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牌形象传播与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形成 7 上页:第 1 页 其次,要影响目标群体的消费观念,校园媒体仅仅是扮演信息发布者和推动的角色,真是起关键作用的是参照群体——大学生做消费决策时作为参照、比较的个人或群体。消费者行为学把群体定义为两个或更多互动并相互影响的人,而在群体中对目标群消费观念有重要影响的就是参照群体。有关研究认为,参照群体的类型与影响方式有: (1)渴望参照型群体与成员型群体,前者是与大学生理想自我密切联系的群体,在这些商界、文艺、体育界明星身上目标群投射出理想中的自我,这类参照群体通过媒体出现,影响目标群的消费观念得方式主要表现为:明星所传达的信息更容易被接受;使用他们所代言的品牌会拥有和他们类似的品质。成员型群体则是与自己类似的人进行比较,寝室室友则是一个典型。例如现实生活中短短一年内,某大学有一个班的15名男生中共有10名男生购买笔记本电脑(现共计13人拥有),影响的主要方式为 :群体为所属成员确定了行为标准,而个体由于群体归属感的需求,则会遵从规范,例如作为研究生由于学习需要和层次提升,应该也拥有一台笔记本电脑;在同学、室友中,个体可以向拥有可靠相关信息的他人进行咨询,例如购买笔记本时,都会请一个更具有专业知识的同学一同前往。 (2)积极参照群体与回避群体,无论是媒体中出现的人物还是现实生活中的同学,由于品牌传播的作用,大学生形成了较固定的消费观念,尤其是自我概念,与之相符合的则欢迎,例如健康活力、探索求新、追求新奇的个体,而与之相冲突如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安于现状的个体则让目标群尽量回避。 群体影响下,会有出现一些特殊消费观念与行为,具体表现是: (1)从众的消费观念,如果个体对群体身份十分看重,群体规模大,一致性程度高,并且个体对产品相关信息知之甚少,不够自信,个体更容易服从群体其他人的消费观念,例如经过努力进入自己梦寐以求的大学,发现周围同学都有手机,一个来自农村的孩子也许难以抵挡手机的诱惑。 (2)去个体化即群体中人可能忘却个人的身份,顺从于群体规范而失去自我感。今天当几乎所有的媒体、文章中都认为大学生应当是寻求刺激、追求新奇、推崇个性、喜爱探索,那么所有大学生真是如此吗,显然并非如此,但在这种品牌理念的传播下,越来越多的个体也有改变的趋势,逐渐失去原有的自我,而遵守群体的规范。 (3)群体思维导致了大学生超前消费,尤其在大学新生群体中,经常出现一些同学不顾经济实力而进行消费,将伙食费尽量缩减去购买新潮衣服或供网游,更极端的一些同学居然将学费直接购买电脑等贵重物品,这些消费行为发生也许由于特殊消费动机,但深层次探究离不开群体思维对个体消费观念的影响。群体思维即群体为维护和睦而压制异议,在大学生这样群体形象高度一致,群体认同感极强的目标群中,群体讨论往往导致极端观念的出现,而没有评价顾忌的个体接受这样消费观念也不足为奇。 经过校园媒体的直接影响和无处不在的群体影响,大学生的消费观念让我们越来越觉得熟悉,他们追求时尚、张扬自我,思想超前,会很快的接受或抛弃一个品牌。生活方式方面,调查显示他们每天花在上课学习上的时间为5.5小时,而花在体育运动 和休闲娱乐上时间为 1.2小时和2.7小时,两项加起来接近学习时间。同时他们在数码产品、服饰、快速消费品方面消费能力惊人。同时大学生又是家庭消费的重要决策者,很多时候他们的意见起关键作用。所以我们商家要看得远一点,不要看一时得失,因为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毕业后3-5年他们将是社会消费的主要驱动力,有远见的商家,要学会致力于让大学生了解企业理念,增加对品牌的好感,这样才能会赢得未来的市场。 经过上述分析,揭示出一个现实问题——在成熟品牌的强势宣传下,大学生群体由于群体认同的需要,往往接受了品牌所设定的关于目标群体所应有的消费观念。今天的商家应学习借助这一群体特点,考虑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主动地塑造消费观念作用。而作为大学生自己,应注意有选择的接受改变,树立符合自身情况的消费观念。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主任,中国品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2006年中国企业公众形象评选委员会评委。研究方向:广告与消费心理学,电子邮件: djiayong@jlonlin.com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