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论战略的十大关系 7 上页:第 1 页 8、战略与运营 用一句业界流行的话来分析战略与运营的关系,战略是“做正确是事”,运营是“正确地做事”,运营就是战略的执行,运营的目的是按照既定目标(战略),整合资源、多快好省地达到目标。例如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生产效率、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实行柔性生产链降低库存、选择欠发达地区建厂降低劳动力成本、实施ERP信息化流程提高管理透明度等等,都是改善运营的举措。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提升管理水平从而提高运营效率是必学的课程,我们的运营效率基本都处于很低的水平,中国工人的生产效率在全世界排名都是很靠后的,在煤矿,美国工人每天产生煤炭100多吨,而中国工人每天的煤产量在十几顿,差距可想而知,在提高运营效益的路上前景广阔,很多企业通过提高运营效率实现了竞争力的大幅提高。同时,好的战略需要有好的运营来执行才能获得理想的结果。 9、战略与营销From EMKT.com.cn 对营销的理解大家的想象力空间最大,每个人心里有自己的罗马,理解为策划的有之,理解为广告的有之,理解传播的有之,理解为推广的有之,但都属于盲人摸象,管中窥豹,不得全貌。 营销,乃是企业面临其他环节资源过剩而消费者环节资源稀缺的情况下的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企业经营理念,原料短缺时代的企业经营核心乃是如何千方百计获得原料资源,如黄金企业和电力企业等等,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不是客户,基本不需要营销。只有当原料资源源源不断、生产能力富足有余,但是客户资源严重稀缺时,企业为了应对关键资源(消费者)而发展起来的新的企业经营理念,营销理念与传统理念最大的区别在于企业经营的价值导向,能够关注消费者的需求,让客户更满意,从而从竞争对手那里抢得更多客户。 营销被那进中国以后,经历了从工具到思维的逐渐转变,广告、公关、推广等等营销工具首先被拿来使用,后来才逐渐才发展到营销作为一种企业经营思路来指导企业的发展的。 就拿广告位里分析营销的历程,浅层次的广告解决的是“让客户知道你”的问题,这对“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统思维来说是一种进步,很多企业在这个层面做了很多功夫,当然吃螃蟹者中有的大获成功。中国广告业就是从这个层面起步的的。 随着竞争进一步加深,大家纷纷露脸,最后落个消费者还是没记住谁是谁,这时候“露脸广告”升级到“加深印象广告”,脑白金广告就是这样的例子,一版广告多少年来不换样,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自诩有品味者对此深恶痛绝,唯恐避之不及,板儿砖鸡蛋扔了不少,但是脑白金毫不动摇,每到节假日,老头老太太换一身新马甲粉墨登场,一句“送礼就送脑白金”晕倒无数观众,大家厌烦是厌烦,可几年下来过年过节送礼孝敬老人,脑子里想到的礼品第一个还是脑白金,恨得咬牙切齿,最后买的还是脑白金。 当大家都洞悉到想留客户留下印象就得坚持不解,知道客户耳朵生茧子才能有效,于是大家都把广告当作持续投入,纷纷大打持久战,这样一来于是又陷入了困境,灌输式的广告受到了消费者的强烈抵制,消费者不仅关上脑子,甚至连眼睛也关上了,一把遥控器杀掉了全部电视广告。 厂家的应对也各不相同,很大一部分企业选择了“十面埋伏”的强硬战术,只要看电视,我就播广告,让遥控器的切换失效,换到哪个台都是广告,除非你关掉电视;另一部分广告采取了“乘虚而入”的战术,化整为零,分成小股部队(不再大范围广播),深入敌后(进入消费者生活区域寻找接触点),专门针对小股消费者(专门针对一部分消费者),在广告受众防守最薄弱(抵触心理最低的时候)的地方进攻(在消费者百无聊赖的时候播放广告),于是出现了分众传媒。 10、战略与战术 战术是通过战场一线总结出来的必胜之术,这个方法得在目前的资源下要具有可行性,不具备可行性的方法毫无意义,民族品牌的总是羡慕耐克、可口可乐,觉得只要有品牌就好卖多了,的确如此,但是很遗憾剑总握在别人的手里,干羡慕没有用,而且品牌是个“伪命题”,就像“有钱人才能赚钱”这样的结论一样对穷人毫无意义。 只有战术上的胜利才有战略的成功,如果一项战略无法支持战术上的胜利,那么这样的战略就一定是错误的。战略的核心任务就是整合资源,驱动有效的战术,“战略是弓,战术是箭”。 毛泽东军事思想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二十年代共产党组织发起的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秋收起义,攻打大城市的起义有的攻打不下来失败了,有的打下来了却守不住只好弃城而逃,最后只有逃到井冈山占山为王的一支队伍不仅仅没受损失而且还因为受到当地农民的拥护而逐渐壮大,甚至还建立了政权。 农民群众欢迎我们,农村地区敌人力量薄弱,我们能很好的生存,而且中国农民占绝大多数,在农村发展潜力无限,在农村发展不就是很好的主意吗?这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战略的由来,我们看看后来共产党的战略布局都是按照这个战略进行的,陕甘宁,晋察冀、湘豫皖等等都是山高坡陡的几省交界地; 与之相比,从上而下的战略往往带有宏大的理想和脑子里故有的成功模型而忘却现实的环境的不同,由于对现实的视而不见而无法提出针对性的战术,没有战术的战略是好花大力气来改变环境,这对实力者是可行的,对弱小者无疑是灾难。 王利锋,毕业于南开大学,战略营销From EMKT.com.cn人、《销售与市场》特约撰稿人,曾在北大方正、美国RGF等多家企业任职,2003年参与吉利汽车品牌核心战略规划,2006年创立王利锋营销战略工作室(lifengwang.blog.soh.com),现任英特尔软通科技市场总监、兼有理科与文科的教育背景,接受正规院校式教育,却醉心于中国传统智慧;长期在企业从事营销实践,却热衷营销理论!中国经济飞跃伴随着是中国企业的腾飞,伟大的营销实践必将诞生新的营销学理论!愿能为此做一点贡献!联系电话: 13911259940,电子邮件: wanglifeng1000@soh.com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