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营销人致温总理的一封信 7 上页:第 2 页 第五是品牌牌。品牌有多强,国家就有多强。 扁平世界是品牌的世界。 中国品牌必须快速崛起和强大。这里面包含国家品牌、产业品牌、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和个人品牌。 刘春雄教授说得好,没有对国家品牌的认可,就不可能有对产业品牌和企业品牌的认可。所以,中国的和平崛起与发展,中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综合提升,正是中国品牌的最大背书。 姚明、刘翔之所以受到世界超级关注,不仅仅是因为其体育成绩,更因为其背后代表的中国。林毅夫之所以出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朱民之所以出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特别顾问,不仅仅是因为其专业成就,更因为他们代表中国。这就是国家品牌的力量。 深圳、大连、青岛、苏州、海南,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区域品牌的崛起,也是背靠中国品牌大树好乘凉,以及产业品牌和企业品牌的带动造就。 品牌兴,则企业兴。企业兴,则中国兴。中国产业品牌和和企业品牌的打造,令人爱恨交加。 几年前,原商务部长薄熙来“10亿双袜子换一架飞机”的感慨,深深地触动了中国人的自尊和感情。如果说那是过去三十年中国不得不的选择的话,那么,未来三十年,我们怎么抉择? 尤其是在当前金融危机和经济周期低谷期,中国制造的弊端和劣势再次凸显。为什么众多中国企业库存加大、产能过剩不堪一击?为什么中国在资源、环境、低价劳动力等方面付出很多,分享的财富却寥寥无几?您在记者招待会也提到,“中国的贸易总量虽然很大,但50%是加工贸易,60%是外企或与外企合作企业的出口贸易。” 道理很简单,中国的企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我们的软实力不够,缺乏品牌价值,一直在做“搬运工”。一方面顶着经济威胁的帽子和种种指责,一方面还在做搬运工。这就是中国制造的两难处境。 用郎咸平教授的话说,这是世界产业分工中的“产业链阴谋”。 中国仍缺席世界百佳品牌排行榜。在《商业周刊》2009全球百佳品牌榜上美国占据半壁江上,成为当之无愧的品牌强国。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已有170万个品牌,其中有数以万计的中国名牌,而在世界排行榜上中国无一入选。这是中国品牌的悲哀。 从另一个层面上讲,中国品牌所创造的价值占GDP的20%,而相比照的,美国品牌所创造的价值占GDP的60%。根据联合国发展计划署统计,国际知名品牌在全球品牌中所占的比例不到3%,但市场占有率却高达40%,销售额超过50%。而目前参与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中,拥有自主品牌的不到20%,自主品牌出口额在全国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不足10%。 我国经济总量与德国、英国、法国大体相当,为什么经济地位和竞争力偏低?其差距就在企业上! 象征财富、实力和荣誉的美国《财富》世界500强企业2008年评选,美国高居榜首,共有153家企业入榜。后面依次为日本、法国和德国和英国,分别有64家、39家、37家和34家企业上榜。这个排序,也正是全球经济体列强的排序,几乎就是世界经济走势的一张晴雨表。 沃尔玛、诺基亚、通用、丰田、可口可乐、耐克、英特尔、微软、IBM、壳牌、高盛、辉瑞、三星、Google、波音、西门子等等,正是通过强势品牌和老大地位,盘踞世界产业链的顶端,扼世界经济之命脉,在全球制定规则、抢夺资源、攻城略地、赚取最丰厚的利润,并成为支撑国家地位和改变历史的力量。 成为强势品牌和行业老大,就会在品牌、资源、资本、成本、市场、消费者心智等等方面形成全方位的优势富集效应,就会取得最大的竞争优势和价值。正如金牌和银牌的差别。 强者愈强,这是不讲理的经济逻辑! 优势富集,这是做品牌的最大价值! 中国企业进入世界500强的速度增快,但是在世界500强中的份额依然偏低,无论入围企业的数量,还是企业营业收入在世界企业500强中所占的份额,我国均低于这三个国家,且除了联想,是清一色的国有垄断性企业。无疑,是企业竞争力的薄弱导致国家经济地位和竞争力的薄弱,我们缺少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级的企业和企业家。换句话说,我们缺乏世界级品牌和行业老大。为此,我还专门为中国企业家写了一本书——《老大:中国企业的历史性机遇》,鼓励中国企业家做品牌做老大。 说到底,出路只有一个,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坚定不移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行产业升级,发展自主品牌,走价值创造之路,否则我们永远没有话语权。华为、联想、海尔、李宁、百度、阿里巴巴、王老吉、青啤、双汇、三一重工、波司登等,之所以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正是因为拥有了品牌的力量。 全球经济危机为中国敲响了警钟,也提供了很好的战略升级契机。国家内需战略的启动,更为中国企业创品牌打开了更大的一扇门。 