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发展透视 > 刘步尘谈海信

刘步尘谈海信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7-08-06, 作者: 刘步尘, 访问人数: 4457


7 上页:第 1 页

  再次,准确把握产业升级机会,是海信平板成功的大前提。

  但是,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把握天赐良机,在产业转型迹象已经十分明朗的情况下,TCL就逆产业大势而动,收购了行将退出历史舞台的CRT产业。一般来说,市场洗牌会出现在产业转型时期,这个时候,是新生品牌跃出的最好时机,可谓千载难逢。把握住这个机会会少走很多弯路,把握不住机会会比别人多付出很多。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海信就一直锲而不舍地做平板,企业战略基本上没有中断,这个很重要。

  当然,营销From EMKT.com.cn推广比较到位,是海信平板成功的战术层面保证。

  首先是海信的推广策略特别灵活。比如,它和国家有关协会、调查机构合作,由这些机构评选“中国最好的平板电视”,七个指标,别的企业加起来只得了两项,海信自己就得了五项。业内人士都知道这是海信在往自己脸上贴金,但是老百姓不明白,他们只会产生海信平板电视就是好的印象。

  其次,海信的营销技巧非常强。海信一直宣传它是中国平板电视出口量及出口金额最大的企业。这个宣传非常好,一个企业的产品质量不行,出口量肯定不会很大,国外的消费者也不会买你的产品。你出口量大,证明你的产品不错。

  再就是海信特别善于利用调查机构的数据。比如,海信经常通过新闻媒体宣传“中怡康”、“赛诺”调查机构数据,证明它从2002年到现在平板电视市场占有率一直是第一。而且利用这些数据做广告,久而久之,大家一提到平板电视就会想到海信。

  正是因为国内别的企业没有做到这些,因此它们没有成为中国平板电视的领导者。

  彩电不是海信的全部,实际上,在整个海信企业大盘子里,彩电可能只占不到三分之一的比重,做好彩电固然重要,别的产业同样不能忽视。对于海信来说,既要巩固优势,又要弥补短板,二者缺一不可。

  短板在哪里?在白电和海外两大块。

  我前面讲了,海信和海尔斗争很激烈。超越海尔,一直是海信心中的梦想。怎么超越海尔呢?很显然,必须把白电产业和海外市场同时做好。

  2004年,海信走上了兼并收购之路,科龙空调进入海信视野。

  中国制冷行业一直有“四分天下”格局,海尔、科龙、格力、美的成为主导市场的四大品牌。但是,随着顾雏军问题案发,科龙迅速走向没落。一门心思想收购了科龙的海信,拿到手才发现科龙问题众多。科龙是一个政治背景很强的企业,有很多看不见的手在起作用,海信用两年多的时间对这个企业进行整合,但直到目前,效果不大。

  实际上,即使科龙转入正常运经营,海信短时间内也不可能赶上海尔。首先,把白电做大,并不是一个容易实现的工程,一则中国白电市场格局已经比较稳定,打破这个格局建立新格局是相当困难道的。二则科龙是个问题品牌,把问题品牌转化成健康品牌很难。海信虽百般努力,仍然未能改造出一个健康的科龙,就是证明。国际市场同样也不好做,TCL和联想的国际化均遭遇挫折,说明国际化看起来很美,吃起来却很苦涩。

  近日,我们看到一则消息,海信科龙投资2000万元人民币,组建一家国际营销公司,加大对国际市场的开发。这个时候,恰恰是TCL大幅度收缩国际战线的时候,因此不免让人们为海信捏把汗:怎么样?

  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国际市场的开发远比我们想象的困难得多。TCL国际化遭遇挫折就不说了,近日又传出创维2007年上半年海外市场销售大幅度萎缩。华为是中国企业的一个例外,是国际市场表现最好的企业,但是,它的国际化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它也受到来自西门子、思科、阿尔卡特、汤姆逊的强烈阻击。海尔虽然号称小冰箱美国市场占有率第一,但是大家都知道,美国人用什么都是大的好,大房子、大汽车、大冰箱,小冰箱在美国是非主流产品,大多用在学生宿舍,销量并不小。

  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表现不理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企业普遍存在两大短板:一个是技术不足,导致产品创新能力弱,产品缺乏竞争力。一个是品牌形象不足,海尔、联想、TCL,在国内是响当当的品牌,放在全球市场看仍然是鲜有人知的小品牌,国际市场是典型的“技术+品牌”的双要素竞争市场,技术不行,品牌也不行,你拿什么和人家竞争?

  技术和品牌不足的问题,海信同样存在,因此,海信能否把国际市场做好,还很难说。

  我估计,未来三年海信还会保持一个较快增长,但是,做到700亿时候再继续增长就很难了。

  因此,海信需要考虑的问题是:未来持续做大的空间在哪里?如果海信回答了这个问题,它就解决了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实际上,这个问题也是所有中国企业共同的问题,因为品牌力、技术力不足,在全球市场一体化的今天,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的迹象正在显现出来。  

  (上述文字由刘步尘“中国名企观察”录音整理而成,内容略有删节。)

  作者系著名家电产业观察家、企业新闻传播专家。夸父企业管理咨询机构首席顾问,联系电话:037169352860、13523033066,电子邮件: liubc2007@vip.sin.com

1 2





关于作者:
刘步尘 刘步尘:现任甲春秋传媒机构策略总监。历任夸父企业管理咨询机构首席顾问,广州上兵伐谋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策略总监,TCL集团彩电新闻发言人。著名家电产业观察家,企业新闻传播专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专栏作家/特约评论员;新浪网、中国营销传播网、销售与市场、人民网、博锐管理在线等媒体专栏作家
查看刘步尘详细介绍  浏览刘步尘所有文章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8篇)
*海信该不该放弃定速空调? (2008-01-09,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姚石磊)
*刘步尘谈海尔 (2007-09-11,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刘步尘)
*刘步尘谈LG (2007-08-24,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刘步尘)
*海信:凭什么逆风飞扬? (2007-06-20,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刘步尘)
*海信的千亿跃迁 (2006-10-23,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秦合舫)
*粗暴文化入侵,海信会深陷科龙泥潭吗? (2006-06-22,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李玉国)
*海信已错失战略机遇期 (2005-12-20,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秦合舫)
*海信,新品牌营销的成功典范 (2002-01-08,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韩志锋)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5-04-03 05: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