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威:自由落体的轨迹 7 上页:第 1 页 二、卖点传播:炒概念还是做品牌 上世纪90年代金威诞生之初,成功地以“不添加甲醛”进行差异化传播。尽管行业人士评价其更多为概念炒作,并不能增加品牌美誉度,但在创业初期,敢于标新立异使金威啤酒短期之内声名远扬。 随着金威的由小到大,2002年金威啤酒获得“中国名牌”称号,应该说金威拥有更多的资源,打造出一个具有更高美誉度和消费者信任度的品牌。遗憾的是,金威多年来“不添加甲醛”的传播主题始终不变,不管是电视、报纸、杂志、平面广告还是户外,“不添加甲醛”俨然成为金威的标签,其后果一是导致诸多同行的抵触和诟病;二是“不添加甲醛”这一卖点因为未能与时俱进,早已不能抓住消费者的消费欲望。 与金威坚持“不添加甲醛”相对应,珠江啤酒从啤酒生产工艺出发,提炼出“纯生”传播卖点,珠江“纯生”啤酒引领啤酒消费多年,让消费者一提到纯生就联想到珠江,并引出诸多“原生”、“本生”模仿追随;青岛啤酒抓住历史年代大事,开发出青岛2000,青岛2008,在全国啤酒行业引发一阵2008副品牌热潮,都开创了啤酒营销的成功案例。 让业界不解的是,2007年金威啤酒赞助深圳足球队。根据金威公布的年报看,赞助金额在2000万以上,而当年金威啤酒也亏损2300万元。也许作为国有企业的金威有其他因素,但是选择早已日落西山的中国足球打造品牌,显然是金威品牌打造和传播上的一大失误。 三、市场策略:二线品牌如何在夹缝中生存 当前啤酒销售竞争已经进入每一家餐馆、每一家排档、每一张餐桌,二线品牌面临一线竞争对手巨大的的市场投入,为了“保家卫国”,很多选择和对方“血战到底”的策略。这必然导致市场费用的大幅上升。 据金威啤酒2007年度报告,其2007年销售费用1.3亿港元,同比增长30%。而带息银行贷款则从2006年的8892万港元激增到2007年的4.3亿港元。很显然,快速上升的市场费用成为吞噬金威利润的黑洞。 “在啤酒销售已经进入资本竞争和品牌竞争的阶段,二线品牌和青岛、雪花等大佬拼市场费用,无异于釜底抽薪。二线品牌的出路在于差异化的产品策略和市场策略”。知名酒类人士姚志彬认为。 同为二线品牌,烟台朝日啤酒面临青岛啤酒和其他大牌的严重挤压,烟台朝日的策略一是区域为王,坚持成为烟台第一品牌;二是开发出差异化的黑生啤酒,走高端化路线,依靠正确的策略,烟台朝日在青岛啤酒眼皮下多年“红旗不倒”。 作者曾品红系四川某高校工商管理系讲师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 zlwap@to.com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