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新营销 > 新视野 > 银行业的营销暗伤

银行业的营销暗伤


《成功营销》, 2006-10-13, 作者: 周颖者张翼李明旭, 访问人数: 9746


  银行卡跨行查询,想不到区区0.3元的收费都会引发轩然大波。但如果有人告诉你,国内银行业相关的收费项目目前不过刚刚启动30项左右,而如果达到100项以上的收费项目时,你会做何感想? 

  韩国电视剧《商道》中有一句话给编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做生意是赚钱还是赚取人心? 

  其实,这就是对关系营销这个国际银行业营销潮流的形象化表述。没有生意人不想赚钱,但关键看怎么赚取。是与客户结成长期的关系,还是让客户用脚投票,离你而去? 

  相信中国银行业不会愿意把客户赶走,哪怕是所谓的低端客户。但是在短期时间,在某一项服务方面引发客户的强烈不满,这不能不引起有关人士的深思:是什么原因阻碍了银行业“鱼与熊掌兼得”? 

  也许,把着眼点放在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融资等体制机制问题上,却忽略了营销体系建设这样的必修功课,这就是中国银行业的隐性难题。 

  金融营销如果争取不到消费者的选票——“钞票”,就意味着“下课”,将被无情地淘汰出局!  

  银行卡跨行查询0.3元的收费项目激起了民愤。   

  5月18日,继交通银行后,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以及中国银行分别在其官方网站上登出公告称,从6月1日起开始收取境内跨行查询费,每笔手续费0.3元。   

  这一举措引发了关于收费与否的“派系”之争。先是6月2日下午,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惠州市环保局副局长黄细花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寄出了一份紧急建议,建议国家价格主管部门暂时叫停银行卡ATM跨行查询收费。   

  随后,据新浪网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在31113名受访对象中,90.6%的受访者反对跨行查询收费;92.9%的受访者认为银行收费与其服务水准无关。   

  针对这一反响,相关部门迅速做出回应。6月22日,中国银行卡产业专家委员会成员钟伟在央视节目中说,跨行查询每笔成本1.2元,银行现在收费0.3元是收少了。   

  这一说法旋即在网上热评如潮,反对收取跨行查询费的仍占绝大多数。   

  收费之争凸显银行营销乏力  

  这不是危言耸听,金融营销将成为中国银行业的隐性难题。   

  “跨行查询收费只是一种表象,这个事件凸显银行金融营销的欠缺与不足。”《金融营销》一书的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会计与财务学系副主任彭娟在接受《成功营销》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金融营销和美国商业银行的营销相比还停留在比较低的层次,对市场营销的认识也是不系统的、非理性的、非专业化的。我国的金融营销尚未真正进入建立金融业营销文化的阶段和以客户为中心、满足和创造客户需求的阶段。 

  也许这是银行业为应对入世,而拼命抢搭收费末班车。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的周虹认为,随着研发技术的加强和硬件成本的降低,银行对系统资源的占用及查询成本将愈来愈低,所收的数十亿年费、跨行查询费等足够银行技术上的革新。所以商业银行如果要收费就应该量化和策略化,加强对金融产品的营销策略,而不能太急功近利。  

  依据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对市场营销的阐述,金融营销应是指金融机构以市场需求为核心,各金融机构采取整体营销的行为,通过交换、创造和销售满足人们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价值,建立、维护和发展与各方面的关系,以实现各方利益的一种经营管理活动。   

  金融营销这一概念,在西方的银行界已经有一套相当成熟的运作体系和完善的流程,并且金融营销给他们带来的是丰厚的利润回报。   

  以花旗银行为例,自1995年进入中国以后,根据中国的特色把金融营销运用得非常到位。而花旗银行的个人业务——“花旗贵宾理财”是全球闻名的名牌服务项目之一,因此花旗银行要争夺中国“高端客户”。   

  针对中国市场,花旗银行的金融营销管理思想体现在以差别服务为特色,以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和软件为依托,由银行专家型人才根据客户需求,对各种个人金融产品进行有针对性的业务组合和创新,产生出满足中高层个人客户增值、保值资产及安全、方便投资需求的一种个人综合金融产品。   

  不仅仅是在亚洲地区,在全球各地,花旗银行的金融营销模式都深得人心。为了争取更多的客户,花旗的营销手段层出不穷,除了积极利用广告媒体和各种宣传资料外,还注重市场调查和信息的搜集工作。   

  精准的目标客户及营销手段,使花旗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在全球都收效甚佳。花旗集团环球财富管理主席暨首席执行官杜德昇(Todd Thomson)称,2005年花旗私人银行业务盈利为12亿美元,大约占集团全部利润的8%,而他希望数年内这一比例能提高到12%~15%。   

