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盘点2009年与《中国产经新闻》所说的部分车事 7 上页:第 1 页 四、油耗标志尚须事后监督机制 记者(郑芋):自明年1月1日起,国内销售的汽车须明示实际油耗。近日,工信部正式发布《轻型汽车燃料消耗量标示管理规定》,对汽车燃料消耗量标示检测与申报、备案、标示、公布、监督处罚等做了明确规定。您对于即将出台这一新规怎么看? 您认为该如何保障油耗标识的权威性以及实施的可行性? 丁树雄:国家应成立统一的油耗质量认证的权威机构,统一检测,统一鉴定,统一发放油耗标志,并采取逐年抽检审查一次的做法,对于虚报谎报的车商及车型列入黑名单给予公布曝光,并取消其能耗检测认证资格。对此,国外做法值得借鉴,如美国联邦政府对汽车厂的生产一致采用不定期下线抽查的方式进行,随机抽查足够数量的下线汽车产品,只要所抽查的这批车中有60%以上合格,即可认为通过抽查。 五、自主品牌如何面对政府采购 记者:政府汽车采购一直是一块丰盛的“蛋糕”,引诱着众多车企垂涎。虽然国家在制订汽车政府采购标准上不断向国产自主品牌汽车倾斜,但“雷声大、雨点小”仍是政府对自主品牌采购现状的描述。在政策支撑下,自主品牌汽车还需要做什么? 丁树雄:“国产品牌轿车将获得新的国内市场份额增量,新一轮的民族汽车品牌竞赛将拉开序幕”。中国汽车业资深策略专家丁树雄分析认为。“以往高顶级的政府用车就是奥迪了,如今放宝马、奔驰进公车采购圈来,也是为了进一步提升政府形象,同时关照国产宝马、奔驰厂商的利益,宝马、奔驰等高端品牌的加入对政府采购的现有格局将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总体不大。它们的加入丰富了政府采购的车型系列,至此,政府采购车型覆盖高、中、低端各个层面。” 丁树雄:由于前些年,自主品牌的轿车在技术上、工艺上、市场份额上有差距,故难于进入政府采购的选择视线。许多厂商都是为图“政府采购指定用车”的名号,好与同行进行广告宣传方面差异性的较量,通过“冠名宣传”确实能提升商家的声誉和获得一定的市场回报,在某一单政府采购让利,便会在其他好几单政府采购角逐中变本加厉,把让利的部分赢回来,只要获得政府采购的入场券,就一定能做到这样。至 今在大多数汽车商家眼里,花大力气、不惜重金参与政府采购还是很值得的。因为政府采购的订单不少、金额不小,而且很稳定。 六、新与狼共舞时代 二三级车市是胜负关键 《中国产经新闻》:与外资相比在小排量上所拥有的优势有哪些?其中类似于成本等优势一旦被打破,那么未来自主品牌将如何面对入侵的“外来者”? 丁树雄:我国自主品牌与外资相比主要优势体现在系列国家“政策扶持”、厂商开发时间早、经营时间长、价格低廉、品质有保证、售后有保障,培育了一大批忠诚度高的车民、还有自主研发的能力大大提升(特别是在发动机研发方面)、专利技术保护意识增强等。成本优势一但被打破,中国的自主品牌就必须在品牌塑造、产品质量和服务品质等方面寻求突破。 《中国产经新闻》:对于二三级市场来说,中国自主品牌的销售渠道布控上有着较大优势,但这种优势随着合资品牌的进入将会持续多久?外资涉足低端市场会对我国的低端车市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丁树雄:中国自主品牌对二三级市场渠道的布控力会随着合资品牌的进入而削弱,合资品牌将充分发挥其品牌的优势和其密布于一、二级市场的网点优势,实行“城市包围农村”城乡并网的策略,低端车市场将出现几种格局变化。首先,低端车战火由城市烧向农村,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将在两个战场交锋,合资品牌下乡,自主品牌进城,两类阵营将会在城乡结合部的区域展开白刃战;其次,合资品牌会推出性价比高品牌知名度高的新产品来挤占自主品牌原先占据的市场份额,而自主品牌则会在“关系营销From EMKT.com.cn”(稳固与当地政府和乡村父老乡亲的关系)等方面实行战略防御,同时采用“田忌赛马”策略,从自身的中档车阵营调配一些具有杀伤力的车型补充进“低端车”阵营(所谓中端低价)“坚壁清野”;最后自主和合资品牌两大阵营的高、中、低端车系会形成互为犄角“联动作业”综合较量的格局,而且愈演愈烈! 七、汽车“以旧换新”专题 近日,十部委联合出台的《汽车以旧换新实施办法》规定,在2009年6月1日至2010年5月31日期间,单位或个人报废使用不足8年的老旧微型载货车、老旧中型出租载客车,使用不到12年的老旧中轻型载货车、出租车以外的老旧中型载客车以及提前报废的“黄标车”(污染物排放达不到国Ⅰ标准的汽油车和达不到国Ⅲ标准的柴油车),并换购新车的,根据报废车型可享受3000-6000元不等的补贴。 中国汽车业资深策略专家丁树雄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分析,“以旧换新”用旧车的交易费用去抵扣新车的费用,可能抵扣的费用很低,即便拿上有限的补贴,要换新车仍要继续掏出不少的新费用。如此折中的“先卖后买、低卖高买、卖买混搭”的做法确实令许多消费者犹豫不决。补贴政策方向是正确的,但力度要加大。 更多车事请搜索本人及登陆“中国营销传播网”查看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 xbtx007@12.com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