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小企业生存的战略思考 7 上页:第 1 页 三 、大部分中小企业及创业者属于生存型 一个每月1000元的工作引来两三百人竞争,每次招聘会都是人头涌动,既然就业形势严峻,劳动力价格低廉,那我不当工人,我雇用别人,开公司,做老板,这么便宜的劳动力,不是赚翻了吗?很多创业者走上了创业之路,开始总是想当然地认为。 然而,实际上并非如此,即使就业形势严峻,劳动力价格低廉,现有的创业环境仍然使个人创富之路充满坎坷。 其实,如果没有中小企业的发展,没有中等收入人群的扩大,再怎么分配都没有用,关键是要鼓励创业。中国是世界上资源消费增长最快,增长周期最长的国家。然而1994到2004年十年间,全国有770万家个体户消失,中小企业发育不良,将严重影响社会财富分配的公平……另一方面,据中国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发布2006年《中国人才发展报告》,指出仅2005年就有2500万人因没能“尽其才”而被消耗,造成的损失超过9000亿元。中国人在现行体制下难以发挥“龙”的精神作用。 一项调查显示,在创业群体中,“4050”(40岁到50岁)人员仅占两成,更多的是20-35岁的中青年创业者。在创业培训班里,大专以上学历的年轻人占学员总数的两到三成。 机会型创业的蓬勃发展才是增加市场价值和就业机会的希望所在。生存型创业和机会型创业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不同。机会型创业比生存型创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出口和市场。在金融、保险、房地产等商业服务业,创业的主导形式是机会型创业,而零售、租赁、个人服务、保健、教育服务、社会服务和娱乐业,生存型创业则相对较多。而中国目前生存型的创业者大大多于机会型,造成创业群体整体水平低下,对社会贡献少,声誉差,反过来形成恶性循环,又损害了真正的机会型创业者。 中国中小企业自身缺乏基本的企业运营常识和必备的基础知识,内部建设管理不完善,没有明确的经营思路,抗风险能力弱。在外部环境上,国家政策在财政、金融、行政管理、信息等各方面,都没能给创业者提供有力和有效的支持,同时也缺乏中间机构和组织,为创业者提供切实有用的辅导。中小企业的发育不良除了在经济上造成投资过大消费过小,工厂生产过剩的严重后果外,还将严重影响社会分配。中小企业在数量上的缩水会带来高失业率,不利于中等收入人群的增长。在整个国家分配中形成劳动力分配少,资本分配多,居民分配得少,国家分配得多的状况,最终使得收入差距拉大社会基尼系数升高。 四、中国中小企业生存的战略思考 时势造就了中小企业生存的有利环境,智慧和胆略造就了中小企业发展的灵魂,竞争造就了中小企业沉浮的内涵。尽管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舞台一支强大的力量,那是因为其数量占据了绝对优势,回顾近十年来能够被称道的优秀中小企业,还是屈指可数,反而有些“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感觉,也许中小企业的整体实力有所增强,但许多耳熟能详的私企品牌快速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已经成为遗憾的事实。如果站在相对宏观的视觉来观察,很多人包括中小企业本身都回避不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很多的中小企业发展日趋缓慢呢?为什么没有更多的中小企业脱颖而出呢? 中国中小企业的一个根本特征是趋同,典型表现是企业的寿命与产品寿命等同,一个产品兴起企业兴起,一个产品衰落企业消亡,内容表现是企业不是在做市场而是在做销售,不是在做品牌而是在做产品,形式表现是一阵风、一窝蜂、假大空。应该说这是中国中小企业的悲哀。要知道,企业的生存品质及其寿命取决于技术延伸力、营销拓展力、管理创新力、战略控制力、文化熔融力、精神综合力等6种内在力量的并合程度。创业初期对企业家的要求是非常苛刻的,他必须明白企业的使命是什么,企业目标是怎样的,需要什么样的组织氛围等,对于创业初期的企业,则更多的体现为企业家的个人魅力、高瞻远瞩的眼光及价值观趋同的核心团队等,现在许多专家在研究战略与文化、组织等的互动关系其实也就是在论证这一事实。 成功的企业往往在于引导市场,而投机的企业往往迎合市场。中国的中小企业本质还是地域性的企业,在创业初期,凭借地方的资源、政府的呵护、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等有利因素很快立足,当然创业者的胆识、勤劳和眼光起到决定作用。尽管其初创具备不可磨灭的成功,但不能忽视其中的机会性,因为凭借“先入为主”的灵感和快速的决策把握了先机,加上市场需求的快速扩大和成本优势的体现获得了相对足够的生存空间,中小企业往往介入国有大企业和外资企业难以涉足或不愿涉足的领域,不仅成为这些大企业的低成本的产品配套伙伴,还很快占据了许多需求大而利润极低的产品的市场份额,甚至迫使很多类似产品的老企业退出市场而成为这些领域的垄断者。 中小企业确实缺乏一些资源,在不平等的机会和环境下,要参与惨烈的市场竞争本身就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问题是中小企业面对“成长的烦恼”难以把握,其中管理复杂所隐藏的危机往往不被重视,导致企业在短暂的快速发展之后陷入迷茫,甚至消失。中国的中小企业在尝试中成长,在自我满足中徘徊不前,在过分的希望和等待中消失。希望这不是本文的最后结论! 邵焰林,经济学硕士,具有在大学、上市公司、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方面的工作经历,拥有丰富的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研究涉及领域包括产业经济理论、区域经济发展、品牌传播管理、市场营销策划、期货证券、企业管理等,曾发表《股票、房地产、期货、投资基金经纪人实务》(广东旅游出版社)、《管理者成功神通》(暨南大学出版社)、《期货高手赚钱绝招》(广东科技出版社)《香港亿万富豪》(四川人民出版社)等著作,先后在《中国房地产报》、《价格月刊》、《经济日报》、《特区与港澳经济》等报刊上发表论文和文章40余篇。现在北京中科智业经济研究所工作。E-MAIL: shaoyanlin@vi.net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