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寻找中国式企业危机管理的思维路径 7 上页:第 1 页 面对媒体攻击如何启动反传播策略 “我们关注被劣质产品及其配件剥夺的生命,我们也关注逝者亲属的悲伤,我们更关注几十亿手机用户和潜在用户的生命权利……我们试图剖析M品牌,这一昔日业界翘楚为何近期窘状毕露,事故连连……一个人上了天堂,就再也不会回到地上。而一个M品牌消失了,替代它的还有诺基亚,索爱,三星,甚至还有我们的国产品牌波导,联想,厦新。” 这段煽情、攻击性极强的文字是国内某著名门户网站的专题《M品牌之殇》的刊首语——在M品牌手机爆炸案发生三天之后,该网站制作了一个内容非常详尽的专题,分为“屋漏偏逢连夜雨” 、“夕阳夕下 断肠人在天涯”、“病入膏肓” 等几大板块,非常详尽地将M品牌几十年来的危机事件做了全部的回顾,专题中其攻击性言辞之明显令人吃惊。 正如中国市场环境不断在发生变化一样,中国的媒体环境也经历一个巨大的变化,媒体传播方式的改变、媒体之间的竞争、媒体市场化的运营都对媒体的社会舆论监督职能提出新挑战——公正、客观、真实的新闻报道立场往往在利益的怂恿下发生生偏移,一些媒体不仅是带有极强偏向性、主观性地对企业危机事件进行报道,某些时候甚至主动搜罗假新闻、编造负面消息对企业进行要挟。所以,研究媒体的传播特性、应对来自媒体的攻击,已经成为企业危机管理的重要环节。 M品牌手机爆炸后,各主流媒体都进行了报道,大部分的报道都是客观的,但也有不少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带着极强攻击性进行报道,而受这些媒体报道的牵引,网上舆论更是掀起阵阵声讨M品牌的愤怒声浪,企业声誉受到重创。 面对着四面八方而来的媒体暗箭,M品牌可以通过硬/软二种控制手法去启动反媒体传播策略。 从硬控制的角度,可以通过法律以及技术的手段去控制媒体疯狂攻击。比如白大夫在受到广东315投诉网恶意攻击之后,进行详密的谋划,在取得相关证据之后,毅然入禀法院且成功胜诉,逼使该网站赔礼道歉。 而更为特殊的是,中国媒体环境虽然日益开放,但是政府的主管部门如宣传部还是对媒体报道拥有最高的控制权——当企业受到媒体恶意攻击,负面舆论报道完全失控时,最高的策略当是启动高层政府公关,向政府陈明事件的由来,恳请政府施以援手,从政府的角度下发文件遏止媒体的继续跟进——2004年蒙牛牛奶遭遇下毒事件,媒体负面报道如山而来,紧急关头之下,幸得政府出面干预,制止了媒体对事件的进行报道,保护了企业的声誉。 其二是通过技术的手段进行屏蔽负面报道。越来越来的读者通过搜索引擎关键词的搜索,以此获取信息。所以,当企业发生危机并被大肆报道之后,要迅速有效地将消除负面报道的持续影响,有效的方式就是对关键词进行屏蔽——如企业可以通过广告投放、直接付费的方式与搜索引擎巨头百度合作,要求其通过技术手段去某些字眼进行屏蔽处理,如M品牌可以屏蔽“M品牌+手机爆炸”或“手机爆炸致死”等关键字,当网民搜索这些关键字时,其显示结果可以不再是现在的130万条,而是零!(这就是典型的中国式的危机处理,Google就无法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屏蔽。) 与硬控制相反的是,软控制的遏制策略主要通过迎合、疏导、转移的方式进行舆论的引导。舆论引导的方式就是根据媒体以及公众的关注焦点、情绪变化而制定。 如M品牌刚刚手机爆炸之时,由于事故的严重性,公众的对抗情绪必然高涨,M品牌就应该采取迎合的策略,以道歉、合作的方式去传递企业的信息,迎合媒体及公众的预期,消除公众更为激烈的对抗情绪。而在危机发展的第二阶段,M品牌可以用疏导的方式进行舆论引导,如将矛头指向劣质手机电池之害,将自己巧妙地置身为劣质电池的受害者之一,引导媒体强烈关注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并为媒体及公众找到情绪的发泄口。而在危机的收尾阶段,则可以通过企业内部的某些变革,如成立新的电池技术研究部门、开通消费者支援热线、重大项目的开工等方式,创造新的议题以转移媒体对于危机事件的过分关注。 如何在危机考验中更加成熟 企业危机的爆发固然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是危机发生之后必然会集结着利益谋取、媒体监督/攻击、舆论谴责、情绪对抗等等冲突,如何对这些冲突进行有效疏理、如何找到危机的核心所在,这就是决定危机管理能否成功的关键。M品牌手机爆炸这一事件发生、推进,以及媒体报道、企业的处理手法都给了我们许多思考的地方:市场千变万化、危机无处不在,我们无法阻止危机的发生,但是我们可以深度把握危机发生特点以及扩散的逻辑,从而找到危机处理的最佳策略,使每一次危机都变成对企业成长的一种考验与砥砺,使企业在危机的磨炼中更为成熟与强大。 本文摘自林景新新著《中国式企业危机管理》(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7年9月)。 林景新为名道公共传播研究所研究员、企业培训师。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msn/email:jingxin_lin@hotmai.com 移动电话:13711578184 第 1 2 页 关于作者: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