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企划是企划者的墓志铭 7 上页:第 1 页 日常工作中常进的七个陷井 一、指望销售给你节省费用 销售和企划之间的一个有趣现象就是:销售整天忙着挣钱,企划整天忙着花钱。的确,表面上看,销售每天都为企业收回了现金,而企划经理们,为了调研、开发产品、做广告,整天都是“花钱如水”。但须知,其实企划经理花钱的目的,正是为了企业更好地挣钱,而实际中,有一些销售人员也不见得挣钱。 以H企业为例,企划经理协助营销副总进行市场了解后,发现这样几个现象:一部分销售人员,两个月没有发走一车的货,销售业绩为零,而其工资加出差补助,一个月竟然超过了5000元。而另有一些销售区域,看似产品卖得很不错,但从报表中看到,其促销费用超过了10%,在平均毛利只有15%的情况下,企业卖得越多,反而亏得越大。实际上,企划经理除了对产品施行管理外,还需要对产品毛利(盈利)能力进行管理。不要指望销售人员给企业节省费用,不要为销售业绩的表面数字所蒙蔽。在平时,要学会通过财务和营业中心的报表中,分析出不同销区出现的问题,从而对产品生命周期、产品损益、促销执行等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电视广告的歧途 J企业利用年底在央视重磅投入广告,60天下来,近千万扔去了。但业绩却不如上年同期没有投放广告的效果,这与J企业多年持续上升的业绩是格格不入的。于是,企业内部就出现了激烈的争论:销售说企划经理乱花钱。企划经理则认为销售没有配合好。销售辩解说广告在春节期间投放,经销商都回家过年去了,因此影响了铺货的速度。企划说广告不能看短期,而要注重品牌长期建设的效应。 其实,他们说得都没有错。企划投放广告本身是没有错误的,错在企业的投放时机和观点认识。首先,要明白一点,电视广告不像促销一样可能当天就见效,它有一个传播引导期,当过了这个时期后,销量才有可能明显地快速上升。其次,如果说电视广告是“大炮”,没有地面配合,就有可能白“炸”了。说白了,这个失败的案例在于,销售和企划,没能明白一个道理:广告是协同作战才能取得效果的动作,别指望某一个单方面能发力成功。企划经理在规划好产品广告的同时,应该紧密的与销售沟通,知会销售人员广告的排期,并协同制订出地面配合的要求并全时监控执行。 三、商标注册大意失荆州 K企业的一支产品,历经两年的时间,从默默无闻到行业销量的第一,还成功地开创了行业新品类。但企划经理前期没有意识的商标的重要性,或者知道商标的重要性但因为当时销售不佳而忽略了。后来,当企业发现到销售极速上升而引发行业跟风之时,在商标注册上即因产品的名字属于通用词而无法注册成功,最终,引发大量的对手开发同名产品,甚至包装也模仿的惟妙惟肖。 Z企业是一家医药企业,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感冒药上成功地创造了一个品牌,销量数亿元一年。但这时发现,商标让别人抢注了。注册方要求Z企划停止再生产该产品,Z企业“有委屈无法理”,只好提出回购,但对方竟然拒绝了5000万元回购价格,Z企业考虑到成本压力,只好改名易帜。而注册方却成功利用这个机会,很快从零开始成为一个同样年销数亿的企业。 法律总是无情的,所以企划经理在开发产品伊始,就应该密切与公司法务部门沟通,尽早注册名称和外观专利等。 四、版权失误损失大笔钱 M企业是一家连锁茶坊,在装饰上,从网上下载了一些京剧脸谱做墙壁装饰。当时,企划经理认为脸谱是中国的民间传统,所以就没有往侵权方面去想。结果脸谱的作者发现了,告到法院。最终茶坊赔了不少钱。作为企划经理,在这个案例中犯了典型的“自以为是”的错误。而另一家企业,在一款包装上采用了咨询公司提供的设计,产品上市后,才发现,这款让咨询公司说成“花”的“好包装”,竟然是抄袭之作,结果让人告上门来。虽然说企业的损失应该从咨询公司方面得到赔偿,但咨询公司却根本没能力也不想承担这么巨大的损失。最终,企业只能自认倒霉。 