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饮料营销:k可——高端商务饮料的尴尬 7 上页:第 1 页 四.案例点评 1. 市场定位,混乱多变 由于K可在定位上的反复改变,过多的概念和过复杂的介绍,使得顾客心智无法弄清楚这个品牌究竟代表什么,犯了定位切忌复杂的大忌。K可到现在都没有明确自己的品类,这样会造成消费者对高价并不买帐,不会有太多消费者形成持续购买,往往试过第一次后就没有重复购买欲了。 在K可的推广中,没有将定位所带来的利益点表述出,消费者不知道人参花蕾到底有何功效。按照公司的说法:K可能抗疲劳、防辐射、固本扶正,全元养生,常饮使人青春常驻,活力无限。这么多的功能消费者是记不住的。K可的利益点需要集中定位于一两点。红牛的利益点很集中——抗疲劳。这一点值得K可学习。 很多专家认为定位要精准,能直达消费者心智。理论上不错,但实际操作有困难,因为你真的无法在没有经过大规模调查的情况下,就能判断这么多备选定位方案哪个最好。与其反复改动,不如坚持集中于一点,也有成效。 2. 匆忙定价,缺乏调查 K可给超市的供货指导价定在8.6元,零售指导价9.8元。好象利润率低了一点,因为一般超市要求饮料品类的销售利率在15%左右,而K可又属于高端饮料,这么低的利率很容易成为超市采购眼中的鸡肋。而且也不知道零售指导价9.8元是怎么定出来的,是主打哪个竞品的,有没有经过市场调查和测试。 K可的这些产品在市场的价格是一样的,将枸杞这样一种大众化的产品和人参花蕾、西洋参、灵芝等等同,也卖9.8元,会无形中降低这些品种的档次和身份,让消费者对整个产品系列的定价产生怀疑,认为其价不符实。 3. 定位高端,选择大众 K可的定位在高端,却在各类超市推广。大众在超市买饮料一般是以中低档为住, 包装水、碳酸饮料、果汁饮料等。这样一开始就浪费了很多市场费用。 而且把大量广告费投在并不是目标消费群首选的电视和报纸这种大众媒体,也有点值得商榷。当然,笔者相信公司肯定也比较过不同媒体的收视人群,选的频道和版面肯定也是针对商务人士的,只是性价比可能杂志和网络更划算些。 比如像人参花蕾的采摘周期为四年一次,六十斤人参才能采摘到一两花蕾,不是随便一家企业就能生产出与K可相同的产品——这些有利信息是靠简单的广告手段传播不了的,是需要从软文,从公关的角度来传播,以此进入目标消费者的心智中去。 4. 高举高打,盲目扩张。 当时,仅在广州,不到一个月的时间,K可进店数就从281家迅速增加到500家。在全国,终端铺货点数达到5000多个。在当时,企业的决策者一定为此而高兴。 但根据笔者多年来的研究,高端饮料和特殊饮料(比如当年的他+她-),这类饮料一开始就大规模全渠道铺货,反而是危险的信号,往往销量下滑的也快。企业开始阶段一般以实际回款金额来考核销售人员,这样就导致销售人员一开始就给经销商很多空头承诺,忽悠经销商进大批货,再反过来向公司要更多支持和政策。 提醒各位新进入高端饮料行业的企业,饮料的真实销量是出在终端的动销上,而不是把货发给经销商,或者经销商把货压给二批和终端,让货压在二批仓库和终端的货架上。因为新饮料品牌,你的口感、包装、性价比要让消费者接受,是需要1-2年时间的,高端饮料需要的时间就更长了。 而且,你一开始的目标消费群和定位战略也不是一定正确,是需要在实战中调整的。高举高打,消耗公司太多资源,导致决策者盲目自信,导致劣马驱逐良马现象——就是一开始会压货的销售经理深得领导喜欢,但往往在市场上会留下更多的烂摊子需要收拾。想慢慢做市场的销售经理反而被领导认为无能,也不给什么支持。 而企业决策者们由于想尽快收回投入,于是就加大生产和圈地,而忽视对消费者心智中的真实感受做进一步的市场调查和分析,从而丧失机会。这个时候,其实是需要决策者去分析判断哪些人群才是产品的真正消费群或购买者——有可能是老公喝,老婆买单;或者父母喝,儿女买单,这些不同情况下,推广和传播方式是不同的。针对真实消费群和购买群开展调查,找出符合他们心智的更好定位和更好传播媒体。 可惜,往往这个时候,企业已经因为前期走了弯路,这个时候会遇到现金流、人才流失等一系列问题,也无暇去做真正的市场营销的事情了。 五.未来预测 经济的发展,消费水平的提高,高端饮料肯定会规模更大,但是需要更科学的市场营销方式来开拓。寄希望于高举高打的策略,笔者个人一直以来对饮料行业的长期案例研究的结果表明,这种策略因为太粗放,是行不通的。 饮料行业的两大巨头,可口和百事,现在上普通大众的新品都是小心翼翼,采取区域试销的方式,等到经验教训都有了,胸有成竹了,才进行更大范围的扩张,比如今年新推的悠泡水,还有就是台湾的黑松——刚进大陆就高举高打,连大本营长三角都没有攻下;后来学聪明了,慢慢渗透,现在悄悄攻到珠三角了。类似的例子还有台湾的仙草蜜进军大陆和10年前的王老吉。当年,如果他们都是高举高打,现在都不知道在什么地方了,哪里还有今天的成就。 历史,特别是饮料行业的市场营销成败史,是最好的老师。以市场营销史为鉴,可以预知当今企业的成败。 K可将来的发展还是有机会的,而且K可有着原材料和技术的优势,至少1-2年内在大陆没有人有这个技术。如果K可认真调查下市场,了解到市场上真实的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围绕此制定相应的市场定位战略和营销战术,还是可以成就一代品类霸主的! 陈玮,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曾任著名快消品公司企划一职, 后于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任市场营销系列课程专业讲师, 现于某大型食品饮料集团任职,发表专业文章多篇, 并出版《中省本土市场营销精选案例与分析》等相关营销图书。现在尝试把实战与专业理论相结合,并与大家共享,欢迎交流。近期的研究方向为“饮料营销”,也是国内第一个在多家专业网站开饮料营销专栏的作者 。联系方式:QQ: 298772219,298772219@q.com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