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国产彩电品牌陷入集体意淫 7 上页:第 1 页 阿Q精神的自我安慰 看看我们国产彩电大佬们的心声吧: 外资平板一波又一波的“价格战”,把国产企业逼到溃败的边缘。“从整体战略上我们进入了外资品牌设计的圈套”、“外资企业的目标就是通过持续的倾销来打垮中国的彩电行业”,近期来,创维、长虹等国产彩电企业的高管纷纷如是表示。 “过去几年我们在策略上犯了错误,首先是2004年-2005年内耗式的价格战使国产品牌失去了后劲,其次是2006年后我们片面强调要做好产品和服务来迎接外资的挑战,甚至寄希望于国内平板电视上游产业链的起步,然而从整体战略上我们进入了外资品牌设计的圈套。”某国产彩电品牌一大佬的不胜唏嘘之语获得了整个行业的认同,甚至还有人煞有其事地对外资企业的运营成本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外资背后隐藏的巨大产业阴谋。 于是,“阴谋论”、“倾销论”沉渣泛起。果真如此吗?据《08'一季度中国平板电视城市消费者需求状况调研报告》指出,外资品牌在大城市市场略微强势,索尼、三星、夏普、东芝等主流外资品牌销量份额已超过50%,一直由国产品牌独霸天下的彩电业变成了国产与外资品牌共分天下的对半格局。中国家电营销委员会副理事长洪仕斌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些只不过是国产彩电品牌为自己进退失守所找的一个美丽借口而已。 如果一个企业陷入外资品牌设计的圈套情有可原的话,那么一个行业都集体陷入同样一个圈套,只能说明国产彩电业都是一群SB。中了圈套也就罢了,还振振有词地四处张扬,起诉人家没有提前告诉他,这更加说明了国产彩电业的阿Q精神,想在一番口水中找到自我的安慰。 国家应介入技术升级中 自“CRT退市说”、“国产彩电败走麦城”、“07年彩电国亏论”的论调之后,国内彩电企业空前团结纷纷站起来“辟谣”,“外资阴谋”、“台湾屏事件”等反击牌大力甩出,中外竞争一时甚嚣尘上。然而,热闹的表面仍然难以掩盖国产彩电产业极其尴尬的局面-----核心技术和上游资源的缺失。 当然,这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核心技术和上游资源的缺失一直锁住中国彩电业的“最高话语权”。在2008年,饱受CRT价格战和液晶面板垄断两头煎熬的中国彩电,通过合资集体向上游挺进了。TCL、康佳、创维、海信等扎堆淘金液晶模组,以期通过整机与模组的系统设计能够实现对内标准化,对外差异化,从而提高产品的综合竞争力。 通过合作掌握自主技术,是国内企业主动与外资接触的最终目的。然而,正如笔者在接受《IT时代周刊》采访时指出的一样,“与外资合作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偷师之举,至于能否成功,要看企业自身的修行。”笔者认为达到这个目的需费些心思,因为这样的情形,导致中方企业在合作中声音较弱,不能占据主导地位。 因此,国产彩电品牌联合研发才是最终出路,然而,国内企业从聚龙计划开始的几次结盟都无疾而终。笔者曾向《IT时代周刊》分析到,“由于与外资实力差距太大,国产彩电都把竞争对手放在了国内同行。所以,虽然屡次高呼要彼此联合,进行技术升级,但实际上面和心不和。” 所以,笔者认为,国家应该介入这场技术升级,只能通过国家的力量,加强国家对彩电行业的整体规划、布局与引导,合纵连横,才能产生强大的“彩电国家队”。如此,行业幸甚,国家辛甚。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 emailat@16.com 第 1 2 页 关于作者: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