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桑菲联姻飞利浦的悖论 7 上页:第 1 页 让人担心的三个悖论 如果市场和品牌也遵循“1+1=2”的规则,那么所有的事情就好办得多。现实恰恰不是这样。桑菲接手飞利浦,用什么证明自己能够做得更好?桑菲说,因为10年的代工合作,生产能力毋庸置疑;因为拥有飞利浦领先的研发力量和渠道;因为身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为其提供强大的支持;因为飞利浦这个国际品牌。 但以此进行推论,就会发现桑菲说法的矛盾之处,甚至是悖论。 首先,飞利浦在中国手机市场只是一个二线品牌,在国际市场上也只能在亚太和北欧看到其身影,换言之,手机并非飞利浦的强项。飞利浦做不好,桑菲凭什么就能做好?接手飞利浦之后,桑菲延用的还是飞利浦的研发体系,生产上则依然是桑菲的生产线,而在市场方面,经销商基本不变,渠道还在努力拓展中,终端继续使用飞利浦品牌,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近年来,飞利浦在手机市场上最让人称道的是其超长待机,可是指望一项独特的功能就想通吃市场的神话不可能再在中国手机市场上发生。如今,已经有众多手机厂家开始以超长待机作为手机卖点。 飞利浦手机在中国市场上其实并不是赢家,这本身就暴露出一个值得桑菲考虑的问题:飞利浦目前的管理体制、产品以及市场是否存在问题?事实上,飞利浦手机在中国是输给了国外手机品牌,而不是国产手机品牌。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一个弱势品牌接手另一个弱势品牌,何以成为强势品牌? 其次,桑菲总经理陈玉镇在谈及此次合作时说:“飞利浦的高级管理团队和营销渠道,对于新桑菲而言都是宝贵的互补性资源。”相对于桑菲而言,飞利浦的管理、研发和营销能力都是比较强的,但是当飞利浦的团队被移植到桑菲之后又将如何呢? 桑菲在过去的10年里只是飞利浦手机的“生产部门”,而现在它要由服从者转变为领导者,因此,对于飞利浦团队的进入,双方不应该是“互补”关系,而应该是“融合”,并且由此“创新”,继而“发展”。 最后,桑菲的优势其实正在丧失。桑菲很清楚它过去的身份──飞利浦的代工企业,它的优势体现在手机制造方面。接手飞利浦之后,桑菲的比较优势将逐渐弱化。于是,另一个悖论出来了:以自己的短处博弈另一方的长处,何以会有一个好的结局? 为飞利浦代工生产手机,桑菲可以获得一定的利润。可是当桑菲分散精力来进行品牌经营的时候,它会不会顾此失彼?从桑菲目前手机品牌桑达的市场份额来看,其品牌运营能力是值得怀疑的。 对于桑菲与飞利浦的合作,虽然业界有各种猜测和担忧,但有着丰富手机和消费电子品牌操作经验的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和对飞利浦知根知底的桑菲,或许对飞利浦的未来有着自己的考虑和设计。国际手机品牌在中国市场上的表现依然坚挺,而国内手机品牌凭借着快速的市场反应能力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新生的飞利浦手机如果能准确地寻找到自己的定位,脱颖而出并非不可能。 “零售商现在只对两种产品感兴趣,一种是国际品牌新上市的重点机型,这些产品有高空广告,同时铺货面不大,暂时可以实现独家销售,可以确保高利润;另一种就是一上市就保持独家包销、性价比高、零售利润高的产品,主要来自国内手机新军。对于飞利浦,我的观点是有机会,但它要做好两个区隔:跟其他国际品牌的区隔,要打好性价比的牌;跟国内手机品牌的区隔,一定要突出自己是国际品牌。”曾在NEC和索爱担任营销高层管理职务的蒋建平如此看待桑菲手中的飞利浦手机。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