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牛遭遇“先行悖论” 7 上页:第 1 页 暗营销 在中国市场上,红牛曾将自己的成功归结为五大策略的实施:品牌定位聚焦能量和活力;积极进行产品推广;长期坚持运动营销;锁定年轻顾客,对其进行长期培养;广泛开展终端推广的“暗营销”。 1966年,红牛品牌在泰国创立。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红牛开始以奥地利为根据地,开拓欧洲市场。1995年红牛进入中国市场,1997年打开美国市场。经过41年的发展,红牛已经成长为一个全球性品牌。而在中国短短的12年间,红牛的传播口号就经历了好几次大的变化。从最早的针对司机人群的“汽车要加油,我要喝红牛”,到广为人知的“困了,累了,喝红牛”,再到比较虚化的“我的能量,我的梦想”,以及“有能量,无限量”。 红牛对潜在消费者的发掘,对游离消费者的拉拢,从传播口号中可见一斑。以往的口号功能性太强,让消费者有了不小的心理障碍,红牛需要先破除掉这种功能性太强的障碍,然后才能倾注特定的品牌含义。“功能性是一把双刃剑。你不传播它不行,因为它是核心价值,但是过多地传播它就会变得特别窄化。需要时才喝,不需要时不喝,但是需要的时候毕竟不是常态,只有当它成为常用饮料时,销量才能明显飞跃。”王睿分析说。 实际上,一个消费者因为欣赏产品所承载的文化而去消费,与因为产品能提供基本的功能、使用价值而去消费,孰优孰劣,不言自明。在欧美市场,成功的市场运作已经让红牛与年轻人形成了情感共鸣,人们似乎忘了它是一种功能性饮料。而在中国市场,就大部分消费者的体验而言,红牛的功能性诉求依然占了上风。 作为功能饮料的第一品牌,这未尝不是红牛另一个层面上的成功,但也成为红牛的“心头之痒”。 马不停蹄的运动营销,深度切入到适合品牌的体育项目中,笼络年轻的红牛消费者。与文化、艺术活动挂钩,参与音乐、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活动,还有流动能量队、大学生品牌经理、红牛能量俱乐部等等,红牛想尽一切办法与自己的目标消费者沟通,布道一样宣扬自己的品牌文化。而夜店、交通等容易被人忽视的渠道被红牛开发出来,就是这样思路的产物。 有人形容“暗营销”是“静悄悄如同秘密宗教团体归化信徒”。王睿认为,其目的就是为了创造足够好的品牌体验,达到大众传媒等广告模式所无法取得的沟通效果。我们会很认真地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从不同的场合去理解他们的需要,理解他们的希望,从而采取不一样的市场举措。”王睿说,“我想,作为一个饮料品牌,红牛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不是他们的核心品牌,那是至关重要的。红牛在处理这个问题时,是紧紧抓住‘体验’这个核心的。我们认为,给消费者最好的体验是最主要的,品牌声誉的体验要足够强,品质与功能这些物理属性的体验也要足够强,品牌的氛围与消费环境也要足够强,这样,综合体验如果足够好,就能帮助品牌超越对手,在消费者心目中获得较好的评价以及更多的支持。我想,这就是体验的差异。” 由良好的体验生出良好的口碑,使得老顾客的忠诚度不断提高,新利基(菲利普·科特勒在《营销管理》中给利基下定义:利基是更窄地确定某些群体,这是一个小市场并且它的需要没有被服务好,或者说“有获取利益的基础”。)也不断产生。因为注重消费者体验,所以,红牛在营销过程中更侧重场合而不侧重人群。“这一点可能和其他饮料大不一样。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渠道,不同的品牌呈现,这就是红牛的差异化策略。”王睿说。不过,即使如此,红牛也在营销和传播上,将年轻人当成了一个主体,“因为开发这个人群将帮助我们取得更大的市场。而且,年轻人生活丰富,学习、工作、运动、娱乐等等,能量需求大,更加需要红牛这类维生素功能饮料的帮助,他们才能有更充沛的精力。” “品牌声誉和品牌体验,这应当算是红牛的优势。此外,我们在国内市场12年的开发与培育也是不应当忽视的。”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