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中国需要“山寨” 7 上页:第 1 页 “山寨”符合中国国情 中国是一个具有庞大消费能力的发展中国家,但这种消费能力是建立在中国巨大人口基数的基础上,而不是单位消费能力的基础上的。这种庞大的人口基数乘以较低的消费能力也同样可以形成庞大的消费能力,其特点就是消费能力的“低”与“广”。 中国这样的消费特点源自于我国的基本国情:人口众多且以农业人口为主,经济基础薄弱。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人民或者大部分的中国人民只能消费的起物美价廉的商品,于是“山寨”产品应运而生,并获得了广大中国民众的热爱与追捧。 虽说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在企业综合竞争力方面与国际企业有较大的差距。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不是自发的,而是在激烈的竞争中为了生存被逼出来的。在中国,“山寨”产品的盛行在引起很多厂家的不满的同时,也加剧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各厂家为了获得足够的市场竞争力势必想方设法缩减成本、降低价格、提升品质,最终受惠的也必定是广大的消费者。同时,中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会得到提高。 从这个角度来看,“山寨”现象无论是对中国消费者还是企业都是有利的。 “山寨”需凤凰涅槃 山寨产品或者山寨企业不能因为外界对其定位而降低对自身的要求,尤其是在产品质量方面,否则其将正在成为低劣产品的代名词。山鸡变凤凰不是一朝一日之事,但从开始就要具备成为凤凰的野心和眼光,这对山寨产品或者山寨企业来说是一个经历浴火而涅槃重生的过程。 模仿没有错误,尤其是模仿那些走在技术前沿的产品,但仿其形而忘其神的做法是万万不可取的,甚至是自掘坟墓。手机行业可以说是山寨化的典范,大厂、小厂、地下工厂,鱼龙混杂,都在模仿着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等著名品牌,但真正仿出自身的一番天地的却寥寥无几。山寨手机不是没有前景,而关键是看你山寨的目的是什么,其中金立、天语可以作为广大山寨手机厂学习的典范。他们曾经也被称为山寨货,但却做出了自己的品牌,这里面很关键的一点就是他们模仿别人的目的与其它企业不同。大部分山寨手机厂模仿别人是为了以低价获得短期的利润,而其前提则是低廉的价格和低劣的品质,这样的做法即使一时能够蒙骗一些消费者或者经销商,但终究会被抛弃。金立和天语这两个特别的山寨厂则在模仿知名品牌外形的同时在学习人家的技术、品质、工业设计等,有意识地积累自己的核心能力,而不是简简单单地为了挣得那短期的利润。 就这样,不同的选择产生了不同的结果,金立、天语逐渐被市场认识和认可,并在三四级市场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规模。也许更另其它山寨手机厂想象不到的是他们进入中央电视台做起了广告,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手机品牌,并引发了社会、行业和专家的深入思考。 山寨的名字是外界给的,但山寨的命运却是自己定的。如果安于山寨的做法和现状,那么山寨企业最终将连山寨产品都做不成,即所谓“取法乎上,始得其中”。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 mynewb@12.com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