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伯乐依赖症”可以休矣 7 上页:第 1 页 “伯乐依赖症”休矣(之二)――致某些“怀才不遇”者 社会上各单位总有不少人哀叹:“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大材小用”;总是抱怨“为什么不遇到伯乐”、“为什么总是时运不济?”,天天等伯乐上门发现。在旧时代也许等伯乐是一种无奈,但在进入二一世纪市场竞争日趋充分的今天,这种梦想有一天等待伯乐发现的观念,是从根本上违背人才成长和供应规律的,是远远落后于形势的。对于现代社会来说,没有一个人生下来就是那个行当,那种门类的人才。这样,我们不禁要问几个问题,“什么是人才?”、“人才是怎样产生的?”、“你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人才?”、“是哪方面的人才?”、“怎样发现自己在某方面的才能(潜能)?”、“怎样发挥在自己在某方面的潜能?”、“你的才华不被别人发现或赏识怎么办?…… 让我们用纠正几个关于人才的认识误区和树立现在人才观念的方法来解释上述问题。 一、人才不是天生的;二、人才不是一天长成的;三、自我认识不见得是人才,人才不是早已在哪儿等着人发现,系古时候伯乐相马那样的;四、人才是自动自发学习锻炼而成的;五、行行出状元;六、越是在自身不利的环境,越能成就人才;七、人才是可以通过现在企业人才培养机制批量生产的;八、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必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规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哪一个人天生就是那行那业的人才,像古时伯乐相马那样等着别人去发现;任何人在进入一个行业之前(哪怕你大学学的是这个专业),对于这个行业来说,顶多是个人才毛坯,要经过培训、实践历练,同时经过自觉自发地自我学习和开发才能逐渐成才,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人才对于个人是一个学习实践成长的过程,对于企业(或其它用人单位)是一个培养锻炼潜力的过程。 对于企业来讲,优秀的现代企业除了用严格的考试审评程序招聘部分岗位急需而社会上已有的专业人才(这些已有人才也是在优秀企业,从非人才逐渐成长而成的。),多数情况下,不用伯乐相马的方法去相“人才”找“人才”,而是在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下,在受过一定程度社会教育人才胚子中,用竞争和激励机制,为企业自产自用大批量人才,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出人才。没有这些机制和环境即使你是博士也不是真正能为企业所用的人才,再好的材料最多也只能算作未经雕琢的璞玉。 企业对于人才的标准,想像与现实是有天壤之别的。有一些人上过大学(有的甚至是名牌大学),有过一段工作经历,以为自然就是人才了。这是严重的认知谬误,现代企业要求人才有责任心,愿意务实做事,要求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要有很高的专业技术水平,还要有宽容之心仁爱之心,有团队协作精神,关键是要有一颗耐得住寂寞甚至是忍受不公平待遇的心胸(你不能要求任何时候自己都能得到最公平的待遇,就像有时候你可能会得到额外的收获,这时有人却在遭受着不公。),大家知道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人才竞争,有这样优秀的人才,一般企业是不会白白浪费的,不仅周围同仁的口碑永在,在引入了竞争机制的企业这样的人才也会很快脱颖而出。即使在内部竞争机制不健全的企业里,是金子总会闪亮的,别人都耐不寂寞,只要你坚持,总有一天你会被发现,毛遂在平原君府足足等了三年,自己创造了机会成就了自己;即便是你确实才华横溢,没有适合的大环境,你同样可以自己创造利于自我发展的空间;这是一个自我成就自我最好的时代,与其怨天尤人,不如扎实练功。你要相信“才华是不会被淹没的”,它绝对是一条真理。 如果在一个人才培训竞争、选拔机制比较完善的条件下,一个自认为不被发现不被重用的“人才”,的确要考虑自己到底是不是一个真正的人才。即使是在机制不健全的企业或单位,作为个人的力量暂时无法改变团体或社会总体状况,所以个人应摆脱对“伯乐”的依赖心理,苦心地积累,用心学习,不能只是等待,要耐心地寻找机会。一定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是金子总会发光,但现代社会不要等别人来挖掘你,挖不着的机率比较大,等待也只能使自己失去争取的机会。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 hmbk51@16.com 第 1 2 页 关于作者: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