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营销学的中国“变迁” 现代意义上的营销From EMKT.com.cn学在中国的导入,可以追溯到1933年,由复旦大学丁馨伯教授翻译的教材《市场学》。以这本书为代表,现代营销学正式导入中国。其实早在1897年,在交通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曾经设立过“商务学”这么一门课,但它不是现代意义上的营销学,讲的是如何开展商务活动。另外,在1903年清朝末期,交通大学也开设过商科,但它是一门如何做生意的课程。所以,我们把《市场学》教材的翻译出版作为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来看待。 中国营销学教师的历史“迁移” 在中国,营销学教授大体上由三部分人组成。 第一部分是在建国以前在海外学习,学成归来以后在学校从事营销学教学工作,但是以后由于各种原因他们转为在贸易经济学或其他相关领域从事教学工作。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引进了西方管理学,在大连设立了中美企业管理培训中心。由这个中心培训成为营销学教授,一些教师成为中国现代营销学第一代教授。 第二部分是由中国高校培养的营销学教师。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批营销学专业的学生开始走向教师岗位。到了90年代中期,他们成为中国营销学教授的中坚力量。这个时间也是营销学在中国迅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中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形成,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促使营销学在中国迅速发展,并将它推向一个新高度。 进入21世纪,一批海外学成归来的年轻人成为中国第三代营销学教授,他们带来了国际化视野、国际化的研究方法,对国际营销学的新理论、新方法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今后几年他们将逐步取代前两部分人,而成为主力军。 中国营销学的三件大事 营销学在中国发展有三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值得人们记住。第一件事是在1984年,邓小平同志访问日本,回来以后他深刻地体会到管理学在中国发展的重要性,亲自指示要大规模地对企业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学培训。为此,在全国推行厂长、经理上岗培训考试,之后培训了十批几十万人。在这次全国性的培训中,中国政府把营销学作为必学的内容,厂长、经理不通过考试就不能上岗。这是营销学在中国的一次大普及、大宣传。 第二件事是1991年中国正式推出MBA教育,营销学成为九门必修课课程之一。因为是按照国际通行的MBA要求设定的,而且大量采用了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广泛参与。此后,老师们又把MBA教学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延伸到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中,推动了大学各层次学生的营销学教学。 第三件事是在90年代中期,中国教育部在修改大学的专业目录的时候,关于营销学要不要列入进行了一场辩论。开始,教学目录里既没有管理学,也没有营销学。后来有一批商学院的院长、教授联合向教育部提意见,经过很艰苦的努力,终于把管理学作为中国大学学科中的第11个门类,把营销学作为本科教育专业列入教育目录。如今,营销学在中国的各个高校已经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领域。 在过去的30年里,在中国的大学里,没有一门课程像营销学那样大范围地受到学生的重视;在中国的企业里,没有一项工作像营销学那样持续地、深刻地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在中国的社会里,也没有任何一件事情像营销学那样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