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折戟西方:TCL国际化的十字路口 7 上页:第 1 页 丢车保帅 2005年5月17日,TCL集团及TCL通讯同时发布资产收购公告称,TCL通讯已于5月11日与阿尔卡特全资子公司Alcatel Participations(以下简称AP公司)签订一个《框架协议》,TCL通讯将以向AP定向发行股票的方式,从AP公司手中收购阿尔卡特通过AP直接在T&A持有的45%股权,“本次收购后TCL通讯科技持有T&A公司的股权将由55%变更为100%”。也就是说,TCL与阿尔卡特的合资关系将从4年变成8个月,提前终止。 目的只有一个:止亏。不过,早在4月底,李东生就曾公开表示,由于2004年并购阿尔卡特手机业务时过于草率,整合效应并没有发挥,TCL对T&A基本处于失控状态,以致造成前4个月近4亿的巨额亏损。 实际上,彩电项目也并不理想,由于收购时TTE没有获得汤姆逊的电视销售渠道,这在新公司拓展市场过程中带来了诸多不便。在欧美市场TTE产品的上柜率一直有问题。2005年春节过后,TCL与汤姆逊就此重开谈判,但直到2005年7月,TTE才真正全面接管原汤姆逊在欧洲、北美地区的全部销售网络。 原来所得预期的改变,TCL通过跨国并购实现技术和销售扩张的梦想正在受到挑战。2005年8月3日,国际化棋至中盘,李东生召开集团经管层扩大会议。70多位高管在一起讨论如何扭转当前的巨亏局面。李东生做了题为《承担责任,迎接挑战,实现TCL的再次飞跃》的讲话,中心意思是:国际化将是一场持久战,需要经历“扭亏、相持和成长”三个阶段。并第一次提出要“在发展的低谷时期,在策略上要从简单的机会牵引型转向清晰的战略牵引型,并在此过程中合理配置好资源。” 接着,整个TCL开始主动“瘦身”。总部由原来的12个职能部门调整到3室6中心,减员近30%,同时,由于当年业绩达不到目标,高管带头降薪,承担责任,与企业共渡难关。同时按工资性费用∶日常管理费不超过1∶1的原则额定总部日常管理费用。 2005年11月11日,TCL集团发布临时公告称,因为资金紧张的原因,公司将放弃原本既定的收购兼并项目,并拟取消半导体制冷项目、终止2.4G无绳电话项目,总计9.45亿元资金,全部用来补充流动资金。 TTE和T&A长期的巨亏加重了TCL集团的资金压力,国际化的“无底洞”使得TCL只好丢车保帅。12月10日,TCL集团再度发布公告称,已经与罗格朗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后者将分别出资14.57亿元和2.34亿元,收购TCL国际电工(惠州)有限公司和TCL楼宇科技(惠州)有限公司100%的股权。 然而,与TCL丢车保帅不同的是,海尔集团在海外并购美泰克案失意后,又将目光瞄准了韩国的大宇,海尔并购的红舞鞋越转越急。同是中国家电业坐镇南北的两大巨头,同是身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浪潮风口浪尖的企业,面临同样的市场环境及海外扩张压力,TCL和海尔却在2005年末之上迈出截然相反的舞步。 无路可择 2006年8月30日,TCL向公众发布了自己在2006年上半年取得的经营业绩。报告显示,TCL上半年实现主营收入235.76亿元,同比下降3.4%。净利润上半年亏损7.38亿元,亏损同比增加近6.5%。虽然自从走上国际化后,TCL就一直亏损不断,因此其2006年上半年的亏损在意料之中,不过巨亏7.38亿元还是大大超出了业界的估计范围。 不过,经过一年多的整合,TCL旗下移动通讯业务组织架构已经理顺,欧洲的人员精简了,成本也下来了,全球供应链的整合也收到一定成效。TCL手机业务已成功扭亏为盈,而且15个月即开始赢利,超过当初18个月扭亏的预期。这无疑给TCL注入了一剂兴奋药。