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位营销人物前瞻2008--营销机构篇(六)
7 上页:第 1 页 路长全简历: 北京赞伯营销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曾任伊利集团营销副总、巨能实业集团副总裁、(意)赞邦集团中国区营销总监、中国远大营销策划副总。当代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实战营销专家之一,著有《解决》、《软战争》、《营销运作潜规则》等。 前瞻观点: 随着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程度日益加深,随着中国消费者对市场经济体会得越来越深刻,2008年不只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一个拐点,更是中国企业成长的一个拐点,全球市场更加喜怒无常,考验着中国企业的生存能力。做企业就是经历一个又一个寒冬,永远让自己活在寒冬的企业往往能享受一个又一个春天,而那些安享春天的企业往往捱不过一个寒冬。 从2001年申办奥运成功到现在的短短7年时间里,中国人或者消费者经历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波动:第一种情绪是正面的,对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存有较好预期,结果造成提前消费、房价上涨、股市泡沫,非理性的市场行为到达空前的高点;紧接着,当奥运会的脚步越来越近的时候,一股冷空气席卷而来,能源上涨、房价危机、通货膨胀等一系列问题冒出。 随着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程度日益加深,随着中国消费者对市场经济体会得越来越深刻,2008年不只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一个拐点,更是中国企业成长的一个拐点,全球市场更加喜怒无常,考验着中国企业的生存能力。当全中国为奥运比赛群情激动时,中国企业应该冷静下来思考一下未来的营销走向。 传统营销手段失灵 靠一句漂亮的广告语打天下,靠一个概念忽悠消费者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各行各业的营销创新能力成为真正的考验,老品牌激活、新品牌涌现迎来全新的时代,中国市场沉闷已久的市场气氛即将被打破。 饮料行业近三年是集体失语的三年,康师傅绿茶、红牛饮料等都已卖了五年多,消费者已经很久没有见到闪亮的夏日饮料了。饮料行业呼唤创新饮料的诞生,乏味的时代等待创新者来终结。民族汽车工业经历一波创业高潮之后陷入平淡,铆足劲盯着奇瑞、长城、吉利的中国消费者再也没看到新鲜车款,刚刚被掀起来的支持国货的热情渐渐趋冷,而国外汽车品牌却仍然坚挺,每天都在掏中国老百姓兜里的钱。 银行金融业也开始发生变动,排长队、一个窗口服务的时代可能即将结束,中国各大银行能否放下架子研究服务创新,直接关系到未来的生死存亡。 全部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战略投资均到了收获季节,他们完全熟悉了中国市场,他们有着更为成熟的管理制度和更为强大的运作资本,洋狼现在已经变土狼,中国企业面对着更为激烈的竞争,市场环境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中国企业必须加大产品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制度创新,唯有创新才能抵御竞争的残酷,唯有创新才能让中国企业获得生存的资本。 口号式品牌时代结束 一定要做品牌,成为中国企业近年来的市场秀。但现在回头看看,到底沉淀下来几个品牌?屈指可数。品牌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尽管关于品牌的理论五花八门,但从消费者角度衡量,就是一个“信任”问题。 当各种健康隐患扑向可口可乐时,这个品牌并没有像一般品牌那样轰然倒塌,关键就在于还有巨大的消费人群离不开可口可乐;当奔驰、宝马频频出现安全隐患事件时,中国消费者仍然在同一时间购买,这就是品牌的力量。没有含金量的品牌是靠不住的,是经不起竞争考验的。中国企业需要踏踏实实的做品牌态度,从产品创新开始,始终围着消费者转,做出具有含金量的品牌,既着眼于短期的利润需求,更要关注长期的品牌建设。 李光斗简历: 著名品牌战略专家,李光斗品牌营销机构创始人。自1990年开始从事市场营销和广告策划工作,先后担任伊利集团、蒙牛乳业、广日电梯、民生药业、古越龙山、招商银行、交通银行、长虹、德尔惠、喜临门集团等全国数十家著名企业的常年品牌战略和营销广告顾问,具有丰富的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经验,荣获中国策划业12年杰出功勋奖。 前瞻观点: 2008年,将是一个从产品消费时代向品牌消费时代升位的历史之年。这种升位拥有两个方向的巨大跨度:一是覆盖的消费人口,从城市到农村,消费者的心理认知开始发生重大变化;二是覆盖的行业,从房地产、汽车、家电到服装、化妆品、饮料,林林总总,概莫能外。中国企业无论是面向全球市场还是国内需求,都需要在产品升级、情感型消费、品牌化生存中寻找经营升位之道,依靠价格与成本竞争不是长久的出路。 2008年,注定要成为分水岭式的历史记忆,将正式拉开中国进入升位时代的序幕。 奥运给中国带来的机遇已经有太多论述,这是毋庸置疑的大势。但与此同时,对于更多中国企业来说,要考虑的并不是如何分享2008奥运的盛宴,而是如何应对巨大的经营压力。人民币升值还将继续;资产价格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新劳动法抬高用工门槛,劳动力成本上升……越来越多的人问,当越南、印度或者墨西哥取代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优势之后,中国制造的出路在哪里?答案是:升位! 1990年代以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旺盛的需求与落后的生产之间的矛盾。工厂的问题在于产能的限制,老百姓的问题在于消费的可选择性不强。 在这个时代,消费者消费的是产品的物理属性——晚上能看电视、用个机器洗衣服、买个冰箱放鱼肉——能买上,能用上就是一种荣耀和满足。所以,张瑞敏砸冰箱能够成为新闻——在这个时期,人们认为合不上门的冰箱并非不可接受,只要能制冷,就算能用。 当产品数量开始增多,消费者有了初步的选择权时,体验型消费应运而生。体验型消费的本质核心是承认买方的权利,通过消费过程中得到的愉悦体验,实现超出基本产品功能的商品价值。体验消费在大量行业的兴起不过十余年的时间,人们很快又发现,当消费体验同样变得同质化之后,消费与被消费都成为一种焦虑。 对企业而言,拥有忠诚的品牌粉丝几乎是一种奢望。对消费者而言,今天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商品足以令人眩晕,当每一个导购员都对你热情有加时,选择也就成为一种劳累。 于是,情感消费成为新的方向。人们花钱买的不仅仅是产品的功能与服务,而且是这种产品所体现的身份象征、个性气质、生活主张共鸣等精神层面的附加值。消费的理由变成为“我就喜欢”,消费的对象从产品变为品牌。 2008年,将是一个从产品消费时代向品牌消费时代升位的历史之年。这种升位拥有两个方向的巨大跨度:一是覆盖的消费人口,从城市到农村,消费者的心理认知开始发生重大变化;二是覆盖的行业,从房地产、汽车、家电到服装、化妆品、饮料,林林总总,概莫能外。这里所说的升位,包含以下内容:一是从低端产品向中高端产品的升位,摆脱低质低价的经营方式;二是从单一产品结构向多品类产品结构升位,在提升专业化竞争力的同时通过丰富产品线抵御市场风险;三是从无品牌经营到品牌经营的升位,企业不仅是一个产品的生产工厂,同时也是为社会提供品牌服务的供应商;四是从低端品牌向中高端品牌的升位,在最低一个层级的市场,品牌的发展空间也是最小的;五是从大众化品牌向个性化品牌的升位。 以2008年为一个重要标志性年份,消费升级渐成趋势,中国企业无论是面向全球市场还是国内需求,都需要在产品升级、情感型消费、品牌化生存中寻找经营升位之道,依靠价格与成本竞争不是长久的出路。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