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围》:我们跟扬子江学什么? 7 上页:第 1 页 5、品牌营销:借助公益和新闻 或许是被迫或许是主动,为了给企业形象加分,扬子江特别注重公益营销和新闻营销,在这一点上,在国内药企是领先的。 比如,为边防哨所和一些军事驻地捐钱捐物等拥军活动。投入数千万元用于支持国防建设和启动的“关爱西部健康行动” 在泰州市,扬子江成立的扬子江慈善会,帮扶贫困大中学生、农村贫困户、低保特困户等,资助路道、桥梁建设,这无疑大大提升了品牌形象,或许,这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扬子江高忠诚度的原因了。 在《医药经济报》《中国医药报》等专业媒体,在一些全国和地方性报纸,以及网络上,扬子江的长篇纪实和小新闻,连绵不断,大到企业发展历史回顾,小到新产品获奖新闻,都在给扬子江品牌增分,也为扬子江模式先天的灰色增加了一抹亮色。 扬子江模式的转型 扬子江模式的犀利和强悍,决定了扬子江药业的成功。 但是,在国家政策宏观引导下,制药产业环境嬗变,特别是:反商业贿赂、招标、降价,对创新药品的扶持等,对扬子江类的企业冲击极大,甚至国家强行降低药价几个月,一下子就蒸发了8个亿的销售额。 变,已成了唯一的选择。不转型,做出头的椽子,百亿大厦也可能岌岌可威。 可以说,以前的环境,几乎所有的药企的营销模式,都站在泥水里不能自拔,而现在,当企业已经形成规模、财力雄厚、体系健全、渠道完备的情况下,必须该洗脚上岸了! 我们看到,扬子江药业也在2006年的销售下挫后,开始转型,包括:推进招商制、OTC路线、加大自主研发、关注县级以下市场等。 虽然在做,但似乎未成体系。 从宏观上看,在战略上,扬子江可能要面临抉择,是走成本领先战略,还是走差异化战略,是继续做强普药,还是投身仿创药或现代中药?是做蜀中还是做恒瑞?因为,战略上的抉择,决定了企业在资源配置和营销模式上的侧重。 走前一条路,就要考虑如何降低成本,如何扩大销售规模,考虑如何深入第三终端,扩展海外销售,如何转型OTC导模式导入,而这需要的则是整个销售团队的思维转型、心态转型和素质升级。 走后一条路,则需要强化研发创新,打造核心专利品种,走专业化学术推广道路,构筑学术体系,组建新队伍,尤其是高度专业的医药代表,这对于扬子江来说,可能是一种风华涅槃式的重生,有希望也有难度。 事实上,扬子江在自主研发上,已经发力,成立研发中心,开发如中药中的胃苏颗粒、荜铃胃痛颗粒、经前平颗粒,国内首个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唐林”等新产品。位于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的海燕药业,正加快向生物医药领域迈进。 或许,扬子江能在二者之间,做到一种中国式的平衡,也未可知。 再看扬子江的渠道驱动模式,“业务员+经销商”的双重身份,使其既受制于企业,又被终端竞争所钳制,当终端竞争压力加大、利益受损时,如何在管控手段上升级,避免销售体系崩盘,就成为关键。 正如我们一直强调的,中国制药业已经步入“核心力营销”时代,构筑并提升核心竞争力,是新时代的生存法则,扬子江药业对此,应该有明智的认识和选择。 而扬子江模式,剥离了特定环境,仍然给我们提供了鲜活生动的启示: 市场定位要避重就轻,善于根据时间、地域,创造自己的蓝海; 渠道销售,关键是靠利益和人情,这是中国特色的驱动模式; 营销的制胜关键是洞察人性,从渠道伙伴到终端顾客,洞察人性者胜; 没有绝对的弱势企业,善于发挥长板优势,就能实现不对称竞争下的胜利! 总之,对于扬子江药业和扬子江模式,我们除了给予更多复杂的目光,还应该给予更多的宽容。祝福扬子江药业一路走好。 点评: 中国药企原研能力弱是大家都知道的问题,但没有新药,难道就只能等死? 中国市场由中国市场的特点和特色,只要能够适应市场、制定出正确的营销方案,就能够作出极大的成绩来。在可能做出成绩的方向中,渠道是中国企业最容易作出成绩的地方。从饮料之王娃哈哈到药品巨头扬子江,虽然行业不同,但其本质都是抓住了核心的渠道环节,通过渠道不断强化自己的优势,并最终形成胜势,从而称雄天下。 在品牌和渠道这两个营销战略资产中,毫无疑问渠道是更重要的因素。如果渠道不扎实,只是做广告、建品牌,则败亡不远;前有健力宝之夭折为借鉴,后有养生堂进军饮料市场之不利。 渠道做强,乃是占有实地;品牌做大,则是赚取眼球;有了眼球关注,加上强大渠道,则企业势不可当。 文章摘自陈奇锐六年经验智慧精华——《突围•核心力营销》。连载中,敬请期待…… 柏青医药营销机构是一家中国领先的医药营销服务商,旗下上海铂策划面向医药企业,专业提供营销策划、营销传播战术执行服务的公司。服务客户包括新谊医药集团、上海和黄药业、绿谷集团、天施康中药等。铂策划提供的专业服务,已经显著提升了众多客户的业绩。柏青医药营销机构有内刊《医药战略参考》发行。“提供能够构建、强化客户核心竞争力的营销服务”是柏青医药营销机构的使命。我们希望:通过我们提供的业界领先的专业化服务,让有战略、有实力、有志于“基业长青”的医药企业,获得并不断强化其核心竞争力。电子邮件:ptmkt007@12.com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