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业谈--外资入股,开枪,为其送行! 7 上页:第 1 页 四、相对啤酒行业而言,白酒行业互补能力更强 啤酒行业:并购,品牌与渠道半斤八两的互相借用,双方关系将会一直微妙。我们到现在为止,还很难分析出嘉士伯与黄河啤酒、南非SAB与华润、青岛与百威、珠江与英特布鲁等等合作到底是出于一个什么样的清晰目的,虽然都会说出“做大做强”、“合作促进整合”、“集中产生效益”等等冠冕堂皇之词,但合作实际上存在一些博弈、在某些方面两方都强、在另外一些方面两方都弱的情况却有一定的普遍性。 白酒行业:双方明显的区隔,以及在品牌与渠道上的非战略性而策略性利用,使双方争端减少,共赢基础平台扎实。白酒行业可能门当户对的中外合作也就是强强合作更好,但强强合作,需要的更多的是你强我弱、你弱我强的互补式强强式合作。合作,就是弥补各自不足,发挥各自长处,而品牌与渠道的各有所长,是白酒行业合作的现实理想基础。 然后,为什么还要"开枪"呢?这实际是对双方合作的一种警示。中国白酒企业与外资企业的合作,还是存在很多合作将可能不畅的隐患,需要提请注意,弄不好两败俱伤! 一、长线做品牌与短线做牌子的差距太大 高档白酒,甚至可被称为奢侈品的行业,需要双方在品牌上花更多的功夫。而国内白酒业的品牌建立方式与国际品牌明显不同。国内更倾向于做块白酒“牌子”,目的是为了短期内销量要上去,至于长线做品牌,可能没资金,但更怕的是品牌意识严重不足。国际品牌有时宁可牺牲销量、利润也要保品牌与份额,这一点有明显的冲突。 二、基于情感的品牌文化积淀与生搬硬套的品牌文化营造方式难以求同 资品牌企业更倾向于通过深度挖掘消费者情感,从而建立品牌,并且通过无缝嫁接该情感到产品上去,从而使产品销售一则能极大出现溢价,二则能让消费者内心来认同该产品,从而产生品牌的忠诚度。而国内白酒企业更倾向于有了产品后,去找能套上该产品的品牌文化,所以,策划、创意、炒作百出,但都因没有挖掘出自己与消费者沟通的真正的东西,与消费者只能产生一夜情,或者根本引不起注意,从而见光死。在这方面,二者如果不能将理性挖掘与建设性发挥相结合,将会产生很大隔阂。 三、基于渠道分销与基于终端营销的产品销售方式有落差 在渠道运作上,国外品牌针对消费者的整合营销与国内针对终端的推销,存在很大距离。国际公司更倾向于在终端做消费者营销活动,如开PARTY、弄品酒会、消费者俱乐部、免费品尝与试用等等,将营销进行到“底”-消费者。而国内白酒企业更倾向于让很大的利给经销商进行分销,倾向于“买店”、“专营”等渠道行为。这两者综合应用,是对渠道价值链的一个有效互补,但如果都需要较大的资金的话,该处就有可能存在很大的矛盾了。这种矛盾,国内企业与国际企业有时候可能是不可调和的。 四、团队运作思想与个人英雄主义的营销组织建设方式大相径庭 在人才培养方面,这是国内白酒行业的永远的痛。促销层面、商务洽谈层面、销售开拓层面、终端争夺层面、消费服务层面、推广方面都是酒业人才短缺的方面。并且由于国内企业更倾向于个人英雄主义,所以,往往只能在个别区域成功,而总体上区域发展不平稳、政策倾斜过度与混乱、违规现象频繁,最终还可能因个人英雄变动而出现企业塌陷的都有;而外资品牌公司却通过团队的运作,将一些关键点控制好,市场部门、业务部门、财务部门、运输部门等等,都能形成一个整体,能将整个公司的力量最后全部积聚于业务队伍在市场上的运作,很容易取得稳定上升、客户与消费者信任的成绩。 国内白酒企业与外资合作,首先将市场了解,然后大胆地往前走,将是白酒行业突围的一个重要方向。 谭长春,华夏基石营销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首席赢销顾问,科特勒咨询集团特邀专家顾问,TNS市场研究咨询公司项目总监。整益营销体系的创建者。知名赢销专家及培训师;中国市场营销总监资格认证考试特邀讲师,“前沿讲座”特聘讲师,《销售与市场》培训专家团金牌讲师,多所国内一流大学市场总监班特邀讲师。电子邮件: t13910184418@vip.sin.com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