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波导:“战斗机”迫降 7 上页:第 1 页 对于波导这种在技术上白手起家的国产手机厂商来说,一进入手机行业就不得不面临一个两难选择,即走技术路线还是走品牌路线。 品牌和技术,难以兼顾的两头 在先生存,再发展的思路指引下,国产手机厂商们不约而同选择了先走品牌路线,在树立品牌的同时形成自己的技术体系。波导也是遵循这条路线,在发展的初期先广泛建立自己的渠道体系,尽可能多地圈占市场份额,扩大品牌知名度。 但是,这种没有技术作支撑的品牌路线让波导在抢占市场份额时显得很没有底气,利润丰厚的高端市场由于不掌握技术难以进入,只能在中低端市场打拼,赚得一些微薄的利润投入到研发中去,而手机的研发又是高风险高投入的,波导的这种添油战术显然无法在技术上取得突破。 从这几年的技术积累来看,从手机底层的芯片、中间的软件和表层的外形这三层技术,波导的技术积累仍停留在表层或中间的软件层,甚至连协议层都没有掌握,更不用说核心的技术层面。换句话说,波导的技术只是停留在了应景的手机外观设计等噱头上。 与萨基姆合作仍未如愿 波导原本计划是以我为主创品牌,借他山之石获取技术,即与国外厂商合作。早在波导成立之初,波导就与曾经是全球第六大手机厂商的法国萨基姆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及研究院。波导看中的是萨基姆所掌握的核心技术和其海外销售渠道,萨基姆看中的则是波导的生产能力。 从几年的合作情况来看,萨基姆的目的是达到了,波导利用萨基姆的海外销售渠道的目的也达到了,萨基姆每年都会帮助波导在海外销售数百万台手机。但在技术方面,波导的如意算盘一直没能如愿,萨基姆是绝不会将自己的杀手锏——手机核心技术优势放弃的。 经过几年的打拼,波导的品牌形象是树立起来了,但由于没有核心技术作支撑,波导的品牌形象一直停留在中低端层次上。在洋品牌和黑手机的大举进攻下,波导日益感到力不从心。 尾大不掉的自有渠道 波导的崛起得益于其庞大的自有渠道体系。在中国手机市场发展初期,大家都在圈地时,这种自有的渠道体系的确比代理制在分销效率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波导在短时期内就在全国建立起了29 个分公司,300 多个办事处,上万家销售终端,如此庞大的渠道体系迅速帮助波导确立了在国产手机中的“一哥”地位。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手机毛利率的 日趋微薄,再加上迪信通、国美这种专业的第三方手机渠道商的迅速崛起,这种庞大的自有 渠道体系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 首先,庞大的渠道体系所产生的巨额销售和管理费用稀释了本已微薄的利润,自有的渠道已经由过去的利润中心变成了成本中心,消耗了大量本可以用于研发的资金。 其次,第三方手机渠道商的崛起,使得波导除了要应付来自其他手机厂商的产品竞争外,还要分神应付来自第三方渠道商对自有渠道的竞争压力,波导陷入了两线作战的境地。 第三,由于波导在产品上的竞争力日益被削弱,产品销量的下降导致波导的自有渠道已经成了波导的仓库,波导巨大的出货量数字实际上是分担到了庞大的自有渠道,等到波导发现这个问题时,自有渠道积压的库存已经不堪重负,以至于在2006 年波导的渠道商还在力推2004 年的产品。 后继乏力的新产品推出机制 在换机需求成为推动市场增长的动力,以及手机成为个性化的消费品之后,手机的盈利模式主要取决于两点:规模和产品线。波导也意识到这一点,希望跟上市场步伐,提高研发能力。但是相对诺基亚等洋对手,以及联想、夏新等本土对手,波导近两年来并没有推出特别畅销的机型。而且,由于研发战略不统一,采用了过多平台,不同机型间的整合效用也没有发挥出来,反而提高了产品成本,降低了新品的市场竞争力。 内忧外患之中的波导,手机业务最终走向衰落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虽然有人认为3G的到来为波导的再度起飞带来了契机,但3G终端对厂家的自主研发要求更高,这种技术积累是一脉相承的,波导在2G 手机上的失败已经充分暴露了公司在技术研发能力以及发展模式方面的劣势。面对3G 市场,“从头再来”的波导想要翻身并不容易。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