从这些案例中可以看到,随着企业维权意识的提高,企划经理在产品管理中,应该时时慎重应对法律事务对企业的影响。 五、促销重方案却轻流程 Q企业的企划经理,针对其管理的产品制定了In pack(包装内)刮卡中奖活动,一等奖为手机一部。本来全国市场设置了10部手机,但促销方案出台执行后,短短一个月内,接到了上千部手机中奖申请。后来去核实,竟然都是真的。原来,印刷的一等奖奖卡,本该只要10张,结果没把好关,印刷厂印出了数千张一等奖,厂家只好自认霉。最终,找到 “全世界最便宜的手机厂家”进行了采购,虽然最后手机采购价真的“便宜之极”,但促销费用比原计划实实在在的高出了数百倍。所幸的是,这家企业实力堪称雄厚,要是一个小企业,发生这样的事情,估计是在破产处理了。 后来调查,错误是这样发生的,设计人员将卡制版比例将一等奖比例设计过多,而草草定稿,企划经理在印刷签样时也是草草地签字,而IQC(进货检验)更是草草签字入库,生产就更不清楚而“草草”投放……经过若干次“草草”,企业的钱也就真像“草”一样不值了。在这个案例中,企划经理虽然看似不用承担全部责任,但作为产品的“老爸”,你又有什么理由将责任推给别人呢?而且,作为企业经理,一年有一次这样的“大活动”一弄,当年的损益指标,肯定是别指望达标了。 六、事务工作过多沦为文员 T企业是湘南的一家食品企业。年初,老总看准行业发展的空间和机会,从某知名外企引进了一批职业经理人。这些职业经理人,在原企业中善用的是企划体系以品牌经理制来施行产品的管理。来到T企业后,就全面推动品牌经理制。但企业原有企划人员10人还不到,其中5个企划经理变成了品牌经理,但而新人招聘不及时。问题就出现了。 配合品牌经理制,职业经理人们搞了一套所谓的“非常科学”管理系统,要大家在今后以数据说话。结果,企划经理们每天就忙着报表、会议和报告,一个月下来,开会达到15场。用一个企划经理的话就是,一天准备开会,一天忙着开会,一个月就这样过了,到头来却发现,平时一个星期可以做出来的工作,现在一个月还在领导那没有定夺。在本案例中,虽然表面上看好像是外来职业经理人水土不服的故事,但我们每个企业的确应该特别注意企划经理的工作安排。企划是系统的工作,但它同样需要超强的创意能力。而创意绝非时不时的所谓“火花”,它是缜密的思考和逻辑分析的结晶,这就需要时间。如果在每天的工作中,这种做报表、开大会的事务性工作过多,企划经理就伦沦落为普通文员了。 七、不善用科学工具导致提案失败 不善用工具进行提案,在一些民企中会时常出现。 Y企业是一家有10年行业历史的企业,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原企业一批在生产体系的“老人”,也渐渐地流入到企业的其他部门。S就是从工人晋升为企划人,最后又凭借老资格晋升为企划经理的。在工作中,对于一些新的计划,S需要用提案向领导汇报,但S虽然熟悉市场、产品,但缺乏对一些理论性工具的应用,比如产品生命周期、波士顿矩阵等很多基础性的提案工具都不会使用,从而导致每次开会都受到领导的批评。不至半年,S就不满领导总是对他指手划脚,从而一气之下离开了这家服务近十年的企业。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虽然S有的是经验,但在工作中,我们要说服领导,不能只凭经验。就象爱情名言“仅有爱是不够的,而且要有如何获得爱的方法”,工作也是如此,在有经验的基础上,必须结合一些科学的分析工具,以理服人,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合格的企划经理人。 原载:《销售与市场》 赖奕宪,深圳采纳品牌营销顾问机构资深营销顾问,培训师。主要从事消费品营销研究。在品牌规划、产品线规划、渠道与终端帮扶、业务员与经销商培训、促销与公关等方面有较多经验。电话:15989336558。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