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当好老板系列--为何公司总是新面孔? 7 上页:第 1 页 解惑:如何管理新人? 实际上新人在短期内离职,也给经销商带来很大的损失:不仅付出了大把的时间和成本,还没有达到引进新鲜血液的目的。为了解决这个让人头疼的问题,我们总结了几位经销商老板的观点,他们从不同方面对这个棘手的问题进行了探索。 观点一:面试从收简历开始。很多新人留不住,我认为是没有把好招聘关。实际上招聘也是一个考察的过程,但是我们却经常忽略这个细节,往往是派个工作人员,然后收一推简历,之后通知面试。按这样的程序下来,往往招到的人不符合公司的要求。我们很重视收简历这过程。首先在招聘企业上,我们以表格的形式,把对岗位的要求进行详细的描述,而不是笼统的用“责任心强,有团队意识”来概括。此外在填招聘表时,我们会问应聘者一些问题,这也是个考察的过程,此外应聘者填表的态度也能反映出他是否很看重这份工作。因此,我们的面试从收简历时已经开始了,这样筛选下来的应聘者,留下的可能性就加大了。 观点二:不能集中培训。我们招了一批但总是留不下,第二批接着招,但留下的也不多,这样循环下来,公司总是新面孔。对这个问题,我进行了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希望能带给朋友一些启示。那就是在新人招聘进来之后,不要集中培训。为什么呢?因为在招聘进来的员工背景、经历都不一样,但大家的立场是一致的:都是打工者。可以说,无论什么时候,大家都认为老板和员工永远是对立的,尽管我不这么认为。这样,某些新员工对公司不满的言行,很可能会影响其他人。因此在培训过程的时候,我们采取的是单人培训的方式,虽然时间成本很高,但效果却很明显。因为单人培训,不但能把公司的情况给他做详细介绍,还能和他进行思想沟通,这样还有一个效果是,在大家都不认识的情况下,第二个参加培训的人以为第一个已经培训完上岗的是老员工,以此类推下去,新员工之间多了一种学习的气氛,少了一种相互污染的可能。 观点三:把试用期变成使用期。一般企业试用期是三个月,这三个月对于留住新人来说,至关重要。企业要在这三个月中考察新人是否适合,新人也在这三个月中了解企业。一般来说,企业在这三个月中不会安排新人做实质性的工作。在第一个月,新人的积极性最高,愿意尽快进入角色。而企业往往在第一个月安排员工培训。这样新员工的热情还有所降低,但还是想看看情况的,第二个月如果还没有工作安排,一般新员工就有些烦躁了,加上听到老员工一些对公司不利言论的影响,时间再长一些,新员工耐心彻底丧失了。我们公司的试用期也是三个月,但是在这三个月中,我们在安排培训的同时,安排新员工做一些基础性工作,对他们的基础性工作,我们也进行考核,发放奖金,而不是只给基本工资,这样让新员工看到了希望。 观点四:多做辅导,少做督促。我认为,“管理”是可以分开解释的,即:管和理。“管”是权力,用之去督导一件事;而“理”是责任,负责去理顺一件事,管理者不仅仅只是做到身先士卒干工作,更重要的是要指导下属如何完成工作。”《尚书》中有一句话:“作之君,作之师”,意即“一个管理者,不但要作为一位领导(君)督促您的下属,同时,更要像一位老师一样去教导、协助其下属如何完成工作所赋予的责任。而目前很多企业管理现状是督促做得多,辅导做得少。 一个新来的业务员去跟客户谈判,回来后愁眉苦脸。一问原因,原来是他在向客户推荐泸州老窖头曲时,对方对产品的价格、包装提出异议,他再三努力也没能达成共识,合作意向自然也就没能达成。了解这些后,我告诉他,客户提出了异议,就表示他对你的产品感兴趣,否则他不会在包装、价格上提出自己的意见。然后我直接带着这位业务员,再次拜访经销商。我从泸州老窖的品牌知名度、产品特性、价格特点以及销售环境作为切入点,与对方进行充分沟通,并在达成意向的基础上及时向对方提出量的要求,帮助对方分析所在区域市场的形势,使对方建立对推荐品牌产品的信心。这个业务员一直跟在我身边,看到我们交流由僵持到缓和,再到达成一致、签订协议的全过程。后来这个业务员成了我们公司的业务骨干。 观点五:给新人分分类。我认为要想留住新人,最重要的是要人尽其才,那么怎么知道他们适不适合呢?这就要给新人分分类。一般来说,新人参加工作主要有以下四个目的:1.当一份职业来做。2.养家糊口。3.过渡。比如大学刚毕业;刚下岗;退伍尚未安置4.作为跳板。那么怎么来确定新人属于哪一类型呢?我们主要通过谈话、制表、观察、谈话这几个过程。谈话主要是和员工聊聊天,让员工谈谈自己的在这里工作的设想和打算,谈话要涉及到以下内容:1.想得到什么(一份稳定的工作?通往厂家跳板?个人能力的发挥?自己从事独立商业活动的学习?2.在这做多久(当然,出于安全考虑,员工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这个回答的水分较大,只能做参考使用)3.自己感觉在那些方面的工作较为熟练,很有兴趣,那些方面的工作较为生疏,或者压根提不起来兴趣。4.现在最想了解什么,遇到的问题是什么。通过这几个方面的员工回答,也就基本也就能明确出来员工的类型,之后根据不同类型的员工制定表格,随后派专人进行跟踪,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规划。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