006年是中国家电连锁行业发展的一个分水岭。各主要的家电连锁企业都面临着兼并和扩张带来的一系列内部整合问题,也还没有远离主业亏损的无间地狱。对家电连锁卖场而言,在2007财年来临之前,不论门店多少,不论销售额大小,谁解决好了扩张的消化问题,谁解决了主业运营的财务平衡问题,谁就在行业的竞争中取得了真正长久的优势地位。而对家电行业而言,变革孕育着机遇,旧的结构的破除必然带来新经济形式的兴起。 原载:《中国经营报》8月刊 许岚,MBA,派蒙(香港)投资公司经济分析师,联系电话:013956983318,电子邮件: dannypzj@ms.com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