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营销批判系列之四:企业经济过冬容易陷入的六大误区 7 上页:第 1 页 误区四、过冬就要“节衣缩食”。“崔老师,这次经济危机,看到很多企业资金链断裂,并陷入困境,我们都不敢花钱了”。的确,市场萧条,企业压缩开支,这是无可非议的。但危机中蕴含商机,对市场投入的过于谨慎,也会让企业失去一些机会。 首先,过于不敢投入,会让一些急需拉动的市场缺乏后劲,有可能导致竞争对手乘虚而入,而让大好市场拱手让给别人。其次,企业“节衣缩食”一个最具体的表现就是精简机构和裁员,但需要注意的是,企业过冬,一定要储备人才,而不是流失人才,尤其是在经济寒冬之后,企业一定要有足够的“种子”,只有如此,才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更好地迎接生机盎然的春天。香港前特首董建华曾在行业不景气,企业效益大幅下滑的情况下,不仅没有降低工资标准,而是按照惯例依然给员工涨工资,从而感动了员工,凝聚了人气,激发了大家的战斗力,让企业顺利度过了危机。董建华的做法对当前的企业应该大有启发意义。 误区五、跌入过度创新陷阱。很多企业面临经济寒冬,都在想方设法突破,于是,创新这个词便被炒得炙手可热,但创新是最需要付出巨大代价的,市场上不是有很多企业,由于过度创新而由“先驱”变成“先烈”的嘛,其实,经济危机条件下,企业要保守性创新。 第一,不要盲目开发一些所谓的新产品。那种换汤不换药的想法最好趁早打消。新产品一定要代表新技术、新定位、新卖点。避免推出一大推,“牺牲”一大推以致包材积压、现金流紧张等现象,毕竟当前企业的新品上市成功率并不会高,改良产品或者升级换代也许更切合现实。第二,创新一定要符合企业实际,要结合企业的实力。不论是经营创新、管理创新,抑或是具体的产品创新、促销创新,都意味着一定的风险,都需要谨慎和细心,千万不可陷入过度创新的泥潭而出不来,最终反受其害。 误区六、一味照抄照搬。遭遇经济寒冬,一些企业要么陷入惊惶无措的迷茫中,要么就是开始照抄照搬一些别的国家的过冬模式。比如,国内企业大张旗鼓地学习日式的精益管理或者美式的授权管理。其实,不论是日式管理的倡导上下一致、员工终身制或者年功序列制(按工龄晋升工资),抑或是美式的充分授权制,倡导快速反应和决策,都有他们存在的背景和条件,因此,一味地模仿和借鉴是没有出路的。 应对经济危机,本土企业没有经验可言,但企业可以参照自己行业或者企业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拿出举措,“摸着石头过河”,模式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合适不合适,本土企业一定要探索出适合自己的过冬模式来。 总之,经济过冬,本土企业不能走极端,我们不能从这一头而走到另一头,在经济形势及其格局不确定的情况下,本土企业适当中庸,并谨小慎微,对于少走弯路,避免冒进,安全度过寒冬,而不被“冻死”,将具有莫大的好处。 愿本土企业能够一路走好。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 kuqingxingzhe@12.com 第 1 2 页 关于作者: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