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禁鲜令”之变 背景链接 “禁鲜令”是指2005年10月1日起实施的《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和《食品标签国家标准实施指南》。文件规定,我国奶制品的外包装上不能再使用“鲜牛奶”等名称,而必须使用“灭菌奶(乳)”和“巴氏杀菌奶(乳)”等标准名称。此后上市标有“鲜”字的乳制品都要去掉“鲜”字,包装上要注明是用巴氏消毒法灭菌,借此来区别于常温奶。 液态牛奶主要有两种:一是“巴氏奶”,是将原料奶经过80℃以下长时间加热处理,这种奶保质期一般在7天,且需要冷藏;二是“常温奶”,经过137℃的瞬间热消毒,能常温保存,储存期在半年左右。 11月9日,质检总局和农业部联合签发《关于加强液态奶标识标注管理的通知》,《通知》中明确指出“以生鲜牛乳为原料,经巴氏杀菌处理的巴氏杀菌乳标‘鲜牛奶/乳’”。困扰中国乳业三年之久的“禁鲜令”之争终于在质检总局和农业部的一纸文件下画上了句号,然而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似乎却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解除‘禁鲜令’将使得中国乳业回归到理性的发展轨道上来,对振兴民族乳业来说是一件实实在在的大好事。”一直为解除“禁鲜令”而奔波的中国奶业协会常务理事王丁棉日前在“南方奶业网”高调发布其“胜利宣言”。 意料之中 “‘禁鲜令’之争是巴氏奶阵营和常温奶阵营之间的利益博弈,代表巴氏奶利益的奶业协会和地方奶业协会及巴氏奶企业也一直在为解除‘禁鲜令’而奔走。” 上海铭泰·铭观乳业咨询策划总监刘骥告诉记者。 然而,从2004年“禁鲜令”出台以来,其间三次易期执行,直到2007年1月1日,“禁鲜令”才开始正式实施。然而所谓执行“禁鲜令”的乳品企业却纷纷打起了擦边球。例如,光明“鲜牛奶“改成了“纯鲜牛奶”,而常温奶巨头蒙牛的巴氏奶产品也意外地打起了“新鲜工厂”的副品牌。甚至有业内人士透露,在“禁鲜令”执行之后,有的企业干脆就作了两手准备,一边在继续标“鲜”,一边准备好不标“鲜”字的包装,如果国家部门真的严查起来,他们就可以马上更换包装。 “而迄今为止,还没有出现过一次严查。”刘骥表示,“对于‘禁鲜令’,大家(业内人士)基本上都认为,最后的结果就是不了了之,《通知》的出台也正是这种‘不了了之’发展到质变的结果。” 其实,早在一个多月前,解除“禁鲜令” 就已经有所征兆。在今年9月底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中提出“完善复原乳检测技术、方法和液态奶加工工艺及产品标准,严格产品标识标注管理。对其他液态奶也要实行明确标识”,及“深入宣传复原乳、巴氏杀菌乳、灭菌乳等科普知识”等条文似乎已经预兆了“禁鲜令”要解除。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在10月11日的中国奶业协会特别理事会会议中明确指出:“对巴氏奶要标鲜,UHT奶要标纯,复原乳要标还原奶。” 王丁棉也证实了这种说法,他认为:“从整个中国乳业健康发展的角度来看,解除‘禁鲜令’是大势所趋。这代表了广大奶农和消费者的利益,是有利于中国乳业发展的事情。” 而一直传闻有染“禁鲜令”之争的常温奶巨头蒙牛则表现得十分“冷淡”,蒙牛集团副总赵远花表示不发表过多评论:“国家出台政策法规肯定对整个行业发展是有利的,蒙牛会坚决执行国家的政策、法规。”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