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中国的汽车知识产权发展何去何从? 7 上页:第 1 页 记者:中国汽车企业在全球汽车业不景气的情况下,是否应该抓紧时间,投入研发,以迅速发展属于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您谈谈现在这个时候发展自主知识产权有哪些利与弊? 丁树雄:金融海啸确实有利于推动中国车企的自主知识产权化,首先,外国车企纷纷应对金融海啸进行谋求生存的调整,无暇顾及进一步深入的技术研发,其喘息之际就给中国车企提供了奋起直追的机会,否则中国的车企只能叹为观止!其次,金融海啸时期,国外许多拥有多项知识产权先进的车企难于为继,纷纷通过出血大甩卖专利技术和产品,这就为中国车企推行“拿来主义”武装自己提供了便利!金融海啸好比“试金石”从另一个角度、侧面验证了许多外国车企标榜拥有的知识产权一文不值与市场格格不入,推动沙盘重来,这就增强了中国车企迎头赶上的自信心,也规避了中国车企为租用那些“中看不中用”的知识产权所要花的巨额的冤枉钱,从而将更多的资金用于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上。 当然,这阶段发展自主知识产权也存在一定的风险,被金融海啸暂时绊倒的虽然是最大的,但不一定是最强,目前依然屹立于金融海啸浪尖闲庭信步的国际汽车巨头大有人在,它们仍旧持续发展自己的知识产权,同时封杀后起之秀。刚从大江大河游向出海口的中国车企稍有不慎、一有闪失就会输得精光、赔得一塌糊涂!因为目前中国的车企易入知识产权的门,却悟不出知识产权的“道”,既便没有被知识产权海洋巨浪打翻击沉吞噬的危险,也会落得一个“浪里白挑”瞎折腾的下场。所以不要动不动就谈知识产权,不要在汽车的不是核心关键的部分上去发展知识产权,更不要在知识产权的表面作文章,否则会弄出“车公好龙”的笑话。 记者:如果说现在我们是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最佳时机,那么您认为我们应该以什么为突破口?怎么去作? 丁树雄:首先,花重金用大力气在汽车的核心部位,特别是在发动机、波箱等方面提高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切忌天女散花面面俱到,不要贪大求多,研发成功一项再研发另一项;其次,要在自身原有知识产权的基础上扬长避短,进一步发挥并彰显优势;再次,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要通盘掌握并研究国际汽车巨头所拥有的知识产权的申报的年限、种类、长处及其存在的缺陷还有市场前景等等。再次,在以独立自主发展知识产权的同时,还要学会“借力打力”,要好好学习日本一贯主张的“技术蹭车”,拿别人发明的过来稍做改进创新提升就变成自己的知识产权,而不要过多地尝试去发明新的车轮。最后,成立永久的独立的汽车发展研究院,专门研究并发展自主知识产权。 记者:新能源轿车被认为是与国外汽车企业同处一个起跑线上,我们能否在新能源轿车上投入精力,以奠定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 丁树雄:新能源确实为中国车企发展自主知识产权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要在知难而上的同时量力而行!新能源汽车对技术的要求和标准更加苛刻和严格,外国车企面对新能源并不是相当然地面对一张白纸,造车是相通、技术是活性的,可以伸缩、转化、转换、转型以达到共享的功能,相信造车历史悠久、技术实力雄厚的外国车企一旦确立新能源发展的方向后,很快就会抢占滩头、独占鳌头的!而对于刚学会造车、技术研发能力不强、制造品质不稳定的中国车企来说,新能源并不是它们与国外车企竞技的同一起跑线,充其量只能打比方,新能源是新的大类的比赛项目,目前还有许多比赛规则在酝酿制定中,但这并不影响运动员在场外的体能训练和竞技提高,比赛前运动场波澜不惊,开赛后孰高孰低一目了然,乐观地打个比方中国车企目前拿到参加比赛的入场券,也提前熟悉了比赛场地,但对躲在幕后积极备战的同行的实力却一无所知,在这方面不要笑得太早,不要抱有侥幸的心理,更不应夜郎自大!否则会贻笑大方的!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 xbtx007@126.com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