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环球时空 > 中国还没有对扁平的世界做好准备

中国还没有对扁平的世界做好准备


《成功营销》, 2006-11-15, 作者: 王育琨, 访问人数: 3921


7 上页:第 1 页

  中国力量震撼中的缺憾

  当然,中国经济中也有一种积极的力量在发挥着作用。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有连续20多年的高经济增长。

  或跌跌撞撞,或随机巧合,或更多出自于一种使命和长久的计划,许多中国公司的全球化也注定是与生俱来的。这里既有百度、新浪、搜狐、盛大、腾讯等互联网公司,也有海尔、联想、TCL等消费类电子公司,也有华为、中兴等新兴通讯设备公司,也有合生创展、万科、顺驰、首创置业等房地产公司,还有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宝钢、首钢等重化工巨头,当然,还有成千上万的隐形冠军,它们整合全球生产要素、为全球市场生产,尽管它们的规模很小,却在细根末梢打造、修补着中国人的信誉,构成中国公司全球化的总体影像。而华为公司,是中国向上力量的杰出代表。

  震撼也夹带着缺憾。在一些并购行为中,依然有着不合时宜的陈旧观念和思维模式。TCL并购施耐德电视、汤姆逊彩电与阿尔卡特手机,提供了很好的例证。

  TCL收购之前是蹲在那里仰视西方跨国公司,被它们的品牌、技术、渠道耀花了眼。并购后,更是一如既往地高擎着收购来的品牌,很有点扬眉吐气的滋味。可是,市场反应却不那么乐观。2002年TCL收购施耐德生产线迄今一直处于严重的亏损状态。还在收购之初,德国著名的《经济周刊》总编辑、经济学家巴龙先生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若要借施耐德进入德国市场,TCL还不如用自有品牌。因为施耐德在德国的社会形象是一个保守的、不断破产转卖的私人企业,产品还不如TCL先进。德国电视机市场已经饱和,再买只能买高精尖产品。但德国人知道,施耐德生产不了高精尖产品,如果把TCL的超薄高精尖电视机贴上施耐德的品牌到德国去卖,德国人不可能接受。可惜这样的声音没有被TCL的团队听进去,结果又接连收购汤姆逊彩电与阿尔卡特手机,同样的错误一再重复。相反,TCL在印度、越南等新兴市场上高擎自主品牌则颇有斩获。个中反差值得深思。  

  明基抽刀断臂

  2006年10月,西门子将其手机业务以倒贴的形式“下嫁”明基,曾被视为中国公司的并购佳话。按照当时双方达成的协议,西门子除要自掏腰包填补5亿元的债务窟窿,还将向明基提供2.5亿欧元的现金与服务,并以5000万欧元购入明基股份,成为其策略股东。明基董事长李焜耀曾自信地表示,新公司将在2006年第四季度实现扭亏为盈。然而,根据明基最新的预测数据,截至上月底,收购一年来明基移动的累积亏损金额已超过8.4亿欧元;手机业务的亏损还连带明基整体业绩出现滑坡。10月4号明基对旗下的明基移动提出破产申请保护。为避免进一步亏损,将不再对这家德国手机业务子公司继续投资。明基方面测算,如果要挽救手机业务,可能需要再追加8亿欧元投资,而结果还不确定。如果要裁员,成本更不得了。

  我给明基算了一笔账:德国每个人的裁员成本高达150万欧元,德国西门子3000人,假如裁掉1000人,要花15亿欧元;裁掉2000人要花30亿欧元;裁掉3000人要花45亿欧元。这是明基所无法承担的。迄今除掉西门子拨过来的款,明基也就是花了1亿多欧元买个教训,抽刀断臂,显示了明基的魄力。明基和TCL的欧洲并购,给中国公司提出了警示。

  中国公司在收购欧美企业时,不能只计算能看到的成本,还要看更基本的问题和计算许多直接看不到的开支。再从研发设计、核心部件、批量生产、流程管理、治理模式、市场渠道、品牌推广等诸多方面,思考究竟我们公司所长是哪里?可以给被并购的公司带来什么变化?不能一厢情愿地想着天上掉馅饼的事,以为有了别人的品牌和渠道就能走天下了!而且,强势公司以它们既定的管理模式都无法继续经营下去,我们公司在收购之后,到底能给这样的公司带来什么?这些问题不先搞明白,90%的收购便很可能重蹈前人失败的覆辙。  

  另一条道路

  以外延式扩张的并购之路,碰到了一定的障碍和挫折,认真总结这些都是宝贵的财富。中国还有另外一支全球化的大军,他们沿袭了跨国公司发展的老路,即以核心技术和品牌资产整合全球资源,并卓有成效地打造全球供应链。任正非领导下的华为,就是突出的代表。华为现在已成为世界领先的下一代电信网络解决方案供应商,并在国际化与自主创新方面取得了傲人的成绩,在其 44000 名员工中,48% 从事研发工作,截至 2006 年 6 月已累计申请专利超过 14000 件。2005年华为销售收入469亿元,利润51.5亿元。《时代周刊》的评价说,华为正重复当年思科、爱立信等卓著的全球化大公司的历程,并且正在成为这些电信巨头“最危险”的竞争对手。2006年美国《新闻周刊》更认为,尽管创立者任正非一直保持低调,但华为已经与电讯业的国际几大巨头北方电讯、朗讯科技、阿尔卡特、思科系统站在同一水平线开展竞争,而且它常常可以从他们中间赢得更多网络运营业务。

  或是错误的,或是正确的;或是摇摆的,或是坚定的;或是计划的,或是偶然的;或是直线的,或是曲线的,只要能够迈出步去,只要能够随时随地着眼于改善产品和服务的性价比,就是全球化最重要的东西。

1 2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2篇)
*扁平化生存 (2006-05-22, 《中外管理》2006年第五期,作者:宋甜甜、王小燕)
*扁平,成功组织管理的代名词? (2004-06-30,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黄国辉、温荣辉)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11-22 05: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