  花旗银行中国区首席执行官施瑞德 (Richard Stanley) 说:“私人银行业务与集团在中国内地的既有业务可以有很多机会进行协同作业。随着集团继续扩大中国内地金融服务市场的覆盖面,预期私人银行业务将最终成为集团整个营运机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花旗银行能给我们很多借鉴和启示。在金融营销方面,他们做得很出色,而这也正是支撑他们业绩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机构衍生的金融产品并不比花旗差,但营销环节做得非常不到位,导致市场在接受该金融产品时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对于花旗银行来说,能缩短这个过程,就赢得了市场。而缩短这一过程的唯一手段就是金融营销。他们的服务也不是免费的,但却赢得了消费者的尊重,这是国内银行应该反思的。”一位银行界人士评价说。   

  客观地说,银行卡收费并不是内地银行特有的现象。记者从台湾银行界了解到,目前台湾的银行界也在酝酿银行卡收费。从免费到收费,台湾银行界也在经历这种转变。尽管举动相近,然而两地的反响却大不相同。国内的消费者持反对态度的超过90%以上,台湾虽有消费者反对,但远不及内地消费者这样强烈。   

  (台湾)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个人业务部经理黄昭熹对《成功营销》记者表示,依据主管机构规定,银行向消费者收取的费用,必须充分揭露,包括申请表、契约书、宣传单、网站、报纸广告等,甚至要将收费项目列出一览表,请消费者签名。不过台湾的银行业基本上是自由竞争的市场,消费者有太多选择,如果不愿付费可以选择免费的但服务比较差的银行。   

  持这种心态的消费者大有人在。华东师范大学金融系副教授陆剑清表示,银行不堪成本的增加,要求收费而遭到了消费者的抵制,反映出我国银行业与广大消费者对于金融营销的截然不同的利益诉求,也正是双方利益诉求的严重错位导致了金融营销在中国发展的步履维艰。   

  事实上,中国银行业的改观是有目共睹的。无论是从服务方式还是金融产品的衍生方面,都有着长足的进步。肯定地说,中国的银行业也能认识到,有更多的金融产品和微笑服务不等于能拥有市场,他们也能意识到金融营销的重要性。或许是因为管理上的漏洞,或许是制度自上而下之后中间环节的异化,总之,金融营销这一手段并没有完全体现出来。这意味着,银行业在金融营销方面的失败。   

  因为金融营销的欠缺而把“好心”变成“坏事”的例子不胜枚举。究其原因,是因忽视金融营销而成为口诛笔伐的对象。   

  6月24日,一则消息显示,北京邮电大学2002级400多名大学生,在2003年初申请了助学贷款。但在今年6月,很多学生发现,他们同时同地,以同样方式向同一家银行借同样多的钱,用同样的方式还款时,需要支付的利息却不一样,差额高达上千元。有的学生贷款24000元,利息却高达12000元(国家贴息50%)。   

  此前,经办行——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一直没有告诉校方和学生该如何还款。合同附件中的还款计划书也是迟迟未发放。助学贷款利息是如何计算出来的?为何同类情况的学生支付的利息却不一样?   

  助学贷款原本是国家出台的一项利于学生的好事,但为何却变成了民怨?究其原因,这项业务忽视了营销功能、社会公益性,缺乏清晰、准确的营销方法和方式告知社会。这件事情表明,有了金融产品不一定就能赢得信赖,如果缺乏营销手段,甚至会适得其反。   

  必须承认,金融营销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彭娟解释说,那些忽视市场营销的金融服务组织应该重新思考,因为消费者个人以及消费者群体的地位已经越来越重要,他们和那些潜在的消费者已经成为金融服务领域真正的主体。金融服务营销的真正价值在于其有为金融机构带来短期或长期的收入和利润的能力。一方面,追求回报是营销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回报是维持市场关系的必要条件。一切营销活动都必须以为顾客及股东创造价值为目的。


1 2 页    下页:第 2 页 8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7篇)
*银行营销,请走下“神坛” (2010-04-13,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王运启)
*银行业,网络营销时代的突围 (2008-08-13, 《V-MARKETING成功营销》,作者:宇驎)
*Xavier Roux:银行业的产品差异化 (2008-02-03, 《新营销》2008年第2期,作者:曹朝霞)
*中国银行业破解顾客忠诚难题 (2007-10-11, 《新营销》2007年第10期,作者:李晓辉)
*另类银行WaMu (2007-09-14, 《成功营销》,作者:陈婕)
*品牌是中国银行业的软肋 (2007-05-10,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杨兴国)
*尤努斯:乡村银行的营销智慧 (2006-11-10, 《成功营销》,作者:于龙飞)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11-23 05: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