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追问“人肉搜索”营销 7 上页:第 1 页 如何操作“人肉搜索”营销 “iPhone Girl”的成功究竟是一场“事件炒作”的胜利,还是“人肉搜索”模式操作的胜利,这在业内一直存有争议。更多的人认为,这是一次利用“人肉搜索”进行的网络营销事件。 那么,一向侧重于制造事件,引发病毒式传播的网络营销,如何才能与“人肉搜索”结合起来呢?这看似玄妙,实际操作起来却并不算很难。 首先,策划者会选择一个引人注意的点,引发大家的注意。这个点的选取是否恰当是炒作能否成功的关键。“人肉搜索”的根本立足点在于人,网络关系说到底其实就是网民之间的关系,只有大家对这个“人”产生了兴趣,才愿意不辞辛苦地对其展开搜索。 在这个“人”的选择上一定要极端,或者极美,或者极丑,还要具有强烈矛盾性。一个拍广告的美女并不稀奇,一个自卑的丑女也并不足怪,而一个当清洁工的美女或者是一个极度自恋的丑女的巨大反差性就很能吸引人的眼球,让人们禁不住产生想要进一步知道她背景的冲动。 另一方面就是话题性,热点话题的产生往往促使大家产生了“人肉搜索”的冲动,而这种发动群众的群体性活动会让这一热点话题进一步升级,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话题。所以,这个“人”的选择也要切合营销者需要宣传的主体,譬如,“iPhone Girl”搭乘的是iPhone产品的热销,“封杀王老吉”搭乘的是一亿赈灾捐款。 其次,选对了 “人”之后,接下来就要进行舆论预热。在“iPhone Girl”事件中,当一个人在网上率先提出这个话题之后,如果没有人及时跟进,那么这个话题很快就会被湮没在汪洋大海一样的网络世界中。这就需要网络推手迅速介入,不断地通过各种渠道对该话题进行渲染,营造出“这已经成为热门话题”的氛围。网民都具有从众心理,如果一件事情别人知道而他自己却不知道,那他就会刻意地去关心留意,而不让别人觉得自己“OUT”、“老土”、“是从火星来的”。正是因为这种心理的存在,话题才会像“滚雪球”一样越做越大,成为一个热点。 最后,在前期的舆论预热充足的情况下,“人肉搜索引擎”这一工具就该迅速登场了。在现在的网络营销中,不能期待网民们自发地进行“人肉搜索”,而应该采取主动出击的方式,自己率先爆出若干信息发动“人肉搜索引擎”。推手们往往会披上马甲,通过各种渠道抛出被搜对象的各种信息。他们可以利用博客独家爆料来吸引网友们的眼球,可以利用论坛进行传播以引发讨论和瞩目,可以利用百度知道、新浪爱问等平台人为地放出真实性有待商榷的各种资料…… 在这样全方位地利用各种平台进行的引导之下,几个人引发的小规模话题很快就会被制造成千万人共同关注的大热门。在这种循序渐进的诱导之下,大家开始主动地参与到这场网络狂欢之中,制造“人肉搜索”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在“人肉搜索”的全部流程中,话题和信息始终是和操作者想要宣传的主体绑定在一起的。例如,在“雅阁女”事件中,女主角一直把自己的视频放在“青娱乐”网站上播放,每一个想对“雅阁女”展开“人肉搜索”的网民都绕不过这个网站。在“雅阁女”成为社会关注话题的同时,“青娱乐”网站的点击量和曝光率也迅速激增,这才是这一事件背后的真实目的。做到了这一步,这场声势浩大的网络炒作也就宣告成功了。 慎用“人肉搜索” 那么,“人肉搜索”是否可以广泛地应用于企业的营销中,成为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呢?笔者认为,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 “人肉搜索”营销的风险 让我们来看看曾经的“封杀王老吉”事件:在央视的赈灾晚会上,加多宝集团豪捐一亿元善款,引发了网友们的高度关注。在“人肉搜索”之下大家得知加多宝集团的产品就是罐装凉茶王老吉,此时,有人发出了“王老吉出一罐就买一罐,彻底‘封杀’王老吉”的号召,王老吉的销量激增。而不久之后就有人爆料,是著名的网络推手“立二拆三”策划了整个事件。 