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煞有介事的“洋酒”广告 7 上页:第 1 页 洋酒的消费群体 消费者来源。上世纪80年代洋酒的主要消费者是来华的外国人和港商;90年代消费者中多了个体户、私营业主和政府官员。夜场的消费者身份比较复杂,一般是中高层次消费人群。酒吧以白领为主,其他社会人群也有,包括有消费能力的学生;而商人一般去夜总会。 发展趋势。中国洋酒市场又开始呈现出4个转变趋势:第一,消费群扩大,中产阶级和白领阶层的比重增加;第二,夜场扩大,消费场所从过去的家中自饮、酒店消费转向酒吧、KTV、夜总会为主;第三,消费地域从过去的沿海发达城市、中心城市向内地城市扩散;第四,洋酒的市场推广从过去的分众传播开始向现在的大众传播转变。 消费者转移。洋酒大规模进入中国是2003年以后的事,消费主要人群已经转移到了夜场,仍然以中高档为主,但是洋酒的身价已略有下降。另外,餐饮占了一块,还有一小部分在商超、专卖店等终端场所,洋酒目前的目标消费人群在夜场。 消费者心理。追求健康、时尚、身份、向往西方发达国家的生活方式,梦想成功、甚至是猎奇心理以及从众心理等等。 洋酒的消费者群体被限制在夜场,无疑将促使洋酒广告的定位和品牌塑造制约在一个狭小的空间。而且这种品牌塑造,长期以往会不利于对大众消费者的拉动和影响。 煞有介事的“道理” 从品牌塑造而言,无疑,针对现有核心目标群体做沟通是获取效应最好、最直接的手段,但从洋酒的整个行业和品类来看,无疑陷入了竞争的“红海”。看看现在的洋酒广告,每一个都是在高品质的生活,每一个都是在酒吧、夜总会的灯光里闪现,总觉得这脱离了消费者(大部分消费者)的真实生活情况,让你觉得在“装”,而且“装”的很厉害。这种感受很难受。 品牌是和消费者建立联系,那么,品牌一定是和消费者向往或希望的东西一致,还得要向健康的方式靠近。如果仅仅在夜场进行演绎,以后连“煞有介事”的表演空间将不复存在了。 我们希望看到的是消费者真正的释放,而不是仅仅在“装”释放,那样让人很难受。引导消费也应该是更健康和更加“宽阔”的方式。那样,洋酒的市场才会扩大到家庭和餐饮的消费之中,真正做到占领消费者的心智,而不是在酒吧、夜总会消费这样的烈性酒。 说道这里,我还是比较欣赏芝华士的广告片,毕竟它将“芝华士人生”这样的理念带给了消费者――这就是你的生活,笔者觉的没有不妥。但后续跟进的太多洋酒一样沿袭了这个风格和调性,不断围绕着所谓“生活方式”进行宣传,已然进入了同质竞争的海洋。那些方式已经变成了“帝王”方式、“颓废方式”、“享受方式”,之后被边缘到“酒吧”、“夜总会”。 “洋酒”广告不要再继续塑造一个样子的东西了,更不要煞有介事“装”出一副很享受的样子,消费者看了很难受,酒也不敢喝了。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 jj001001@12.com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