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哲学解决医学问题
7 上页:第 1 页 第二回合 拜新同主动出击。2006年10月,日本《高血压研究》杂志上发表了ADVANCE-combi研究的论文,是拜新同与络活喜的直接对比试验。虽然试验中有诺华公司的抗高血压药物代文的参与,但两组使用情况相当,有可比性。这项研究经过了16周的试验,最终的结论是:“拜新同联合治疗组优于络活喜联合治疗组”,其证据是:①拜新同联合治疗组:SBP达标率69.8%,DBP达标率75.1%,SBP和DBP均达标率是61.2%;②络活喜联合治疗组:SBP达标率48.5%,DBP达标率50.0%,SBP和DBP均达标率是34.6%。其P值均小于0.001。光看这些数据,以“降压就是硬道理”为标准,孰优孰劣,似乎一目了然。 络活喜咬住不松。络活喜并不理会拜新同目标转移的伎俩,它要就卒中和心肌梗死这两个话题的重要性深入挖掘,并探索出络活喜为什么在这些方面有突出的优势,毕竟,“降压的核心目标是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它首先从1980年代的文献中找到了两项证据,证明卒中及心肌梗死的高发时间在清晨,从而得出结论;“清晨血压升高与心脑血管事件密切相关”。那么,络活喜与拜新同控制清晨血压的效果谁强呢?如果确认络活喜在这方面的优势,证据就是铁板钉钉了!天随人愿,从1997年的文献中找到的数据,明确显示出虽然络活喜与拜新同降低平均24小时血压效果相当,但对清晨血压的控制,络活喜显著优于拜新同(P<0.02)。 第三回合 络活喜棋高一着。2008年9月22日那一天,以络活喜的化学名氨氯地平在PubMed上检索,出现了2642处文献,而以拜新同的化学名硝苯地平控释片检索则只有245处;再逐条数2007年欧洲高血压指南中引用各自临床研究的次数,发现引用络活喜的达40次,而拜新同的只有8处。这些都是很好的证据,明明白白地说明了络活喜的价值所在。这些量化的结果于今都成为了络活喜学术活动中宣传的焦点,特别适合中国现在以“量化评价”为事实依据的风潮。能够将如此与时俱进的计谋应用到营销上,实在是高明。 拜新同出其不意。几个月后,媒体上出现了某个心血管专家写的文章,其中记载着这样一件事,说是络活喜多年前做的PRAISE研究里,在非缺血性心肌梗死心衰亚组中,络活喜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降低31%,死亡率降低46%,这是大家知道的,我们也承认;但是我们同时要注意“PRAISE-2:1652例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被随机分组接受平均48个月的治疗,氨氯地平组死亡率比安慰剂组增加了9%。遗憾的是,PRAISE-2试验的结果于10年前在美国心脏学会口头报告后,至今未全文发表,以致很少有人知晓。”这段话意味深长,让人浮想联翩,看来,深藏10年的武器终于“扬眉剑出鞘”了。 医信横通马宝琳点评: 这是真正懂学术营销的高手才能写出来的东西,我作为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教授的学生,作为曾经既服务过络活喜又服务过拜新同(非同期)的知情人,看了此文倍感亲切!感悟良多! 1、 说服医生的重要性:重要产品绝对是看学术的,一些可用可不用的产品才能够利益驱动。 2、 好药也是策划出来的:不是所有的洋妞都漂亮,即便是天生丽质的美女也要化妆摆pose才有魅力。 3、 学术之争是处方药营销竞争的终极方式:渠道竞争的发展是逐级下沉,而医生和患者才是终端,如何掌控医生和患者这个终端呢?靠学术!所以,处方药营销的终极方式是学术之争。 4、 靠哲学高度解决医学问题,靠解决医学问题解决营销问题: 任何科学到最后都是哲学,科研方向的确定也是哲学,一个好产品从这个方面来看是好的,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可能就是不好的,确定这个方向需要大智慧。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