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林光常X理论与牛奶行业的恩怨谈行业危机 7 上页:第 1 页 第四、自揭内幕型。是指由于所谓专家或企业内部人士的自揭内幕而带来的行业危机。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在大部分行业都可能存在一定的经营“潜规则”,这些规则是被各有关企业默许应用的,但却是不能对外公布的,如果对外公布就将引发一定的行业危机。2004年发生的由某行内人士揭发而带来的低价葡萄酒勾兑风波,与2006年如出一辙的饮水机毒内胆风波,就是两个典型的例子。 那么接下来,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应对行业危机呢? 第一、要正确认识到行业危机的危害性。就现在来看,可能大部分企业管理者并没有对行业危机足够的重视,或者认为行业危机不会对企业造成多大直接的影响,如果您也是这样认为的话,那就大错而特错了!其实,相比于单纯的企业危机,行业危机的危害性更突出,并且不利局面在短期内更是难以挽回。1998年,由山西朔州毒酒案引发的全国白酒行业低迷大约持续了一年多,其对国内各白酒企业的影响是显然的。 与单独的企业危机相比,行业危机的危害性主要表现为,受危机的影响而带来的广大消费者的购买力低迷,这一不利形势在短期内是难以改变的。今年年初在网络上盛传的“香蕉致癌风波”,在事发之初直接影响了广大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最终导致海南香蕉主产区的香蕉价格低到了2分钱,出现了蕉农用香蕉喂猪的严重后果。 第二、要充分认识到行业危机传播的快速性。时下,随着广播、电视等各类传统媒体的不断发展、网络媒体的兴起及网络论坛、交流的日益兴盛,以及公众“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心态带来的部分媒体社会责任感的缺失,都是导致行业危机快速传播的驱动力。 前不久,在网络上传播的“纸箱馅包子”,就险些带来餐饮行业的意外危机。 第三、强化危机意识,关注有关企业危机事件及经营动向。由于行业内竞争对手的企业危机、上下游企业及相关企业的经营会带来行业危机,所以各企业管理者会强化危机意识,密切关注相关企业的危机事件与其经营方向调整。竞争对手的企业危机可能会导致行业危机,进而影响到本企业的正常经营,另外,上下游企业的危机也会置企业于危机之中,这两方面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 但具体到相关企业的经营策略调整对企业的影响,则需要进行解释了。例如上游企业的产品策略调整就可能会带来企业原材料的供应不足。在前不久发生的——DELL电脑拖货事件——的背后,就是由于上游LCD制造企业在大屏电视与小尺寸手持设备市场趋热的形势下,将主要精力转到大尺寸与小尺寸LCD方面,而使得电脑产品的中度尺寸LCD供应不足所造成的。 第四、面临行业危机,行业巨头责任重大。在面临行业危机时,业内各企业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相比之下,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巨头责任重大。一方面,由于其占有的市场份额与中小企业相比偏高,所以在行业危机的情况下,其受损程度更大;另一方面,由于在本行业内,行业巨头的影响力往往是最大的,所以其有关应对策略往往可以起到扭转行业不利局面的作用。 在2000年的纯净水行业风波中,在农夫山泉宣布“将不再生产纯净水而转产天然水,原因是纯净水对健康无益”之后不久,包括娃哈哈、乐百氏在内的全国69家纯净水生产企业及行业协会的代表会集杭州,指责农夫山泉有不正当竞争行为。正是由于娃哈哈、乐百氏等巨头企业的主动牵头,最终在较短时间内相关企业安然度过了“纯净水无营养”风波。 第五、风险与机会同在,要有机遇意识。“危机”——意喻“危险”与“机遇”同在,在行业危机发生的情况下,对于相关企业来说,机遇也是存在的,就看你有没有抓住这一难得机遇的超前意识了。在林光常炮轰牛奶的同时,牛奶的替代品——豆浆行业无疑得到了难得的市场机遇,作为小家电的豆浆机行业无疑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作为豆浆机行业的龙头老大——九阳豆浆机近两年的产品销售就取得了空前的增长。另外,林大师的排毒理论也曾使得长沙的红薯价格涨到了3元,由于我们也可以看出林光常的排毒理论,无疑也给红薯带来了空前的市场机遇! 由于这种看似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多是突然而至,所以企业要事先关注本行业竞争对手、替代产品(例如牛奶与豆浆行业的关系)行业的动向,将会使自己受益匪浅。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在1998年山西毒酒风波发生后,作为业内企业的安徽古井贡集团就主动通过各大媒体发布了《致全国消费者的公开信》来公开指责有关企业的行为,声明古井贡酒的产品过硬质量,从而取得了有利于自己的形势。 最后,我们通过林光常的排毒理论对牛奶行业、豆浆机行业、红薯价格的影响,就能看出行业危机的危险与机遇同在。所以,希望广大企业管理者重视行业危机,在强烈危机意识的指引下,最大可能的避免行业危机对自己的影响,并最大化的把握行业危机给自己带来的机遇是完全可能的。 关注企业危机公关/政府危机公关。危机事件发生后的应对策略固然重要,但“防患于未然”才是根本。“水无常势,兵无常形”,危机公关也要反对教条主义!更多精彩文章尽在http://blog.sin.com.cn/weijiguanli,MSN:whb0000001@hotmai.com,邮箱:cco1st@16.com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