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产业观察 > 便利店连锁的三大市场尴尬

便利店连锁的三大市场尴尬


《新营销》2007年第11期, 2007-10-31, 作者: 陈静, 访问人数: 3080


7 上页:第 1 页

 

  尴尬二:除了快餐饮料还能卖什么?

  最近,喜市多以“环保”为由头,以2元钱的低价兜售一种购物袋,并且开始卖起了水果。而7-11则更甚,以998元的价格推出了一种在电视购物节目中常见的集摄影、拍照、MP3、录音笔、摄像头于一体的爱普泰克V502。

  喜市多的榴莲价格已经下降到500克4.58元,这甚至比某些大超市都便宜。“实在是不好卖,但是我们找铺位也难啊!”卖水果的大哥难掩郁闷的神情。他还告诉记者,这些水果并非是通过喜市多的渠道进的货,完全是他自己去进货,卖不掉的水果先做低价处理,仍然卖不掉就只好扔了。而他之所以在喜市多卖水果,是因为合适的商铺太难找,好的商铺又太贵,他一个人承担不起。

  相形之下,徐胜利却斩钉截铁:“我们应该不会卖水果。我们会增加熟食和半成品的比重,7-11的最终目标是将生鲜食品的比例由目前的20%增加到40%。”前不久,7-11就将同属牛奶国际旗下的美心糕点整合进了便利店,并增添了豆浆、咖啡等饮品。此外,它还一直与广州酒家进行低端快餐的合作。徐胜利透露,今年年底,7-11还将联手香港稻香、德国汉莎航空的配餐公司推出中、高档快餐,到那时,它就可以提供从7元到20元之间的快餐食品,以满足多元人群的需求。他还补充说:“未来7-11会针对商务区、社区、写字楼、酒店、医院不同类型选址制定不同的开店策略。社区店以住宅配套为目的,公司将开创出150平方米左右的mini-market模式,这样的门店有4000多种商品。商务区受租金和物业限制,面积将缩减至30~40平方米,配置商品1000多种。”

  对于7-11增加生鲜食品的比例,戴春华却持异议:“中国是舌头民族,可以为吃顿饭驱车几十公里,人们对吃的挑剔会影响这些半成品的销售。这和日本不同,日本人爱吃冷食,而中国人向来习惯‘热肠肚’。广州的快餐行业本身就很发达,一个电话外卖便送上门了,事实上去便利店买盒饭顶多图的是它的油好。”但生鲜食品可以赚取足够的利润却是导致其比例不断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利润可以达到40%以上。”戴春华说。

  花样繁多的进口商品与如今“粉墨登场”的爱普泰克V502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高利润产品深受便利店的青睐。“同样是巧克力,国产的卖6元钱已经比大超市贵1元钱了,但进口的巧克力在超市就没有参照物,卖上20元钱也很正常,谁的利润空间大是显而易见的。”一位店员似乎看出了些许门道。但在爱普泰克V502的销售状况令人堪忧的同时,戴春华也说:“便利店在选择配货时还是缺乏一些理性的思考,它们试图在做多方面的尝试,但像数码这类产品却还是应该放到数码城去销售。小小的便利店是无法做到专业的,也无法轻易建立起消费者购买此类产品的‘吸引点’。我想,它们的定位还是应该把便利放在首要位置。”当然,在便利店进入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不到15年的时间内,它们多角度尝试“广撒网”的策略是没有错的,但“广撒网”就一定能“多捞鱼”吗?便利店或许真的应该将自己的定位明确,这样才能更好地摸清自己前行的路。  

  尴尬三:服务多元化是唯一出路吗?

  在便利店发展势头很好的台湾地区,7-11除了提供一般的商品,顾客还可以购买午餐、夜宵,缴电话费、水电费,复印、传真、取网络商店订的书、保养品,甚至提款。顾客购物时可以顺便做很多事,于是很多人因为可以方便地享受缴费等服务,习惯到7-11买东西。

  日本是全球便利店最多的国家,这里的便利店可以提供复印、冲洗照片、发传真、干洗衣服、代销报纸杂志、搬家送货、速递、车船票及旅馆预约等众多全天候服务。甚至有人预测:不久的将来,即使日本人在便利店购买汽车也不足为奇。

  回到戴春华前面提到的那两个公式,随着商业地产的发展,地租逐渐抬高,如果仅靠规模化来降低采购与物流成本,恐怕便利店的生意仍然难以为继。事实上,很多便利店关门的原因正是房租一年比一年高。

  在广州东山口地铁站的7-11,记者看到不到5平方米的店铺被塞得满满的:冷柜里的饮料、酸奶;货架上挤着的食品;收银台前摆了三排,分别是口香糖、安全套与常用药;悬挂式货架上是香烟;而搁面包的藤制货架与报纸杂志贩售栏甚至被挤到门脸之外。针对这种状况,戴春华说:“目前靠增加商品数量,不一定能救活便利店。但服务却是无形的,无需靠增大空间来增加它的搁置地。如果有一天,连给自行车打气都能在便利店实现,我想,它的好势头也就出现了。”

  综观全球,便利店正朝着未来的社区服务中心方向发展。社区服务中心代表着方便、安全和关怀。试想有一天,当你可以在便利店里购买金融、医疗保险,当你不再为寄一封信连着跑过两三个街区,当你坐在家里给便利店一个电话就能预约医生、为孩子上学报名交学费,你是否会有一种感觉:我已经离不开便利店了!

1 2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3篇)
*连锁便利店:圈地与突围 (2003-12-08, 《创业家》,作者:殷恕、贺蓉)
*便利店加盟面面观 (2003-05-15,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钟超军)
*切忌便利店“量贩化” (2002-08-13,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王蓁)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5-04-04 05: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