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337调查案看跨国公司的市场心态 最近,笔者关注到在美国“337调查”中国From EMKT.com.cn17家通用耗材企业落败的新闻报道,成为了各大网站和媒体关注的焦点。在知识产权争端领域,尤其是中美之间的知识产权争端和摩擦不断,西方国家通过“贸易保护”、“中国威胁”和“中国产品质量问题”等各种手段,不断的给中国政府增加压力,减少贸易顺差。这次“337调查”也正是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利用日本爱普生公司排斥中国产品,执行贸易保护的典型案例,这也属于正常的国际贸易纠纷。但是,笔者注意到了最近爱普生“337调查”的媒体报道中,对中国通用耗材企业的谩骂、诋毁甚嚣尘上,尤其是恶意歪曲珠海纳思达公司的形象,贬低整个中国通用耗材产业,侮辱中国通用耗材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误导和愚弄中国消费者,采取非公平的市场竞争方法打压中国企业。 这种以“冒天下之大不韪”恶毒的语言,在中国国土上肆意诋毁中国企业,使笔者想起了8月份《中国企业家》杂志刊登的由中国三星经济研究院院长朴胜虎撰写的“跨国公司正在失去尊敬”一文,中国有句古话叫“将欲取之,必先予之”,也就是说,要想获得他人的尊敬,首先你得尊敬他人。而日本跨国公司想以“霸权”的思维,“老子天下第一”的态度,获得中国用户的尊敬是不可能的。由此许能反映出这个日本跨国公司的浮躁和霸道的心态。 心态一:“霸道”思想很严重 中国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一些国外公司来到中国探索发展,这些公司受到了政府和百姓的欢迎,受到了尊敬。今天,人们已不再盲目的追求“洋消费”,而是理性消费,跨国公司与中国民族企业竞争中,明显的优势渐渐弱化,市场地位受到了威胁。作为全球化的跨国公司,本应该传承的是为消费者提供优秀的产品品质和合理的消费价格以及开放的市场竞争环境,但事实却往往难遂人愿,宝洁公司的SK-II铬和钕超标事件,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事件,爱普生公司的“残墨”超标事件等等,跨国公司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考验,而跨国公司在这些问题的处理上,更是出乎所有消费者的意料,SK-II出现问题后,没有及时的为消费者退货,以至于SK-II全线产品下架,雀巢奶粉更是拒绝为消费退款补偿,而爱普生公司最终也没有就“残墨”超标事件给中国用户一个合理的解释,却对美国用户支付了巨额赔偿,尽现对中国用户的“霸道”思维。 我们不能否认跨国公司为中国经济所做的贡献,但不能容忍跨国公司传承这种“老大”思想,传承这种画地为牢,拿中国消费者正当合理需求为儿戏,跨国公司需要调整的不仅仅是在中国发展的战略问题,而更应该调整的是一个心态,是一个在全球范围内公平对待中国消费者和中国竞争者,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心态二:垄断市场获取高额利润 根据中国税务部门的统计,2/3的跨国公司都声称在中国做生意是赔本的,但实际上这些公司把利润转出了中国。最近,根据一个中国税务部门的估计,跨国公司通过转移价格(不需要支付税收)的方式转出的利润约为300亿元。 这可能还是一个隐性数字,跨国公司通过在中国设厂或者贴牌经营,依托中国廉价劳动力的制造优势和其它资源,控制其制造成本,然后依托其知识产权保护和强大的品牌优势,以高出同业数倍的价格向消费者销售,从而赚取高额利润,据悉,爱普生的耗材生产基地就在中国,而其巨大的经济利益是如何转移的,更是值得寻味。 垄断市场的目的是换取高额利润,这是经济学的一般规律,跨国公司依托自己强大的研发实力和经济实力,设置技术壁垒和品牌壁垒,从而达到垄断市场的目的,中国的《反垄断法》已经出台,靠垄断作市场的日子已不长了。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