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PI为什么在中国行不通? 7 上页:第 1 页 让KPI真正发挥作用 考察国内外企业的KPI实践,为了实现绩效考核的预期效果,有的是使用行为锚定评分法,而有的是使用关键事件法;有的是每个月进行考核而有的是每年进行考核;有的是由直接上级进行考核,而有的却实行360度考核,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然而,真正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都具备以下特征: 特征一:把实现组织目标视为绩效考核的最根本出发点。 管理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绩效考核也是如此。从管理控制理论上讲,绩效考核不仅是一项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还是保证实现组织目标的有效管理控制手段。 组织通过绩效考核体系把组织目标分解成为个体绩效目标,同时通过绩效考核来衡量组织现状,并将现状和未来目标进行比较,寻找其中的差距,在此基础上调整和优化企业的资源(人力资源只是其中的一项资源)和管理机制,不断地缩小差距,最后实现组织目标。所以说,实现组织目标才是绩效考核的真正出发点。 特征二:员工的职责履行情况是绩效考核的主要依据。 绩效考核应该考核什么?一种非常普遍的说法就是“德”、“能”、“勤”、“绩”。一个人的品德和能力每个月或者每个季度都会发生变化吗?绩效考核体系能够准确衡量出这种变化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其实这样的理解是扩大了绩效考核的外延,“德”、“能”、“勤”、“绩”是员工全面考核而不是绩效考核。“绩效考核”顾名思义就是要考核“绩”和“效”,也就是说考核员工的职责履行情况。所以在设置考核指标时要根据不同的职位来合理设置,也就是说要把员工的职责履行情况当作绩效考核的主要依据。 特征三:管理者是绩效考核的直接责任者。 谁对绩效考核应该负责呢?很多人都把责任归咎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其实这是对绩效考核的误解。不可否认,人力资源部是绩效考核工作的组织部门,但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主要责任在于建立和维护一套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评价下属工作的绩效考核管理体系,所以承担的不是直接责任而是间接责任。 只有各级管理者才知道组织的目标,知道如何把组织目标合理分解成个人目标,才能实现绩效考核的根本目的;也只有各级管理者才能全面了解下属的职责履行情况,才能使考核结果不偏离客观事实。所以说,组织各级管理者是绩效考核的直接责任者。 特征四:对员工绩效通过量化方式来进行考核。 现代企业的管理精细化程度越来越高,对于员工的绩效,仅仅得出是否理想的定性判断是不够的,而要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定量描述。同时,现代管理技术(例如IT技术)的成熟也为定量衡量员工绩效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技术手段,组织实施绩效考核就是希望可以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量化。 绩效考核体系的复杂度就是体现在如何量化评估员工的工作绩效?如何准确识别员工实际工作绩效和预定目标的差距?如何准确衡量两个员工之间工作绩效所存在的差距?这也就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作为绩效考核组织部门所负有的最重要职责。 特征五:员工绩效考核结果直接运用于员工薪酬调整或员工职业发展的决策中。 绝大部分实施KPI的企业都将绩效考核结果与员工薪酬等级和职业发展机会直接挂钩,他们希望员工能够对绩效考核有足够的重视,同时根据绩效考核结果来进行薪酬调整和人事任免决策可以体现决策依据的充分性。其实这样的安排还有更积极的意义:一方面,绩效考核结果与员工薪酬相挂钩可以让员工分享企业的经营效益,或者当企业经营效益不好时可以分担部分经营风险;另一方面,绩效考核结果与员工职业发展结合起来,可以有效实现员工发展和企业发展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塑造员工和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企业文化。 总结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管理离不开特定的人性、历史文化传统、自然禀赋、人力资源素质、行业、企业家风格等多种因素的前提条件,由于这些限制条件的存在,使得经验特别难于被复制。 为什么国内学通用、学丰田的热情非常高,效果却往往有限?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没有真正清楚通用、丰田管理模式所要求的具体管理条件,也就是丰田、通用模式的理论前提。西方理论是在假设前提下成立的(假设前提,是指保证分析和观点得以成立的条件)。设定前提是思维严谨性的一种具体体现,这也是西方管理科学的本质精髓之一。 理论是大量实证案例的归纳提炼,理论抽象就是寻找实证个案共性的过程。对个案的研究也带有理想化的成分,因此需要特别强调理论的假设前提。假设条件不一定和现实条件完全符合,这时候就需要进行条件设定,并据此提出新的理论、观点、方法,而不应该抱残守缺、刻舟求剑。 很多企业在导入西方管理工具时,往往没有深入思考这些管理工具具体使用的环境和系统要求,管理者一厢情愿地霸王硬上弓,将有限真理化为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没有经过深入思考,结果往往是误入歧途。即使套用了西方科学的管理工具,引进了先进思想,但是最后往往是事倍功半。这体现了中国人欠缺思维的严谨与科学态度。 因此,中国企业在学习一种理论与方法时,首先要明白理论成立的前提是什么?特别是要考虑不同行业间的差异,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的差异、偏好与文化的差异、员工成熟度的差异、基础管理的差异、法制经济政策、商业观念的差异等。学习西方这种严谨的科学精神,一方面有利于指导我们将经验上升为理论和方法,指导企业实践;另一方面,促使我们在学习西方思想和方法时,深入了解和认识理论特定的存在条件,做到更有效的学习。 (本文原载《商界评论》2006年第12期,内容有删节。石章强:资深营销顾问、上海锦坤传播公司董事总经理。锦坤以专业营销咨询背景为依托,以覆盖全国的专业性、行业性和政府性媒体为保障,聚集了众多业内资深的营销顾问和研究员,专注于为成长性企业和组织或个人量身订制体系化品牌软传播解决方案,包括品牌咨询、传播策划、新闻公关、危机应对、专题写稿发稿、专业写书出书、企业家个人品牌传播顾问、上市公司信息发布顾问、论坛会议策划、企业刊物策划、营销培训等专业化服务。与之联系,网站:http://www.jonko.com/ 博客:http://shizhangqiang.blog.soh.com/,电邮:shizhangqiang@soh.com 专家热线:1330-189-6363 第 1 2 页 关于作者: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