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日企集体力挺3D电视 市场前景却是雾里看花 7 上页:第 1 页 坎坷的3D电视上市路 索尼、松下两大巨头并没有回避3D电视信号在全球市场上尚未正式推广的问题,因此,同步推出了播放3D影像的数字影像及FULL高保真显像的高清蓝光影碟机。并将其作为“3D电视正式普及的土壤”视之,并积极向国内外关联制造厂商提供有关技术和工艺的进口许可证等,以培育3D蓝光播放器产业。 但是,与3D电视信号源匮乏类似,3D影碟片源也同样面临“无米下锅”或者“杯水车薪”的问题。据了解,2010年3D电影片源最多约为20部,而2012年则仅有可能累计增加到80—100部。这一数据对于处于婴儿期的3D电视而言,显然不足以提供支持其“快快长大”的营养元素。 正如日本数字传媒评论家麻仓怜士所说:“在内容的匮乏的情况下,3D电视要真正起飞,所面临的困难相当之大,令人望而却步。”麻仓同时表示,3D蓝光播放器、东芝的“变频”3D技术会否起到3D电视“助推器”的作用,目前尚无法做出乐观的判断。 另外,迄今为止,尚没有一款3D电视或者3D影像节目,不需要3D视镜即可让你感到“大白鲨铺面而来”的震撼体验。再加上,目前一副3D视镜的售价约为50美元左右,家电化则意味着按照家庭成员人数配置的话,一台3D电视至少需要配置2—5副3D视镜;再加上一台3D平板电视的售价约高出普通电视150美元左右,那么购买3D电视用户至少要多支付250—400美元的费用,这显然超出了“寻常百姓家”的承受极限。 3D电视未来之路在于“等 ” 事实上,早在两年前3D电视就已经出现在美国市场上,但是至今尚未跻身美国平板电视市场消费的主流阵营之列。 同时,3D电视也并非日系平板巨头的“专利”。三星电子及LG电子目前均掌握了3D电视的制造技术,也推出了试制产品。但是,韩国平板电视双雄目前仅将3D电视定位于展示其技术领先实力的产品储备,而是热衷于LED电视竞赛。 另外,早在今年1月初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办的CES2009上,我国技术领先的平板电视巨头TCL即展出该公司自主研发,全球首款不用戴眼镜的,商用价值极高的3D电视。元月17日,该款商用3D液晶电视亮相深圳机场,成功实现商业运营。此后,TCL所推出的该款产品频频亮相上海国际数字标牌展览会、惠州产品展览会(武汉)以及中国电子展(CEF)等各种国内外家电、消费电子展览会,并广受好评,大出风头。同时,成功开发出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平板电视“机芯”以及具备LED核心技术领先实力的,另外一家平板电视巨头——青岛海信,目前也已经推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D电视。 但是,无论是三星、LG,还是TCL、海信,目前均未提出3D电视普及化的课题,而是将其作为争夺未来市场主导权的商业化产品、储备型产品对待。种种迹象表明,与日系平板电视巨头不同,中韩同行对于3D电视的未来有着“大相径庭”的判断。由于全球平板电视“金三角”中两大阵营的缺席,日系独舞的3D电视舞台,路在何方?前途未卜。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 kendm@12.com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