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家电连锁渠道下沉不应浅尝辄止 近期,在中央拉动内需的宏观政策调控下,家电下乡活动在全国的偏远乡镇刮起了一阵旋风,尤其是在经济下滑的市场趋势下,成为家电生产厂家和家电渠道增加销量甚至扭亏为盈的救命稻草,以刺激消费、关注民生、响应号召为名,争相成为政府家电下乡的合作企业,厂家纷纷推出相应的低档产品,虽然最后中标者只是少数,但是丝毫不影响这些混杂了国内一、二线甚至外资品牌的厂家的热情。同时,国美、苏宁、永乐等家电连锁以及下乡当地的家电零售企业也不想坐视这一大块蛋糕落到竞争对手手里,而因为连锁合作企业的排他性要求,尤其是以国美和苏宁的分公司在各地的竞争最为火热,再加上当地的“本土力量”的抗衡,更是搅起销售和市场外的另一场对决,因为竞争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利益增长点,更像是一个名分,一个抬高身份的绿卡。但是,商家们热衷的,似乎也只有竞争这个过程而已,炒作、喧嚣一阵过后,争到的,没有争到的,都走向了平静。除了在卖场里正在出售家电下乡产品外,项目深度、长期的运作已经不再受到连锁渠道的重视,而这绝对是一个战略性的短视错误。 其实无论是国美、苏宁这样的连锁正规军,还是各个乡镇根基坚固的本土势力,都明白现阶段家电下乡的意义所在,也都在吃透国家政策后采取了一定的措施积极配合,而良好的市场反应也为厂家和零售商带来了丰厚的回报,毕竟,现金为王的理念存在于市场的每个环节,而乡镇居民是大量现金的持有者,关键是政策和活动是否到位,让他们愿意拿出手头的闲钱购置家电。家电下乡项目实施以后,在多数地区是较为成功的,至于一些认为项目意义不大的言论,个人认为只是少数的地区施行力度不够或者商家钻政策空子导致的,而需要长期发展的零售商们不应该把眼光放的太短追求短期利益放弃长远发展。目前两会召开,代表们也有很多将提案放在家电下乡这个题材上,有的认为13%补贴领取较为繁琐,但是一个项目的策划到实施,尤其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全国性项目必然有一个发展的过程,相比于医疗改革等喊了多年口号的项目,家电下乡已经成功的迈出了一大步。但是,或许长期的战略规划并没有要求企业加速渠道下沉速度和力度,导致目前在各地的家电下乡活动都处于一个不温不火的较为尴尬的境地,如果家电连锁能够从激烈的价格战中转移部分资源和精力,将迅速化解这个活动的不利言论,毕竟,活动本身的设置并不存在任何的缺陷和漏洞,缺少的只有执行和推动。 首先,现阶段的一个明显弊病就是主动性不够,家电下乡不应该仅仅是把适合农民购买的型号规定出来和给予补贴,下乡的概念应该更加延伸一些,不是在卖场等顾客上门,而是将商品送到老百姓的面前,最起码不能让农民们跑几十里路到有卖场的地方购买。其实一些大品牌的厂商确实有实力也在做这样的事情,在乡间小路上偶尔也会看到某品牌服务车的存在,这样的车涵盖销售、运输、售后多种职能,确实能够打动持币待购的农民兄弟的心,而家电连锁们拥有强大的物流售后体系,应该把摊摆到乡村去,这样才是一个合理的、真正的下乡姿态。现在很多的乡镇还是保存着赶大集的传统活动,家庭日常的采购都通过赶集来完成,而农民已经有能力担负的家电产品,为何不能成为一种日常商品的形态摆上集市?主动出击,胜过在自己门口大张旗鼓的集客,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方法。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