古普塔在《称雄全球之路》中,坚定的认为,全球只有中国和印度能同时带来足以改变世界游戏规则和格局的四大因素:1、为几乎所有的商品和服务超大消费市场;2、为公司大幅消减全球成本提供平台;3、为推进公司的全球科技创新基地提供平台;4、为出类拔萃的国际竞争者的崛起提供跳板。 这正是中国市场的“达芬奇密码”!也是世界上所有主流经济体和品牌,在寒冬中压缩全球经营、唯独钟情中国市场的真正原因。中国正由全球最制造中心变成世界消费中心和创新实验场。中国是撬动世界的支点和枢纽。这是中国企业最好最大的生存和发展之源。也是我辈之大幸。 正如博鳌论坛秘书长龙永图所言,“中国有13亿人这样一个大市场,一定可以培育出一大批中国品牌,使中国品牌在国际竞争市场里做强做大!” 我唯一要补充的是,中国正处于经济升级、产业升级、市场升级和消费升级的关键历史时期,很多领域都蕴含着建立品牌帝国的战略性机遇。 未来10年,中国制造最重要的战略任务是实现“中国智造”和“中国创造”。这是一项重大的历史使命。中国的家电、纺织、日用品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发展必须实现战略升级,实现从产业规模到产业品牌、从低附加值到高附加值、从贸易模式到营销模式的跨越;同时大力培育以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中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未来。尤其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打造出中国的产业品牌,如“瑞士钟表”、“法国香水”、“意大利服装”、“美国软件”、“日韩电器”等;以及中国品牌的价值标签“高品质、快创新、物超所值”。 同时,中国企业的经营导向必须实现从产品、渠道、终端、资本等硬实力向企业家精神、品牌核心价值、运营体系和价值整合传播的战略层面的转移,打造真正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中国品牌。这不仅仅关乎企业的成败得失,也关乎中国制造的价值和竞争力的提升,以及中国经济地位和软实力的提升,更关乎中国(人)的尊严和未来。 而企业家是承载这一历史使命的“法定人选”,营销人则是这一历史使命的强有力推动者和执行者。因为,企业的职能只有两项:创新和营销。(世界管理之父德鲁克语) 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说得好,“中国必须要出一批伟大的商业机构,超越个人和家庭的机构,才是我们国家真正走向强大的必要条件。”这个商业机构,就是品牌。 我比较认同青岛啤酒董事长金志国的观点,未来的中国企业家,必须是品牌战略型企业家。一定是坚持品牌驱动下的企业发展战略,让无形带动有形,以精神财富创造物质财富。 伟大的品牌,实际上是一座永动时钟,创造源源不断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推动社会前进。从“搬运工”到“永动时钟”,是一个伟大的跨越,需要伟大的观念、文化和机制。 一位企业家曾说:“如果再过五年、十年,在国际大舞台上仍没有我们的位置,那就是中国企业家的失职!” 我要说,如果再过五年、十年,在中国这片伟大的土地上还没有产生足够多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级品牌,那不仅是中国企业家的失职,也是所有营销人的悲哀! 日本经济和品牌的腾飞始于1964年东京奥运会,韩国经济和品牌的腾飞始于1988年汉城奥运会。现在,是中国时间了。 彼得•德鲁克说,每当你看到一个伟大的企业,必定有人作出过远大的决策。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一个国家。 现在,是我们作出“远大的决策”的时候了。 事实上,关于品牌,包括您在内的新中国历代领导人都有过精彩论述和重要讲话。现在,是进一步付诸实施的时候了。 在此,我也斗胆建议:1、成立国家品牌建设促进委员会,您或主管副总理任主任,联席各大部委,共同推进中国品牌事业。2、出台《自主品牌促进法》。3、设立国家品牌基金,加强中医药、中国文化等产业品牌的塑造。4、中国政府采购,大量限定在国产优秀品牌中选择,尤其是信息、汽车、医药等产业。 “艰辛成就伟业,奋斗创造辉煌。”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这是您在政府报告里说的两句话,我非常喜欢。2010,是全人类21世纪20年代的开局之年、关键之年。世界经济依然笼罩在危机的阴影里,中国经济也面临“极为复杂”的形势和挑战,但已现曙光。坚信我们的伟大目标一定可以实现!同时,我也坚信,中国8000万营销人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国特色的品牌营销理论和实践体系。 最后,我想再次代表8000万中国营销人,把世界营销泰斗菲利浦•科特勒的一段话送给您: “只有有远见的领导才愿意做出产品品牌建设的尝试,中国有远见的领导者已经成功地营造了令人信任的公司形象。现在也必须由有远见的领导者来构建令人振奋的产品品牌,这是中国领导者在营销领域面临的下一个任务。这个任务完成之时,就是中国企业超越国外竞争者,获取属于自己的市场超额利润之日。” 中国明天一定更美好! 祝温总理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娄向鹏 2010年3月15日于北京奥运村 关于作者: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