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苏•创新•超越--2009中国日化行业回顾与展望 7 上页:第 2 页 一、多种渠道的横向跨越:渠道流行混搭,跨越没有界限! 专业线企业纷纷进军日化线;药企转身做日化;药店向化妆品要利润……,近几年,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白热化以及渠道种类的日益多元化,日化企业渐渐摒弃各个渠道“井水不犯河水”的固有认知,各个渠道也逐渐模糊专售种类产品的本初定位,开始频繁“混搭”。未来,“混搭”之风会愈演愈烈,多个渠道之间横向跨越,同肿产品同时进入多个渠道会成为更多企业的共同选择。 1、日化线与专业线的混搭。 混搭之风首先兴起在日化线与专业线,近年来出现了众多脚踏日化与专业两线的“两栖企业”、“两栖品牌”。两栖生存的先行者首推上海伽蓝集团,伽蓝旗下的美素,创造性地倡导“前店后院模式”,改变了两线互不相干的局面,走出了日化与专业融合推广的第一步。这之后,伽蓝又推出自然堂,并巨资实施整合营销传播,使自然堂成为日化线的本土一线品牌。上海伽蓝集团,通过战略性的创新成为国内第一家用多个品牌横跨以往很难兼容、更难通吃的日化、专业两条线的企业。这之后,澳大生物的“白大夫”、慧妮、丸美,植丽素、植美村,赛莱拉等专业线企业或推出日化品牌或涉足日化渠道,竭力开辟日化新天地。上海家化旗下专卖店品牌“佰草集”,借鉴专业线的会员制等营销方式,在专业线也是业绩不俗。 两线终端的混搭和整合推动整个行业进入多元化、精细化的新时代。专业线素以服务制胜,日化线则侧重于品牌推广。“两栖”甚至“多栖”企业及品牌的大量涌现,代表了渠道多元化的隆隆走势。多元渠道运作模式,也必然推动日化营销水平的进一步升华。 2、医药企业延伸做日化。 医药企业做日化产品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外资企业早有先例。最典型的是美国强生,在医药领域,强生推出了达克宁、息斯敏、派瑞松、吗丁啉、采乐等品牌,在日化领域也推出了强生婴儿系列、可伶可俐、露得清等品牌,医药与日化,美国强生都做得绘声绘色。其他如曼秀雷敦、联合利华等外资企业,也都是同时运作药品和化妆品。 近年来,本土制药企业看到日化行业广阔的市场,也开始借鉴外资巨头的发展模式,纷纷推出日化产品去日化行业“淘金”。知名药企——云南白药就是日化“淘金”的佼佼者。其推出的云南白药牙膏,定位为高端功能性牙膏,先进入药店渠道,后迂回进入终端大卖场渠道,在宣传推广上,采取了医药保健品的推广策略,迅速引爆了市场,目前,云南白药牙膏已经是高端功能性牙膏的领导品牌。 不仅云南白药,同仁堂、仁和药业、滇虹药业、片仔癀、三精、修正药业等知名药企也纷纷延伸入日化行业。药企更为严格的技术标准、品质背书,便于树立旗下日化产品权威、专业的品牌形象,十分有利于药企进入日化特别是功能性化妆品领域。但日化市场的广泛性和推广的差异性,也考验着药企的营销智慧。可以说,药企进入日化易,做好日化并不易。如何“变脸”适应日化行业的营销特性,是一个紧迫又重要的课题。 3、药店向药妆品要利润。 新医改大幕已启,医药产品暴利时代正渐行渐远。本来以经营药品为主业的药店,为缓解业绩压力,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纷纷把药妆品“请进店”,药妆品在药店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药店实质上已经向药妆店演变。 在中国,药妆一致没有形成严格的定义,一般是指解决问题肌肤人群的特殊功效护肤品和个人护理品。欧莱雅旗下的薇姿和理肤泉品牌就是典型的药妆产品。薇姿和理肤泉都强调对问题肌肤的安全呵护,基本摒弃了普通化妆品常见的过敏现象。由于只在药店销售,也给人更为专业、更高标准的品牌形象,因此在药店一直畅销不衰。 本土品牌近几年也不断有药妆品进入人们的视野,但频频出现的质量危机、虚假宣传严重削弱了本土药妆品的整体形象,这也是导致薇姿在药妆品领域“一家独大”的重要原因。 今后,药店必然会继续扩大药妆品的销售比重。本土企业要抓住历史机遇,势必要端正态度,努力提升药妆品的质量标准与产品层次,从而符合药店终端高准入门槛、高监管规格的特点,进而塑造自身安全性高、功能性强的品牌形象,这样才能成为药店渠道里的畅销药妆品。 二、市场向下的纵深拓展:向二三线城市、向乡镇农村市场进军! 中国古话常常用“风水轮流转”来形容世事行情的朝夕变化。在日化市场上,“风水也正在悄然流转”。在过去数十年,一二线城市可以说是日化行业的“风水宝地”。