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特别关注 > 从“采访门”事件看《南方周末》的公关营销

从“采访门”事件看《南方周末》的公关营销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6-12-06, 作者: 绍兵, 访问人数: 5487


7 上页:第 1 页

  ◆乱事,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事情的发展果不然不出《南方周末》所料,黄健翔与吴虹飞之间,董路与吴虹飞之间的三角口水战,一如涛涛江水。各自的拥趸也纷纷加入,不明就里的评论家们、文化观察家们、娱记们都在各自的博客中对此“采访门”事件发表看法。真所谓风景这边独好。

  面对风云乱世,事件始作佣者的《南方周末》却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甚至乐得合不扰嘴。假如“采访门”事件是北京的《京华时报》,或上海的《新民晚报》发出的,估计第二天就会声明自己的态度。然而《南方周末》却不这样,偏不这样。因为他们知道事情最终发展方向是朝着他们预想的轨道发展,局外人所表现的态势正是他们所追求的。

  这也让我们想起了2005年的超级女声,面对媒体、娱评人的各种猜测,以及诸多不实报道,天娱公司和湖南卫视都表现出泰然处之的样子。因为这是他们的期待。这就是成功的公关营销的一种境界。

  ◆息事,尽显大家风范

  凡事都会有一个结局,就在黄健翔和董路表示“采访门”事件就此为止的时候,2006年11月29日《南方周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即《黄健翔专题的意见书》。让人看后,顿时感到:“高,实在是高”。就连黄、董二人也随后在博客中对《南方周末》的此举表示感谢。

  让我们看看《南方周末》此举公关营销的收官之作是如何尽显大家风范。

  一、时机选择的是恰到好处。《南方周末》发表的《黄健翔专题的意见书》是恰好是:黄发表《很抱歉,我没能让你成为张鈺》一文后连续三天没再发表任何言论和董路表态:“这也将是我就此事的最后一篇文字”的三日后。此时《南方周末》断定黄、董二人确实累了,不想再说了。这个时候出面表态既能安抚二人的创伤,又能带着胜利全身而退。试想,如果是三天前就出面表态,那么等于事件刚一爆发就草草收兵。 

  二、规格既不失中国第一周报的身份,又符合媒介地位。《南方周末》发表的《黄健翔专题的意见书》是以“南方周末职业规范委员”的名义发布的。它不仅代表着报社对“采访门”的重视,而且代表着报社对此事的严肃态度,更与中国第一周报、中国公信力最强的综合类周报的身份十分相吻。这与那些发生负面事件,只是企业负责人出面道歉的IT业和奶业相比,其力度要强大100倍。

  三、手段常规而有力。《南方周末》对自己报社所发生“采访门”事件,并没有搞一个新闻发布会,或事件说明会,而只是发布了一个意见书。这是一个最常规的公关手段。但与那些经常发布致歉信的企业相比这份意见书的内容丰富而有针对性,措词严谨而有力。真是一篇无坚不摧的公关稿。

  《南方周末》发表的《黄健翔专题的意见书》分别从报道动机、消息来源、技术水准、社会争议涉及的问题四大方面谈起,更是对诸如:记者的叙述漏洞、与采访对象接触时的言行、是否对采访对象的话断章取义?采访结束后,采访对象为何联系不上采访者等黄、吴二人争论的焦点和公众关注的焦点作了细致的阐述。如意见书中对文章的叙述问题这样写到:“本报鼓励作者叙述的个性化,但不能有违新闻技术指标。该专题的主稿,特约撰稿人在个别叙述中不够克制,掺杂了个人评判,尽管个人评判并未违背客观事实,但如能以更佳的新闻技术予以处理,将更有利于信息的传达和叙述的客观。如“11月11日,这个光棍的节日,他在博客上沾沾自喜的宣布……”,其中的“沾沾自喜”不应以记者之口在主语是“他”的陈述句中出现;再如“他同时认为自己是一个知识分子(难道是因为出过两本书的缘故吗?)”,括号中的语句是不应有的轻佻。对此类问题在见报稿中出现,编辑亦负有重要责任”。

  意见书不仅很好地化解了“采访门”事件中三个当事人所有的争论焦点,而且很好地保护了那位特约记者和黄的公众形象。更令人叫绝的是在意见书中你看不到《南方周末》任何一点的歉意,反而更增加了它权威性、责态感、公信力。

  总之,“采访门”事件是《南方周末》一次完美的公关营销,无论是对事件的动机策划、发展把控,还是最后大幕的完美拉上。无不展示出作为中国第一周报的魅力。也让营销界、企业界领略了一次无极境界的公关营销。

  绍兵:中国公关协会艺术委员会委员,职业策划人,现任某知名营销策划机构首席策划师。拥有深厚的营销理论和实战经验,六年来一直致力于旅游、快消、医药、地产等行业的营销策划工作。曾主持内蒙古乌拉盖湖品牌包装策划、江西润心野茶油年度公关策划;曾参与淄博聊斋城的营销策划等。曾在《销售与市场》、《医药经济报》、《糖烟酒周刊》等多家营销类媒体发表专业文章。E-mail: flyboydai@hotmai.com

1 2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1篇)
*《南方周末》能卖2元? (2003-01-1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叶秉喜、庞亚辉)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5-04-02 05:1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