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剧变的中国市场及其商业机会 7 上页:第 1 页 体验经济生意兴隆 你以为是金子做的才贵?不是的,最关键的是跟体验有关的商品与服务。体验经济在中国的发展是非常精彩的。中国的DVD碟片只卖5元,但电影的票价却与美国一样,更精彩的是电影票房还在增加。这是一个有趣的对比。 在内地,CD片10元钱可以买三张,但中国有一个特殊的行业是别的任何国家都没有这么大的,就是KTV、卡拉OK,这是典型的体验经济,大家一起娱乐。 任天堂的游戏在国外火得狠,但在中国怎么也推不出来,这是因为在中国买机器不贵,软件很便宜。但同时中国的游戏行业却培养了众多百万富翁,中国以体验的方式造就了两个上市公司-盛大和传奇。但传统的游戏运营模式在中国就是发展不起来。 在体验的消费方面,中国也显示出其个性的一面。在美国,星巴克,90%的人是买回家喝的;但在中国,人们是坐在星巴克里面喝,这两种模式都很成功。奢侈品消费也是一种体验,奢侈品是向社会体现财富的工具,是自我庆祝成功的手段。这是可以理解的。 1990年代,Christian Dior香水化妆品牌改变了中国商家对于店面的认识。现在,奢侈品品牌更加重视卖场经营环境的打造。有些是相当夸张的,但它却是行业的一个重要元素。现在,你可以看到在中国内地许多二线城市的商业也在脱胎换骨,它们对商业环境的改变是极其震憾的。 营销From EMKT.com.cn趋势的转变:从B2G、B2B到B2C 从关系带来成功到成功建立关系,中国消费市场带来的巨变改变着企业的营销观念。1990年代中期之前,餐饮行业主要靠政府和企业宴请(B2G、B2B),现在主要靠朋友、家庭聚会(B2C)。地产行业,1990年代之前,人们靠企业、单位分房(B2G、B2B),现在私人购房完全成为主流(B2G、B2B)。2000年以来汽车行业才迎来私人购车时代(B2C),之前主要靠的是政府、企业购车(B2G、B2B)。2000年以前旅游行业靠单位组织参观团(B2G、B2B),之后开始兴起私人家庭旅游(B2C),并迅速成为世界一大亮点。 B2C的转变是一个很重要的着眼点,也是奢侈品营销的着力点,原来的商业是先搞好关系才会成功,现在是成功之后就会有良好的关系。一切都在变。 中国特殊的P2G和B2G关系也正在演变中。B2C也越来越重要,很多营销的东西都在转变,成功由此被决定。这一转变与对奢侈品的消费带动是吻合的。 国际时尚的追求和现代化的有效结合,正日益提升本土企业的自信心。国内市场的飞速变化使人们的自信心日益提升。他们天天向上,感觉明天会更好,中国消费者的信心指数积极,这将强有力地支持本地市场的发展,这是非常重要的。 星巴克进入故宫,发起抗议事件的是一位30岁的英文节目主持人,不是民旅情绪,而是Taste(口味)问题。这种变化是极其精彩的。能够挑战国际化大公司的是个人,这是值得庆贺的,是一种国民自信心的体现。 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人大幅度地接受本地品牌。超女现象,经由民主投票产生本土偶像。在此之前,很多人记得,1980年代是港台明星统治着中国内地消费市场的影响力。这可不是遥远的过去。 很多人一度认为内地艺人的活动和收入基本上局限于现场演出,相对而言艺人极少有商业贷方和形象广告的收入。这是因为人们认为艺人不够时尚。最近几年情况发生了变化,福布斯名人榜上全都是本地名人,姚明、刘翔、章子怡……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与中国人的自信心有着极大的关系。 阻碍中国本土品牌向高端发展的,是我们的文化精于模仿不重视原创,因此,现在再也没有梅兰芳这样的大师出现了,这是我们的血液里不重视创新造成的。我们来看一看李宁和耐克的商标,我不是说李宁在模仿,但这种类似性会引导消费者在买不起耐克的时候买李宁。这种状况将阻碍李宁在国际上的进一步发展。特别声明的是,我并不认为它是故意的。 中国正在强化知识产权保护。1992年刘嘉玲状告上海一家企业侵犯其肖像权,招致内地企业封杀。现在港台名人的收入无一例外地来自内地。这是进步,但即使如此,我们的血液里还是有模仿文化。知识产权、物权、私有财产权、人身权……这些都是很新的概念。今天我们谈的是无形的东西,是与人有关的。我们对人的价值评估还是蛮低的,何况知识产权呢?只要这一问题不解决,品牌的发展就无法谈起。中国人能不能搞奢侈品呢?什么叫能不能?关键是要解决这些基础问题。 重庆钉子户挑战传统的执法思维,种种迹象显示中国在发展,在进步。 更重要的是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正在进入成熟期,这一代人与时代的感觉超过了前几代人,他们与国际社会的接触远远超过了前几代人,他们将为变革带来更大的推动力。 不能把中国现在的市场看成一个固定的市场,它是一个正在飞速增长的市场。Never Say Never(没有不可能),现在已经发生的已经为未来指明了方向。中国也正在改变着全世界,以刘翔的速度,但同时中国也在以同样的速度被世界所改变。 (本文作者为法国路威酩轩LVMH集团中国区总监,根据其在某大学的演讲整理而成,未经本人审阅)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