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销商品牌代理如何“多头儿盈利” 7 上页:第 1 页 打破部门之间的“墙” 主持人:通过各位以上的分析,我们对多品牌操作时设立的组织结构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但同时,我们也不得不不关注的一个问题时,部门设立之后,其协调成本会增加。在某种程度上说,协调能力是保证多品牌运营能否成功的关键。
许海平:的确如此,无论是经销商公司还是其它公司,部门间的协调运转很关键。在很多企业中,由于职能的不同,部门之间很容易各自为政,彼此之间会形成一道看不见的“墙”。那么该如何打破它呢?首先要建立定期协调沟通会议机制,通过沟通暴露问题。其次是形成一个良好的业务流程,在制度和流程下工作,减少部门间的摩擦。最根本的是建议合作、共赢的企业文化,当然这是企业的长期功课。另外,在部门之间也做好协调工作。比如诱发商超部和流通部之间矛盾的原因大多是价格问题,因此作为组织者就要做好价格管理。
李大军:要建立一个合作的观念。刚才尚阳老师在结构图中多增加了一个服务部门,我认为这是个润滑剂,有利于协调品牌部和渠道运营部之间的关系。如果按大的模块划分,我认为品牌部门和渠道运营部可以统称为业务部,即把二者看作一个整体。从人员配置上来说,服务部门和业务部的人员最合理的比例是0.8:1。如果小于这个比例,业务部门人员多,服务人员少,就象一部车一样,发动机强,但后台不强,车开起来就容易发飘;如果大于这个比例,服务人员多,业务人员少,车动力不足,就跑不起来。所以做好部门协调工作的前提是,设置好部门之间的人员比例。 考核要设置合理的参考系数 主持人:在多品牌操作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业务人员的考核。品牌知名度不同、产品的畅销度不同,是不是考核方式也要不同呢?
许海平:我认为考核要分两个方面,一是对业务人员的考核,二是对品牌的考核。品牌不同,畅销度不同,对经销商公司的贡献率也不同。对于重点品牌的业务员要单独考核,其它非重点考核品牌设置统一考核标准。另外,每年年底经销商要对所代理的品牌的利润率进行考核,如果一个品牌长期不能给公司代理利润的话,那么就要进行淘汰。
李大军:由于很多经销商公司缺少能“打硬仗”的业务员,因此在多品牌操作时,往往采取“双向提成或者多项提成制”。即一个业务员负责多个品牌的销售,拿多个品牌的考核提成,这也是一种无奈之举。但这种考核方式很不科学,因为在这种考核方式下,容易让业务员走向两个极端,一个是奔向高提成,一个是去追求销量。这样所造成的结果是,老品牌销量下滑,新品牌没有推起来。在对业务员的考核中,还有一个误区是忽视销量之外的考核因素。比如一个老品牌确定的销售任务是10万,另一个新品牌的销售任务定的是5万,二者加起来是15万。这在理论上是成立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在没有5万的任务时,业务员能完成10万的任务,而由于要同时推新品牌,那么原来的10万的任务就可能完不成,只能完成6万或者8万。还有一种情况,就是10万的任务能完成,但新品牌可能只能完成1万,这样算下来,给业务员定的销售任务最低应该是11万,而并非15万。折算下来,我们就可以找一个难度系数,制定合理的考核任务。
主持人:只有确立了合理的考核任务,业务员才不会顾此失彼,保证多品牌能够最大的限度的“多头盈利”。
需要注意的问题
主持人:以上我们从组织结构设置、部门协调、人员考核三个方面对多品牌操作进行了分析,最后大家对这个话题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观点吗?或者说对经销商多品牌操作还有什么建议吗?
刘俊友:是否采取多品牌操作和经销商的规模和渠道掌控力有关,如果这两点达不到,建议经销商最好聚焦一点,专一化经营,做大之后再谈多品牌操作。
许海平:不要盲目去接一个品牌,也不要盲目拒绝一些品牌。有的经销商为了独霸渠道,不管这个品牌适不适合自己,就先抢过来,弄了一堆牌子,结果哪个也做不好,得不偿失。还有的经销商看不上一些有潜力的小品牌,当小品牌成长为大品牌时,经销商错过了良机。另外,无论是多品牌操作还是单品牌操作,经销商都要注意员工的思想。可以说老板是进货的,员工是卖货的。在接牌子时,老板习惯于自己一个人拍板,这就很容易造成“上热下冷”,因此一定要听听员工的建议。
主持人:实际上经销商重新思考和调整多品牌运作方式的过程,也是其自身组织结构重建的一个过程。无论按渠道划分还是按品牌划分,根本取决于自身对渠道的掌控力。最后,感谢各位参与本次讨论。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