但由于,TTE公司遭遇了跨国经营、多品牌管理、多元化渠道等难题的挑战,而且“面对剧变,TCL在欧洲市场却无法迅速调整产品结构,最终为反应缓慢付出沉重代价”。 2006年,经过人员调整、组织重组、业务重组等措施,TTE欧洲业务依然持续亏损,使得李东生终于坐不住了。2006年10月31日,TTE的大股东TCL多媒体以及通过TCL多媒体间接控股TTE的TCL集团相继发布公告称:TTE、TCL、汤姆逊以及TCL多媒体四家公司就TTE欧洲业务达成协议。根据新订立的协议:TTE将从2006年10月底至11月初,通过友好的方式结束其在欧洲的业务,并开始实施新的重组方案:终止除了OEM之外所有电视机的销售和营销活动;对目前在欧洲从事这块业务的大部分员工,以及欧洲的部分附属公司进行重组;视情况变现在欧洲的资产和库存。 这也就意味着自2004年并购汤姆逊以来,对于国际化一直不言放弃的李东生首次用实际行动调转了船头,选择了退出。 业内人士都知道,汤姆逊欧洲和北美业务的扭亏,一直是李东生的一大心病。这块连号称世界上最伟大的CEO的韦尔奇都无法扭亏的业务,几经转手被TCL并购后,李东生的日子就从来没有好过。虽然经过努力,TCL多媒体在北美的业务逐步好转,并在2006年底扭亏为盈,但是,欧洲业务却一直停滞不前,未见有走出巨亏困境的迹象,并由此成为妨碍TCL多媒体整体盈利的最大后腿。数据显示,2006年上半年TCL在欧洲的彩电业务巨亏达7.58亿港元。在长期巨额亏损的财务压力下,李东生只能无奈的选择TCL退出其在欧洲的自有品牌彩电的销售与市场推广业务。 很明显,TCL重组的中心思想就是成本为先,盈利为中心,抛弃亏损的,留下盈利的。之前TTE欧洲公司除了OEM外,其余业务均处于巨亏状态之下。放弃亏损业务的同时,TCL还在做的就是放大TCL在欧洲的盈利业务。为此,TCL多媒体将启动一项崭新的业务模式:以新的、简化的组织结构,在欧洲现有的OEM业务基础上,服务和聚焦欧洲现有价值的客户,同时计划将绝大部分的支持服务交由TCL多媒体的后台集中提供。 前有T&A的“消化不良”,后有TTE放弃品牌产品的欧洲销售,专攻OEM市场,这在一定程度上宣告了TCL“跨越式”国际扩张的失败。三年以来,以TCL为首的中国企业凶猛地跨国大并购的“国际化”潮流,似乎到了一个阶段性的“终结”时刻。 对于国际化扩张亏损的原因,国内的专家学者及李东生本人都从各个角度进行了分析总结。比如,并购前期的调研和分析没做好,对可能发生的风险没有足够估计,急于求成,没有借助有经验的咨询机构,并购后的整合,管理的文化冲突……等等。 但最为根本的问题还在于,TCL之前为什么要如此紧迫的两次并购行动?这来自于李东生内心无法摆脱的一种深重危机感,根据李东生的说法,“我觉得这三五年是中国企业成长的机会,人家(跨国巨头)不会再给你这样一个机会。”李内心的危机无非来自于对中国企业成长的战略空间和机会的忧虑。 同时,李东生也敏锐地看到,海外一批中等企业竞争力丧失的趋势。前有德国的老牌家电品牌施耐德陷入困境,后有老牌国际品牌汤姆逊在彩电业务数年大亏损,有从中抽身之意,这就给了TCL重组全球资源的机会。 但是,经过二年多的试验之后,在TCL的体系中,还没有时间培养出跨文化管理和国际化品牌运营的经验,以及强势的国际化领导人才。这让李东生在此之前的所有精心准备,似乎还是显得并不充足。对TCL来说,收获的是只有梦想没有光荣的现状,仅此而已。 TCL继续走出去扩张,还是停下来整顿?这个哈姆雷特式的问题让李东生头痛不已。显然,TCL似乎已经作出选择。对于TCL来说,以资本并购为主题的海外市场扩张,实施走出去、走进去战略,现在看来虽然是失败的,但是TCL已是无路可择,国际化之路依然还得走下去。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 emailat@16.com 第 1 2 页 关于作者: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