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对厂家,经销商朋友尽量不说的几句话 7 上页:第 1 页 5.“产品上市之初,电视、车体、路牌广告、报纸软文等等全上” 点评:厂家业务人员对这句话深恶痛绝,此其一;其二,说明商家朋友的肤浅,不懂得产品的运营的基本规律;其三,说明厂家还没得到商家的信任。这句话的潜台词:作为商家的我投入那么大的财力进货,你们厂家也要相应的大投入! 严格说,这是经销商获取资源的一种要挟手段。 分析:但凡市场投入,是有规律的。产品导入期、成长期、放量期的不同,市场费用的投入也是不尽相同的。比如产品导入期,重点的是大范围铺货,重点渠道和终端的进场陈列以及促销跟进。这一阶段投入是获取基本终端覆盖为首要目标。那相应费用的投入也就是在人员工资、终端进场、产品陈列、重点终端的促销费用等上面。如果考虑到二三级市场的同时启动,报纸、电视广告是可以考虑的。但以行业规律来看,目标市场没有做扎实,二三线市场的启动是很困难的。因此,集中精力做好目标市场是产品导入期的重中之重。所以,费用投入也就更有针对性。高举高打,在时下日趋理性的消费市场是不合适的,扎实有效的地面推进是产品稳健拓展覆盖的不二法门。 做市场,急功近利是要命的弊病。循序渐进,需要的是耐心和方法。事半功倍的前提是基础工作的扎实有效,而事倍功半,多是投机取巧的心理在做怪。 6.“你们负责我这个市场的业务人员很不称职(或很称职)” 点评:或许是商家朋友由衷的在向厂家上级反应实际情况,但与其这样口头表达,不如多出些业绩用实际数据来证明你的观点。 分析:厂家业务人员的远程管理,可谓是捉襟见肘,颇为无奈。通行的办法是归属管理,考勤日报等都是以当地经销商为准,这就给经销商“威慑”当地厂家业务人员提供了条件,虚报伪造市场费用等事情时有发生。作为厂家心知肚明,派出的业务干部基本是被经销商“同化”的,更多的是兼职成为经销商业务序列里的一员,而厂家之所以还“熟视无睹”,那就是因为商家朋友的业绩还说的过去,否则,当地厂家的业务干部早就“牺牲”了。 当然,这样说并不是强调经销商在对业务人员的考评上没有发言权,相反,如实反应一个业务人员在当地的表现是很重要的。但这个“反应”要选时间、地点。否则,适得其反。如今厂家中层以上领导干部的口头禅:被经销商骂的最很的业务干部要重用,天天被经销商夸奖的业务干部早晚要下课。这个微妙的用人悖论,很值得商家朋友们琢磨。 7.“我和你们的合同必须一签就是三年或五年,否则不签” 点评:看似是对厂家的期望值很高,想和厂家长期长远的合作。实质上也反映出担心未来被厂家“抛弃”微妙心理。底气不足,无意间示弱——这对未来合作是不利的。 分析:正规厂家和经销商的合作合同(或协议书),规定一般是整年一签,有的还有试销合同,三—六个月不等。这种既定的规矩不要轻易去改变,因为程序很麻烦,本不是什么核心问题,但却招致太多人(厂家高层)的介入,反而增加了压力,但凡厂家业务干部是不愿如此的。合同的履行关键是看过程和结果,如期完成厂家的目标,商家的利益是有保障的。即使商家没有达成厂家的目标,可以很明确的告诉商家朋友:厂家即使有换你的心思,不到迫不得已也没换你的胆量。因为开发一个新经销商的成本是维护一个老经销商成本的六倍——这对厂家人员来说几乎是妇孺皆知的基本常识。只要你做的大致差不多,就基本可以高枕无忧。 所以,商家朋友大可不必就合同期长短来和厂家业务人员“讨价还价”。有这个精力多思考如何让当地市场快速稳健拓展才是正题。 厂商合作,永恒的主题是诚信。如有悖这一主题,那合作的实质意义必将大打折扣。有时导致合作不能延续或触礁,其实也就是那么几句不十分诚信的话。上述概括也许以偏概全,但既然“不中听”、“不合适”,那就尽量不说。有道是求同存异,化干戈为玉帛,抓主流抓正题最终方能殊途同归——双赢 转载作者文章请注明完整作者姓名和出处,纸媒发表请通过邮箱与作者联系。 作者系酒类资深实战运营人士,具有丰富的酒业咨询及培训经验,现为多家酒类行业刊物专家团成员及特约撰稿人。QQ:1031489452,Email:wineseawy@yaho.com.cn。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