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度凭什么成功阻击Google? 7 上页:第 1 页 4、对中国市场重视不足,本土化不到位 Google一开始比较注重北美和欧洲市场,公司的急速增长也令其无暇顾及中国。如果我们到Google中文网站的新闻中心看一下,2000年Google进入中国至今,总共只有7条新闻: ·Google将授权代理商计划扩展到中国-2005年8月9日 ·中企动力携手Google助中国企业网罗全球商机-2005年8月8日 ·Google推出“桌面搜索1.0”中文版-2005年5月25日 ·Google桌面搜索中文版推出-2005年3月7日 ·Google推出简体中文新闻搜索服务-2004年9月9日 ·Google推出新的快捷搜索方式方便中文用户访问更多信息-2004年6月21日 ·Google启用中文搜寻服务-2000年9月12日 认真观察一下就会发现,从其中两条新闻是2005年发布的关于国内代理商的,而在2004年6月之前,将近4年时间里竟然只是在2000年9月发布过一条新闻。由此也可以看到google对中国市场重视程度。正是在这缝隙当中,百度获得了快速成长的存活空间。百度在市场份额方面超过Google是在2003年。此前,Google一直遥遥领先。 Google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还不足,关注还不够,因此从总部上给予中国市场的支持、提供的资源也不够。另一方面,Google中国的团队受到的重视程度也不够,给予的授权也不足,团队的独立性和灵活性不足,很多事情的建议、决策都需要上报和审批,加上他们是以在其他市场的胜利者的姿态进入中国的,这注定他们不会拼命,最终造成运营的效率降低。反观百度的经营管理,李彦宏既是最大的股东,又是公司的管理者,而且扎根于中国的一线市场,对市场实际情况的了解、决策的速度都要远远快于Google中国。 由于Google对中国市场重视的不足,Google在营销From EMKT.com.cn方面的本土化也不足。Google在美国是采取直销的模式,即广告主可以通过登陆Google的官方网站GoogleAdWords页面注册办理(需国际信用卡)。这个过程简单且十分方便,没有任何中间环节。但是,在中国却情况却不同,由于国内广告主不同于欧美,国内的搜索广告都是走渠道代理商。百度从几年前就开始建渠道,发展了庞大的代理商体系,与3721,雅虎等企业在争夺广告客户资源方面早已接近赤身肉搏。而Google并没有系统地在中国发展代理商体系,对中国业务采取了放任自流的态度。由于互联网搜索的兴起和流行,搜索引擎广告也繁荣起来,在Google还没在中国设立办事处和分公司时,国内就冒出一批所谓Google的“代理商”,“他们并不需要Google特别的授权,就可以通过在美国Google网站上为客户进行简单注册和缴费,为客户代理在Google中文搜索的页面右侧关键字广告业务”。但是这批Google业务的“自发推动者”被中国竞争对手斥为“假代理商”;客观上,这些“代理商”由于缺乏系统的规范,收费标准不一,也在中国市场相当程度上影响了Google的声誉。一直到,2005年8月Google正式找首批授权代理商,中企动力、中资源、上海火速三家网络营销服务企业成为首批Google关键词广告代理商。然而,这时百度毕竟扎根中国市场多年,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营销和关系资源。 由于Google对中国市场重视的不足,在资本和技术这两大核心优势,都没能在中国地区中转化为区域竞争优势。因此,Google在中国地区被百度打败将不可避免。正如雅虎中国总裁周鸿祎所说“Google进中国,技术、品牌、口碑都不是问题,关键是本地化运作能力。Google现在意气风发,在中国市场还没摔过跟头,不一定会对本地化的问题给予足够重视。这种本地化不单只是本地化服务、本地化管理,也包括本地化合作观念。” 5、启示 百度是中国企业成功阻击世界NO.1的典范。百度之所以在中国只用4年就超过Google,不是靠技术,而是靠比它更了解中国市场习惯、更精细的本地化运作。虽然百度的技术和规模跟Google不在一个量级,但在Google未能注意的一些细节上,百度做得更好,因此赢得市场。本土化、精细化运作是国际化要气得成功的关键,不管一个企业有多么强大,如果在本土化和精细化运作上不足,在国际化过程中都有可能遭遇失败。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联系电话:13683386766,电子邮件: jiangqinglai@allpk.com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