但随着国内一线市场容量的饱和与过度竞争,中外日化企业必须将目光“向下看”。同时,随着二三线城市消费的升级,国家对农村消费政策上的扶持,二三线城市及农村市场正迅速崛起,中外日化企业自然不会放过这块增长的大蛋糕,未来二三线城市及农村市场必然会成为企业销量与利润的必争之地,中外日化企业的营销重点也会进一步向这些渠道倾斜。 1、外资巨头发起“下乡”运动,大规模进军二三线城市及农村市场。 日化“教父”宝洁真的来了,宝洁中国麦睿博执掌帅印后,宣告“第三次新下乡运动”正式启动。宝贝将在原有下乡成果的基础上,把产品分销到全国各地更广阔的乡镇村庄,实现二线以下市场的销售增量,来弥补一线城市成长的乏力。 外资日化巨头集体“下乡”了。宝洁之外,资生堂、欧莱雅、强生等也纷纷通过不同的方式、方法,由一线城市大举进攻二三线市场。到2008年底,资生堂已经在中国开出3000多家签约专卖店,专卖店已经覆盖到中国所有的县市,甚至出现在一些农村的乡镇。资生堂下一个10亿市场,野心直指中国农村。而欧莱雅、强生分别通过收购中国中低端品牌,迅猛抢占中国二三线市场渠道。类似的“新下乡运动”,正成为越来越多外资日化巨头的共同举措。未来,本土品牌将不得不面临与外资巨头在农村市场同台竞技的竞争格局,本土品牌要倍加珍惜、审慎把握正在减少的反应时间和回旋余地。 2、本土品牌“深耕细作”,夯实基础阻击外资巨头“下乡”浪潮。 本土品牌在二三线市场及农村市场扎根多年,外资巨头再强势,目前看来还是个“外来客”。为阻击外资巨头的“下乡行动”。本土日化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开展了全方位的市场“深耕细作”。 在产品设置上,本土日化企业深入研究二三线城市及农村市场的消费特点,通过产品功能、诉求、价格等方面的“量身定制”,研发适合该渠道的日化产品。在广告传播上,本土日化企业采用完全本土化的传播策略和方式,选择农村消费者喜闻乐见的频道与节目,增大省级卫视、地市县级电视台投放力度,以“有效、经济”的传播,提高产品及品牌认知度,提升产品销售。如霸王就采用“明星广告+人海战术”的策略力拓农村市场。另外,较早进入农村市场的雕牌、奇强、立白等本土日化企业以及拉芳、飘影、缔花之秀、好迪、采乐等二线品牌,美容专业线的自然堂、珀莱雅等品牌,也正采用贴近当地市场的营销策略来夯实自己赖以生存的根据地。 无路可退的本土日化企业,必须保住二三线城市及农村市场。但已经“下乡”的外姿日化巨头不大可能抽身而退。未来的二三线城市及农村市场,将会成为中外日化企业争夺的主战场,竞争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未来日化行业的最终格局。 三、新兴市场的创新营销:网络、电视、直投,一个都不能少! 新时代蕴育新媒体,新媒体的发展也使营销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网购、电购、DM销售等非现场购物形式逐渐登上前台,并成为众多日化品牌争相涉足的新兴市场。 谈起非现场购物,就不得不提到网上购物及电子商务。据最保守的估计,到2012年,中国网上购物市场将突破1万亿大关。目前,日化企业普遍已经开展了电子商务渠道的开发。用网络与消费者深度沟通,开辟新的销售渠道,逐步形成了线上线下协调促进的多元化渠道体系。宝洁正在进行的营销e攻略,就通过视频、社区、网店等e营销方式,在网络上积累品牌口碑,为进一步利用网络做了营销储备。 电视购物渠道经过近两年的大力整顿,也已相对成熟与规范。对于那些技术领先、概念独特、具有明显功效性的化妆品新品来说,电视购物仍不失为传统渠道之外,一种见效快、易操作的渠道推广方式。2009年下半年起,索芙特防脱育发产品与橡果国际合作,借助电视购物就实现了新的飞跃。 DM销售也是非现场购物的另一重要形式。来自日本的DHC就是DM销售领域的佼佼者。现在,DHC在维持DM手册销售的同时,也在华频繁开设实体店,形成了“虚拟+实体”的多元化渠道体系。各大化妆品品牌也竞相推出自己的DM手册。同时,市场上还涌现出像红孩子等专业从事DM销售的综合运营平台,DM销售已被更多的受众所认同。 其实,创新营销的手段是新的,“顺着需求找市场,通过创新挖需求”的营销理念则是一贯的。不可否认,营销创新必将引领日化行业的营销未来。 原文同时发表于2010年1月《中国化妆品》行业版 郭俊,在企业实操与品牌营销策划中,致力于品牌策略、整合传播、市场研究等领域的实践与创新。欢迎与业内同行探讨营销观点与看法。联系邮箱:guojun361@soh.com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