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消费者创新:营销创新理论的新发展 7 上页:第 2 页 五、消费者创新对企业管理提出的挑战 消费者创新可以给企业带来巨大的价值,但是如何获得这些价值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企业不但要开发真正适合的研发工具,更重要的是要改革它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思想,企业和消费者的关系也将会被重新定义。以个人电脑芯片为例,公司的利润通常是通过研发和生产新产品所获得的。而现在,消费者承担了设计新产品的任务,那么企业将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如何生产出最好的产品上。换言之,价值在生产和研发的地位改变了,企业必须相应的重新确认和调整它的生产经营模式。 具体而言,消费者创新对企业管理提出的挑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将用户转变为创新主体 以消费者为主要使用者的新产品研发与设计工具以计算机技术和应用为基础,需要企业重视消费者创新技术工具的开发、提供与相关知识的支持,最主要的是设计工具箱或设计工具包(toolkits), 消费者运用企业提供的工具箱既可以自行创造产品,也可开发补充企业创新的产品。这种设计工具箱至少要具备四种重要的特质: (1)界面友好,采用用户熟悉的设计语言,不要让用户重新学习设计语言。便于消费者在使用中学习,并完成对它的一系列设计。例如提供计算机模拟,可以让使用者完成一些设计,但不用生产出真正的产品。当不能提供计算机模拟的时候,也可以让消费者比较方便的制造出一些模型。 (2)包含企业产品生产流程、生产能力和资源限制的信息,保证用户的设计从生产角度上看是可行的,确保设计出来的产品能生产出来,并能真正得到应用。还要同生产流程一致,用户设计可以直接进入生产过程。 (3)包含快速高效的检测功能,使消费者能够进行反复的试验,不断地改进自己的设计,并能够迅速测试自己的设计是否有效。 (4)包括各种已通过测试的模块和部件和用户研发所需的资料和辅助用品,以免所有部件都得用户自己构造,使用户可从中获取一定的知识,也可以节省研究的时间和成本,将精力投入到真正的创新中去。 2.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模式的调整和创新管理 (1)提高企业生产经营体系的灵活性和柔性,使生产流程更加柔性化,企业的各项资源能快速的重新配置,能随时改变自己的生产工艺以 低成本地生产出用户个性化设计的独特产品。 (2)谨慎的选择使用研发工具箱的早期用户。早期用户应该有自己开发设计产品的需求,而且不太喜欢传统的大众化的产品服务模式。他们是最有希望有所创新的人,有强烈愿望快速改进产品,具有一定的设计技术,现有的产品服务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需求。这些消费者会积极地使用企业所提供的研发工具。企业最好还要为他们配备技术娴熟的工程师。 (3)持续不断地改进企业的工具箱和其他的研发工具,以满足领先消费者的需求。一些处于科技前沿的消费者总会推进企业对研发工具的改进。根据领先用户的需要调整工具箱功能将有助于厂商抓住未来大众需求的趋势,在这方面的投资总会得到好的回报。 六、消费者创新的实践 到目前为止,消费者作为创新者设计和研制的产品还是有限的,由领头用户开发大众化产品也只是在尝试和探讨之中。但是,消费者创新作为一种新的营销创新观念指导下的大众化创新活动,已经被相当多的企业广泛应用。随着创新环境的改善和创新的蔚然成风,愈来愈多的消费者热衷于参与产品的设计与开发,也乐意无偿向企业和其他使用者出让自己的创新。 从1996年开始,世界闻名的工业产品集团3M就有了专门的项目,以有效利用领头用户的创意开发和改进产品。 EA旗下的游戏软件开发商——西舞工作室(Westwood Studios)——早在几年前就意识到消费者创新对他们的产品的重要性。1996年推出的“红色警戒”之所以大受欢迎,是因为玩家可以自己设计游戏场景,并把它放在互联网上,允许别人下载使用。随后西舞在它的每一个游戏软件里都附带了场景开发工具。到1999年,公司专门成立了一个开发消费者创新的部门。EA工作人员认为顾客群体对游戏的设计开发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推动他们不断研制出更好的软件。 宝马(BMW)公司,几年前就在网上向它的顾客提供了一系列研发工具。顾客若有关于机械设计、车内设施及网络服务方面的建议和改进方法,可以通过这些网上工具提供给公司。在近1000个使用了这种工具箱的客户中,宝马选择15个消费者会见公司的工程师,他们的一些建议已经被采用制造成了样品。宝马公司认为,这些具有创造性的顾客很愿意被邀请,而宝马的技术专家也很赞同他们的意见。 国际香料调味品公司(International Flavors Fragrances)也向消费者提供工具由他们设计自己的食物调料。公司认为将产品开发留给用户更好,因为他们最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极限运动爱好者在运动器材及设备的开发上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帆板运动直到攀冰,这些设备最开始的创意、设想都来自于运动爱好者,后来全部由制造商批量生产和销售。 制造医疗手术器械的企业,也常常在某些外科医生的引导下推出新产品,因为这些医生就是产品最直接最主要的使用者,他们关于产品设计和研发的意见最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Linux操作系统就是由开放软件源代码的群体开发的,他们中许多人是电脑运算能力的领头用户,也愿意免费出让自己的创新给大众使用。由于Linux可以免费获得,所以商业软件企业不可能销售专有版本。相反,它们以软件和服务来补充Linux。 值得关注的是,消费者创新还使得企业和领先使用者的关系更加紧密了。通用电气医疗保健部就从它的顾客中聘请了25位有医药经验的人士和研究学者组成一个咨询委员会,请他们对通用的技术发展进行讨论。咨询委员会提出的医疗保健方面明确的需求发展方向,对通用的技术革新很有帮助。 现在在中国消费者创新理论的研究还未受到重视。但是在实践中,很多企业根据市场需要,已经初步建立消费者创新机制,具有消费者创新的雏形。