看到了这样的爆料,一定会有不少曾经参与到事件中的普通网友心里不是滋味,瞬间有一种被愚弄的感觉。实际上,目前有许多看似是网友自发开展的人肉搜索事件,都有网络推手在幕后操控。看似短时期内大家分头查出了不少事件主角的资料,其实是推手们披上不同的马甲将预先准备好的消息逐步地发表到网上,给人以“人肉搜索”的假象。这样发布出去的信息很少有真实的,完全是利用网友的热情来为自己的炒作服务。 这样的手法,看上去是在短时期内达到了成效,多快好省地完成了营销任务。但他们低估了网友们的智商,以为人人都会被牵着鼻子走,而网友“人海战术”的力量是无穷的,虚假的事实一定会被明眼人拆穿。一旦炒作的内幕被网友们揭发出来,采用此营销方式的品牌一定会遭受重大打击。谁都不想被别人当成傻子,当网友发现自己被愚弄之后,必然会本能地抵制该品牌。 “人肉搜索”营销的原则 笔者认为,在网络营销中利用“人肉搜索”这一形式是可以的,但应当遵循诚信原则,保证你所发布的信息都是真实可信的。否则一旦被人发觉你所传播的信息是虚假的话,你的信誉度就没有了,更谈不上长期的发展。 另外,如果在营销过程中应用了人肉搜索的手段,就必须保证不要泄露出自己的真实目的,不要让其他人一眼就看出来其中的操作性。过早地把动机暴露在外,只会让网友对你所宣传的品牌产生厌恶感。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网络的影响力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展。从长远来看,网络营销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公关营销模式,在未来的5~10年之内,网络营销必然会成为最有营销力的手段之一。但是,中国互联网市场的极度不规范,网络世界的相对混乱,掣肘了网络营销的健康、有序发展。除了网友素质的良莠不齐和有关部门的监管迟迟不到位之外,网络推手的急功近利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归根结底,“人肉搜索”的营销手段还需慎用。在网络营销的过程中,更应当注意的是如何避免因被“人肉搜索”而暴露自己的目的。网络世界具有很强的不可操控性,就像是“蝴蝶效应”一样,在启动“人肉搜索引擎”的时候,谁都不知道之后会造成怎样的影响。因此,如何使信息不被透露才是企业与网络营销策划者们需要重点关注的课题。 (作者系北京陈墨网络营销顾问有限公司CEO) (文章编号:1090104,收藏请编辑短信AA加文章编号发送至106613886619) (编辑:王文正wwz83@16.com) 《销售与市场》是中国市场领域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营销实战期刊,她以全新的理念切入市场,准确定位;她紧扣中国经济生活主旋律,与中国企业同频共振;她致力于最前卫、最实用营销理念的推广,为中国营销界和国际营销界搭建桥梁。由海内外顶级营销研究学者和著名企业经理人两个层面构成的专家、实操型作者队伍,有力地支撑了其关注过程、研究方法、重在实效的办刊理念;同时,她全方位、多渠道拓展发展空间,构筑了覆盖中国300多个城市的营销网络。自1994年创刊以来,届届荣获河南省优秀期刊、二十佳期刊称号,2002年获得中国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3年申请通过美国BPA国际媒体认证,被企业誉为中国营销人的孵化器、培育中国营销人成长的黄浦军校,中国营销第一刊。伴随中国营销的成长过程,《销售与市场》将通过智力劳动服务企业的公司定义为智业公司,并构建了国内最大的智业平台。这些公司包括咨询公司、策划公司、广告公司、影视公司、公关公司、媒介机构(电视台、户外、报纸媒体、网络媒体)。多年来有数以万计的智业公司受益于我们的发展,其中我们能说上名字的公司有200多家,至今他们仍然与我们有着紧密的合作。联系电话:0371—63906103 Email:guodc02@16.com 传真:0371—63906300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