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营销策略 > 三维透视 > 《梅兰芳》,如何一路凯歌?

触动了精英话语群体的神经,是《梅兰芳》营销的胜利根本。

《梅兰芳》,如何一路凯歌?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8-12-31, 作者: 刘等, 访问人数: 3428


7 上页:第 1 页

  锁定话语群体

  而本次影片宣传的最凌厉之处,笔者认为就是制造了一个让很多人都能说的话题,但是仅仅让一部分人认为自己能说,而且能说得好。以此来锁定这部影片的一个主要群体——文艺圈:

  •武汉晚报:黎明是最大的败笔

  •现代快报:来吧,让我们走进梅兰芳的传奇

  •三联生活周刊:真实与虚幻之间的梅兰芳 

  •环球时报:外宾曾征看梅兰芳

  新闻联播。

  我们来看这些媒体,多数是国内知名的主流媒体,而且可以说是足以锁定住中国多数精英群体的传媒。其中“环球”拿出半版在“史海回眸”的栏目中介绍了梅兰芳与泰戈尔和卓别林的艺术交往,更是说出了当年梅宅作为外交场所的重要地位;《三联》更是一个大篇幅的专题来说梅兰芳,详尽而新锐;而寸秒寸金的新闻联播更是拿出了1分钟“点名表扬”。

  这意味着什么呢?中国有多少人不看新闻联播?另外两个媒体的发行量是多少?阅读群体代表着什么呢?他们是中国话题的发动机和起燃点。果然很快在最大的媒体——网络上兴起了梅兰芳热,其中包括梅兰芳的种种历史和故事,也包括对于新闻联播应不应该“表扬”展开的讨论,这样讨论的结果是越来越热。

  可以说,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商品,具备两种属性: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以往在电影上映营销过程中,多是侧重了它的商业面,完全去当作一种大众消费的产品,甚至不惜以各种炒作的方式进行恶炒,炒作的费用都快赶上制作费用了,最后是获得了知名度,但是也把观众得罪了,美誉度没了,还落得个“挟观众以令票房”的恶名。

  这次《梅》剧在传播过程中,恰恰反其道而行之,首先把它看做是一部电影,一种艺术,然后才是消费品。这样的思想转变让这次《梅》的营销传播方式不同以往。它超越了“术”的阶段,而真正去造“势”。其实以往很多人将造“势”误解为“造势”,后者有虚张声势的味道,看似铺天盖地,实际没有进入人们的脑海中,多数的声势也是花钱去买来的,是自己在说;前者是让别人说,就好像你推着一块巨石上山和巨石悬于顶的差别,你推着,费力,还要挨骂,让巨石悬于顶,就会让所有的相关的人都要动一动了。

  这种相关性就在于文化,《梅》的宣传起初,就是把它当作文化去做,回归了一种本源。那么既然是文化,文化人就要说话,于是“当事人”梅葆玖先生就要说上两句;既然是文化,那么关注国粹的人就要说上两句;既然是文化,那么代表着这社会文化的媒体也要说上几句;而媒体一旦开口,就把《梅》从一方(制片方和导演)的事情变成了大家的事情,极大地增加了传播的力度和参与度。

  所以我们说这个宣传过程是一次可以列入MBA教科书的事件营销与病毒营销。

  发行渠道方面,既然韩三平先生是制片人,那么应当是做得顺风顺水的。

  总结

  可以乐观的说,《梅兰芳》这部电影是成功的。而整个成功的模式,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第一,产品质量。广告大师伯恩巴克说:写广告最重要的成功因素就是商品本身。借用一下,营销的根基还是产品质量——发现需求,并且用合适质量的产品去满足需求就是好的营销。现在我们似乎是可以去发现需求了,但是我们还没有提供合格的产品去满足它。

  其实,影片好坏是要影评人去说的,但是作为普通观众,笔者觉得《梅》剧从影片一开头的历史感和一派京味儿的对白,是味道十足的,剧中的台词更是有很多是耐人寻味的,所表现的平民化的梅兰芳,不管是否写实,还是很能打动观众的,让其进入情景去思考的。

  第二,如何做事件营销?首先你要找到产品的话题和与之关联的人群,因为事件是必须有人在其中的,这部分人如果是你的目标群体,那么恰恰这部分人参与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了购买力。《梅》剧的营销从文化圈子开始蔓延,首先影响的就是平时电影院的忠实消费群——他们关注文化信息,高学历,高收入。

  一款产品,特别是高端的和需要以文化定位的产品,对于文化本身的斟酌是要慎之又慎的,派克推出的低端产品就将大好的市场拱手让给了万宝龙。

  第三,出新。模仿是天性,但是出新才能致胜。返观近几年的院线,功夫片占据大部分份额;其次就是大制作的好莱坞片(科幻),人们在追求一种感官的享受和刺激;然后就是平民化能够触动人心的小制造。做个事后诸葛,虽然感官上必不可少的,但是趋势上是在靠近人的情感,而不是眼睛,这正是一部电影成为经典的原因。

  《梅》主导的是唱念做打,讲述的是人的一生。从家族遭遇到一朝成名,从蓄须拒演的“台上是女人,但是台下是男人”到拓展海外,融入到当时的社会背景中,带给人一种超现实的真实感。而从题材、表达方式上在近期的所有影片中确是独树一帜。

  最后,在创意产业,创造力和洞察力是核心竞争力。(作者单位:东联奥德广告)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 timelau@sin.com

1 2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2篇)
*软文造势,学习《梅兰芳》的电影营销艺术 (2008-12-25,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匡振庆)
*《梅兰芳》:从炒作到营销 (2008-12-23,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史光起)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11-23 05:2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