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度解读TCL集团2006年报 7 上页:第 1 页 一个好端端的企业,几乎是一夜之间就陷入了巨大困境之中,TCL的国际化战略负有重要责任。 但是,李东生不愿意承认TCL国际化战略已经失败。 我们也认为TCL国际化只是遭遇暂时挫折而非彻底失败,国际化的道路永远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失败的结论还是不要轻易下。 中国企业必须国际化,这几乎是一个共识。在全球市场越来越一体化的今天,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全球市场的一部分,我们怎么能继续在蜷缩在中国市场不出去呢? 但是,国际化就一定要在海外设厂吗?一定要以收购的方式进行吗?一定要“现在就出发”吗? 问题没有那么简单。 目前,国际化的几个典型企业如海尔、联想、TCL,情况都不怎么理想,甚至可以说遭遇了很大困难。惟有华为是个例外。 为什么中国优秀企业,做国内市场叱咤风云,做国际市场就困难重重? 我认为,这和中国企业没有准备好就匆忙出发了有很大关系。 国际市场是一个什么样的市场?是一个典型的“技术+品牌双竞争”型市场,恰恰大多数中国企业在技术和品牌准备上都非常不足,基本上是两手空空。你想想,你赤手空拳,人家坚船利炮,你怎么和人家较量? 就TCL而言,除了技术和品牌积累不足,还额外多背了一个汤姆逊包袱,走起路来当然更艰难。 我们不妨做个假设:如果不收购汤姆逊和阿尔卡特,TCL会是什么样子? 我相信,TCL的情况会比现在好很多。 因此,国际化是要讲究策划的,适时国际化,适当国际化,是中国准备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必须要牢记的。 那么,2007年TCL会是什么样子?2007年之后又会是什么样子? 从前面的分析我们已经看出来,TCL的问题是一个“综合症”,不是单纯的头痛或发烧。 既然是“综合症”,解决起来自然比较棘手。 因此,我们基本上可以判断,2007年的TCL在经营上不会出现大的起色,新的利润增长点暂时难以形成。但是,因为已经预提了2007年的亏损,所以,经营会出现一定的盈利。不过,盈利额度不会很大,能做到1个亿已经非常了不起。 我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2007年TCL企业规模将进一步缩小,预计2007年集团营业收入会继续降到400亿元左右,比2006年大约减少10%。 不排除2007年TCL变卖白电产业的可能。这块产业对于TCL来说属于典型的“鸡肋”,扔掉更有利于集团的发展。 因为TCL集团几乎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减亏上,无暇顾及新利润增长点的培育,因此,未来三年TCL将表现出后劲乏力的特征。2008年最理想的情况是:在不亏损的前提下,企业规模保持稳定。 在我看来,TCL未来几年的路,仍将是一个艰难的旅程。 研究了众多企业案例之后,我们发现,国际企业有一个共同的属性,那就是:品牌与技术,构成企业最大竞争力要素。 技术的取得,尤其是核心技术、关键技术、专利技术的取得,非一朝一夕功夫,没有几年的积累不可能实现。在这方面,我基本上可以断言,TCL三年内不可能有实质性突破。实际上不仅TCL,大多数中国企业都是这样。 再看品牌。 为什么中国企业制造的产品就是比外资企业卖得便宜?是因为我们的品质比人家差很多吗?非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的产品缺乏品牌支持。 目前,TCL的品牌战略是“借船出海”,用人家的品牌(汤姆逊、阿尔卡特、施耐德等)打国际市场,TCL自主品牌的产品在国际市场很少能看到。“借船出海”的品牌战略,表面上看起来是条捷径,实际上隐患重重,属于典型的短期行为。中国企业谨记一句话:只要品牌是人家的,市场就不可能是你的。 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自2006年起,联想从“IBM”向“联想”品牌战略明显提速。但是我们看到,TCL目前仍然一味依赖他人品牌,对推行自主品牌战略基本上无所作为。 在这方面,海尔应当成为TCL学习的榜样。因为一贯坚持自主品牌战略,海尔品牌全球影响力正在迅速建立,对企业持续发展形成了越来越明显的支持。 作者系著名家电产业观察家、企业新闻传播专家。夸父企业管理咨询机构首席顾问,联系电话:037169352860、13523033066,电子邮件: liubc2007@vip.sin.com 第 1 2 页 关于作者: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