例如安徽省立帆摩托车有限公司,就有消费者定价机制。公司聘请消费者试用将要投放市场的产品,由他们制定觉得合适的价格,公司发现,消费者的期望价格往往会比产品的实际价格还高,经消费者参与制定的价格更容易被市场接受。 中国有着巨大的市场和更巨大的市场潜力,而且有相当一部分人已经进入了中产阶级,特别是80后消费者一族的崛起,他们受过高等教育,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渴望得到满足个性化需要的产品,因此他们是执行消费者创新职能的首要群体。步入21世纪以后,中国进入了经济继续快速发展的时代,不断创新的的时代,我们的国民和企业充满着创新的激情,每天都有新思想、新发明涌现。消费者创新在中国,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际践行,都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Nikolaus Franke,Frank Piller(2004), “ Value Creation by Toolkits for User Innovation and Design: The Case of the Watch Market,” 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 , Vol. 21, 401-415. 2.Nikolaus Franke, Eric von Hippel(2003) “ Finding commercially attractive user innovations: An exploration and test of ‘lead user’theory,” MIT Working paper 4402-03 MIT 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 3.Nikolaus Franke,and Eric von Hippel(2002),“Satisfying Heterogeneous User Needs via Innovation Toolkits:The Case of Apache Security Software,” MIT Working paper 4341-02 MIT 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 4. Nkolaus Franke, Martin Schreier(2002) “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ies with Toolkits for User Innovation and Design,”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Media Management, , Vol. 4, No. 4, 225-235. 5. Eric von Hippel ,Democratizing Innovation ,The MIT Press April 1, 2005. 6.Andrew Hargadon,,How Breakthroughs Happen: The Surprising Truth About How Companies Innovate,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June 5, 2003. 7.Henry William Chesbrough, Open Innovation: The New Imperative for Creating and Profiting from Technology,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March 1,2003. 8.Eric Von Hippel,The Sources of Innovation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Reprint edition July 1994. 9.Stefan Thomke, Eric Von Hippel “Customer as Innovators: A New Way to Create Valu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80(2):70-81, April 2002. 10.Eric von Hippel(2001), User Toolkits for Innovation. 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 18: 247-257. 11. The rise of the creative consumer Mar 10th 2005 http://www.economis.com/business/displayStory.cfm?story_id=3749354 12.Lars Bo Jeppesen(2002), “The implications of ‘user toolkits for innovation’ ,” Working paper of the Copenhagen Business School. 13. Kamali,Narges and Loker,Suzanne (2002), Mass Customization: On-line Consumer Involvement in Product Design, 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7(4)(July) 14. Eric von Hippel (1988) ,Economics of Product Development by Users: The Impact of ‘Sticky’ Loc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cience 44(5):629-644(May)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 tuyongshi@12.com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