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营销案例 > 个案解析 > 风盾手机2006年案例点评

风盾手机2006年案例点评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7-06-26, 作者: 郝志强, 访问人数: 4581


7 上页:第 1 页

  点评者:郝志强:

  看了这个案例以后,我要是经销商的话,就会想:我为什么要做这个产品,厂家到底给了我什么?我的结论是这个厂家,基本上什么都没给!所谓的“取消价格保护、不承担KA连锁进场费用、收取窜货保证金、省包商必须承担区域零售网点开拓、KA卖场的进场工作、专职促销员的招募、终端建设、节假日促销活动的执行等”,基本上是商家的义务,呜呼!我不知道厂家在市场中,到底做了什么,只知道所有的市场工作,都是商家在做,厂家只提供所谓的“卓越外观和性能价格比高的机型”,派出不知能力如何的“区域营销专家”,这样的业务合作,和做贸易有什么区别?还谈什么厂商一体的伙伴关系?市场的风险,完全在经销商身上!经销商怎么可能受得了?于是后面说的渠道经常变,就很正常了。

  当然如果你的产品很畅销,象当年的厦新的A8一样,会风靡市场,那你怎么折磨经销商是可以的,但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市场上的国产手机大多用的“多子多福”的战术,厂家换面板,或更改简单的配置,然后给经销商高利,于是发挥渠道的推力,而不是市场的拉力。而不象国际品牌那样,采用“优生优育”的策略,把产品品牌打的很响,发挥市场的拉力,于是面对经销商时,他们有资本这么牛,我们国内的品牌有吗?在这个背景下,国产品牌的某种手机款式,做出大销量的机会很少。这样强势的政策,会导致渠道犹豫和观望,经常变动。这个公司的“区域营销专家”,和经销商谈业务的话,一定会说自己给他们的利润高,所以要人家承担那么多。但利润高是相对的,前期的投入绝对的,是真金白银,利润是未知的。你说你的利润高,利润有同样配置,同样外观的黑手机高吗?对于产品来说,任何一个公司,都可能在产品上一时占优,但那是暂时的。你一时在产品上占了优,别人会很快模仿,而渠道策略是长久的,这个厂家用短期的产品优势,产生的心态,来看待长期的渠道策略,于是失败就难免了。再换个角度,即便一时你的产品很俏,你把所有的牌都抓在了手上,但随着产品的同质化,利润逐渐降低,牌已经到了经销商手上,那政策的调整也是必然的,而不是一味地坚持。这里说的是调整,是说厂家承担起一些费用,和经销商双赢,而不是动不动就切换,切换的风险是最大的,那是最后一招。这个厂家什么都不承担,把市场的工作都交给商家,于是对业绩不好的经销商没有制约手段,忍到不能忍时,只好采用切换这最后一招。

  和前些年相比,现在手机市场,已经进入到成熟阶段,而不是快速成长阶段。前几年的成长阶段,很多新入网客户,你可以用一个新机型去说服他,靠外观去打动他,但现在是换机市场了,消费者对手机有自己理性的评价,更认品牌而不是价格和功能,非常不容易被你所谓外观和性价比所打动。再简单地说,那个靠产品的某个特点,打动消费者,带动企业整体发展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是现有的手机巨头们,如何搏杀洗牌的时代。此时作为新进入市场的企业,除非找到细分市场,否则很难生存,除非找到适合自己的营销模式,否则很难生存。而找到自己的细分市场,进行操作时,也不是由经销商进行,因为厂商之间有天然的矛盾,和思考问题的差异,厂家要把手伸到经销商的地盘上,帮经销商做,厂家主导市场,双方结成伙伴。

  在经销商选择上,我们都知道很多经销商的资金不成问题,而操作能力就是大问题了。这个案例里面,厂家放手让他们自己搞,说好听的是相信他们,说不好听是对经销商不付责任。各地的经销商,操作水平不一样,步伐不一致,整个公司就全是个人行为,没有公司行为,全是一个个长短不一的指头,和握成拳头的大品牌没法竞争。

  当然如果找到自己的细分市场,真正是伙伴关系来操作市场的话,就不是只看资金和渠道能力了,而要首先就思路理念方面,沟通一致才好,找到所谓的“志同道合”的伙伴。在国内的市场上,有钱的商家,到处都是,但真正认同你这个公司,看好公司未来的是少数,于是他们只看资金和渠道能力,可能找到的可能是想短期赚钱,而不是想长期发展的商家。再说资金和渠道能力强的公司,在当地大多是老大,于是渠道的掌控又成了问题,掌控他们对他们业务人员,要求很高,对公司的能力要求很高,基本上不是他们掌控商家,而是被商家掌控,于是渠道经常变。而那些老大有实力和厂家,在翻了脸以后,有实力把市场搅黄了,于是任谁都“挽救不了市场的颓势”。

  其实在一个成长快速的市场中,就象前几年的手机市场,比的是产品好坏,有无核心卖点,和新奇功能;比的是广告量的多少,敢不敢投;比的是政策好不好,是不是全程价保;比的是促销多不多,有无新鲜的点子,而且执行到位;比的是服务好不好,顾客的机子坏了,可以及时维修;比的是价格低不低,看谁可以靠价格掀动市场,尤其比赛式地把新产品的价格卖穿,来吸引顾客。可以说比很多东西,于是一些公司,在那样的市场中,靠一两个产品做成功了,于是销量上来了,于是企业发展了。我说,他们成功了,不是因为他们做的好,而是别人做的太差了,尤其是消费者太轻信他们了。

  现在已经是成熟市场,成熟市场比什么呢?比的是综合能力,别人已经做的很好了,你要比他们更好,才可以赢,简单地来说,比的是综合管理。其实如果这家公司清醒一点的话,就可以总结出当年国产手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在定位、管理、产品、价格、渠道等方面的原因,借鉴他们当年成功和失败经验,才可以在未来的市场上,有一席之地。 

  我们为国产手机感到惋惜,但已经晚了,当年国产手机的辉煌地位,已经不在,这些后来的厂家,如果不借鉴的话,那“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原载:《销售与市场》

1 2





关于作者:
尚无作者照片 郝志强:曾任某著名家电公司北京分公司总经理,对区域市场的管理有独到的见解。后升为销售管理部经理,负责全国市场运做。对平衡不同区域市场、制定销售政策、销售总部与各职能部门的配合,有切身体会。又曾任著名手机分销商策划经理、渠道经理、高级培训讲师职务。参与策划了摩托罗拉多款手机上市工作,对摩托罗拉的渠道模式有深入研究。在工作中,接受过系统的专业讲师训练,现从事专业培训讲师工作。
查看郝志强详细介绍  浏览郝志强所有文章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5-04-11 05:2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