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偶遇价格的暗示效应 7 上页:第 1 页 艰难的决策 面对这些问题,大家都站在各自的立场上持有不同的看法。如何决策才能使各部门不产生矛盾,而且在新的一年里让企业的在线销售和目录销售都取得更好的业绩,胡总觉得很伤脑筋。 在回家的路上,他还在不停地思考着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胡总推开家门,抬头看见客厅的挂钟正好指向11点。然而,这么晚了,书房的灯还亮着,一定是儿子小童在学习,他打开书房的门,走了进去。小童正准备在网上购买一本数学参考书。看得出来,他在进行比较。小童打开的网页很漂亮,上面浮动着一些广告,有卖户外用品的,有卖进口巧克力的,林林总总,但都与书没什么关系。教学参考书的一栏位于页面最底部,小童找到他想要的那本书,300页的书居然定价68元,会员价八五折后也要近60元,现在的书真是贵!胡总心里感叹到。没想到小童很快下了订单。 胡总叮嘱小童要早些休息,关上书房的门。可是,儿子在网上购书的一幕,让他觉得与自己的企业最近遇到的“在线销售与目录销售”问题在本质上非常相似。他决定,明天召开一次所有部门领导会议,让大家坐在一起,面对面商量一下解决方案。 什么是偶遇价格 Tversky 和 Kahneman在1974年进行了一项研究。Tversky 和 Kahneman让被试者旋转一个上面排列着1到100数字的转盘,然后问被试者,非洲国家在联合国所占的比例与转盘所指的数字哪个更大?结果发现,在转盘所指的数字与他们的回答之间有着明显的关系,尽管每个被试者都知道这完全是随机转出来的数字,与需要回答的问题没有直接关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在做出解释之前,让我们再来看看另一个实验。 2004年,Joseph和Peter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美国西海岸一座城市的闹市放置了一个广告牌,上面标明某流行CD将以特价售卖,借此吸引有兴趣的游客前来购买。与此同时,相邻铺位的商贩(另一实验者)打出卖运动衣的广告,运动衣很普通(没有品牌标志),而运动衣的价格每隔半小时变换一次,分别为80美元、10美元,测试时间持续大约8个小时。 询问前来购买CD的游客,他们愿意支付的价格分别为: 如何解释这个结果 事实上,不相关的价格信息会对购物者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些价格信息会不经意地改变消费者对他们想要购买的商品的意愿支付价格。虽然消费者在看到这种价格时,并不会有意识地对此进行判断。因此,这种不期而遇,无论是偶然的,还是商家刻意安排的,都会强化或弱化顾客购买目标商品的意愿。 人们经常是用以前看到的锚定价格来形成他们的判断,而这些以前的锚定价格与他们的决定是不相关的,他们从看到锚定价格之时起才开始调整他们的想法并最后作出决定。人们会对之前看到的许多商品的价格保留一个短暂的印象记忆,并且会将它们与自己打算购买的商品的价格作出一个比较性的判断。正是这些印象记忆影响了后来的购买判断。这就是“偶遇价格效应”,即不在顾客购物计划之列的其他商品价格(偶遇价格)会影响人们的支付意愿。 偶遇价格效应何时会出现 既然其他商品的价格会对消费者的支付意愿产生影响,那么这种影响力在不同的情境中会不会有所不同?2004年,Joseph和Peter做了另一个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1.尽管那些相似商品的价格(偶遇的产品和真正要购买的产品)会放大偶遇价格效应,但是那些不相关商品的价格同样存在偶遇价格效应。产品越相似,偶遇价格的影响作用越明显。例如,当消费者打算购买网球拍时,商场里其他商品(其他品牌的网球、运动鞋、化妆品)的价格都会影响他们的支付意愿,而且产品的类别越接近,这种影响力越大。也就是说,其他品牌网球拍、运动鞋价格和化妆品价格对消费者支付意愿的影响力依次减弱。 2.在作出购买决策期间,消费者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接触到这些偶遇价格信息,偶遇价格的影响都将存在。因此,商家可以根据需要人为地设计一些偶遇价格情境。 3.偶遇价格的出现顺序可能是“高低低、低低高、低高低”。当消费者在很短时间之前看到了第二组价格(低低高,如23元、23元、987元),即最后看到的价格是最高的,“偶遇价格效应”最为强烈。也就是说,消费者最后接触到的偶遇价格对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影响最大。 营销From EMKT.com.cn启示 商家应当如何有效地利用偶遇价格的暗示效应呢?结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营销启示,从中很容易为胡总作出正确决策找到方向。 例如,由于消费者最后接触到的偶遇价格对他们的支付意愿影响最大,零售商可以在设计商品目录时,把相对昂贵的商品列在前面几页,而在随后的目录页中放置价格相对较低又正是他们想买的商品,借此激发他们购买。 另外,也可以在企业网站上以悬浮广告形式引入相关产品或其他类别产品的广告信息。例如,当消费者打开浏览器登录卓越网(joy.com)购买图书时,一个标明“399元起”的宣传携程网(ctri.com)特价旅行套餐(含机票+酒店)的广告弹出,这个价格对于一次旅行来说并不是很高,但对于图书来说却是相当昂贵。虽然是不同类别的产品,但偶遇价格的暗示效应依然存在,那些注意到这则广告的消费者对图书的价格敏感度会在不经意间有所降低,使得他们可能会购买更贵一些的书籍,或者接受比他们的预期贵一些的图书价格。 此外,一些零售商经常在收银机周围摆满了引发顾客购物冲动的价格便宜的小商品,其实不妨尝试着摆放一些不是很引人注目的高价商品,以便让消费者为买到价格适中的商品而感到欣慰(哪怕这些商品的实际价格也许比在别处贵)。 运用偶遇价格的暗示效应有时甚至可以让消费者觉得多花钱是理所应当的。想象一下:在百货商场里,如果最昂贵的商品摆放在货架的最前面,例如一套名牌西服标价7588元,顾客还会觉得标价1299元的领带“太黑、太暴利”吗? (本文以常见的促销决策困境为主题,其中涉及的商业场景、公司和人物皆为虚构)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