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域啤酒市场2009年上演“双雄争霸” 7 上页:第 1 页 包装物壁垒
A企业在基地和利基市场,啤酒包装物对企业和渠道商来讲都有非常大的资金压力,A企业采《 华 夏 酒报》全年订价156元用专用瓶箱的策略,不但降低产品价格,而且也为对手渠道商设置壁垒。在有A企业特色的市场操作中,前期曾经有意无意地对渠道商放纵包装物铺垫和赊欠,满足市场和弱小渠道商家对产品和包装物的巨大需求。一般情况下,小的销售点和渠道商对包装物依赖性非常强,通常卖某种产品后,基本就不销售其他品牌的啤酒,而且A品牌的产品属于畅销产品,这种情况更加普遍。经过数年的市场运作,A品牌在Y地区根据地市场箱装酒的占有率高达82%,这也让A啤酒在中小型现饮渠道和非现饮渠道成为绝对的首选品牌。然而无规则的铺底和赊欠也为A企业造成几百万的呆帐,这吞食了企业的利润。
B品牌为相对规范的现代企业,在包装物使用上相对严格。B品牌期望包装的包袱让A企业背下去,而转战利润产品纸箱酒的运作。A企业这种“杀敌八百而自损一千”的做法,也让对手B品牌不敢跟近而远远观望,希望奇迹出现。
人员壁垒
A企业充分利用渠道商成员、销售人员、促销代表、终端老板等多为本地人的优势,动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人脉关系,编织起一张复杂的人际关系网络,特别在对终端售点的控制上,更是演绎得淋漓尽致,发动这条啤酒产业链条上各个环节的人的力量,倡导喝A系列的产品。特别是,近几年对当地领导消费群体的公关取得很大进步。用各种资源来对抗B品牌的利益买断。
B品牌的主要销售人员基本属于外地委派,人在他乡缺少相应的人际资源,渠道商和促销人员虽以本地人为主,大多资源有限。在对终端的说服过程中,B品牌非常被动,这也造成其投入专场资源的终端,大多被A企业多方游说,最后成了混场,这也许是专场不专销的症结。地域性壁垒
A企业有B品牌不可复制的“基因”,在Y地区,A企业是通过对当地地产啤酒企业收购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工厂所在地的民众基础,消费者的本土、家乡情结,成为A企业长期垄断市场的群众基础。对当地企业的利税回报、解决职工就业以及当地政府的扶持,成为A企业稳固的利益基础。
近年来A企业积极投身当地公益事业,与共青团联合开展帮助贫困大学生上学的爱心助学活动、设立当地大学A啤酒奖学金、贫困山区教育资助、赞助当地体育比赛、冠名政府倡导的啤酒美食节以及热情响应相关部门的号召活动。
正是A企业积极投身公益事业,改变企业和品牌的社会公众形象,增加企业对社会的责任表现,为A企业和品牌在当地赢得了相当高的民心,让A品牌融入当地消费者的文化和习惯中去,使A品牌得到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B品牌属于全国性品牌,企业常以央企自居,采取高举高打的策略,成了高高在上的大品牌,而在Y地区就成了外来的品牌。B品牌不能够改变的事实是在Y地区无工厂,与当地利益联系不多。B啤酒的本土化策略,只能在战略上寻找切割对方的机会。在商战中,B品牌利用对手利益分布的不均,寻找突破口。而A企业虽然属于Y地区的啤酒企业,但是核心利益归属地在毗邻的Y县,即A企业属于县属企业,而B能否在Y市得到某种公众力量的支持呢?切割利益,并不是真的要把B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当地邮局可订阅品牌的企业变成Y地区的企业,而是让消费者觉得B啤酒是自己的品牌和企业。经过这种战略上的切割后,B品牌将赢得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时间。而实现这些是需要战术上的配合来实现的。
产品壁垒
A企业在产品品种结构、梯度和产品组合上苦心布局。普通箱装啤酒,采取同层次不同区域多品名策略,在核心市场投入感官上大瓶装的“新A啤酒”,在其他区域投入“A啤酒新一代”,而在外围游击市场投入“A清泉啤酒”。虽然在同一档次上,却故意用不同的包装区割,有意地破坏产品“一直性传播”。正是这样不怕麻烦有意的设置,保证了A啤酒在市场上的正常流通,减少外围市场对其核心根据地市场的窜货困饶。
A企业在产品名称上和包装上,体现了差异化的思路,主攻终端售价4元/瓶的“2008A啤酒”和替换它的“知心朋友啤酒”,瓶子采取异形瓶,商标融入品牌荣誉,包装采用感官较上档次的镭射纸印制, 主打“知心朋友啤酒”的感性诉求,通过对啤酒的消费,唤起消费者的情感因素,从而吸引消费者长期重复消费。
此外,A企业将广告语和产品融合在一起,创新推广模式首次强于B品牌同层次的概念诉求名称“B原汁麦啤酒”。细分主攻终端售价5元的“向家坝啤酒”,则是A企业首度采取双品牌策略的成功典范。现在“向家坝啤酒”已经成为公司强有力的拳头产品,并且在该细分领域,确立了其霸主地位。B品牌在产品上曾经是Y地区啤酒市场的先驱者。其2005年上市的“绿标518”,以独特的包装,仅靠瓶盖收集的促销方式,曾经创造当时第一销售单品的神话,后来在A品牌的升级跟近下,自身全国统一几次换标,穿上中国元素新衣服的“518”,沦为跟随型产品。虽然在城区市场留给渠道上的差价是“新A啤酒”的3倍,然而市场表现却是不温不火,销量远远落下。
B品牌主推产品“B原汁麦啤酒”推广得并不成功,成了B啤酒的心中之疼。在Y城区AB类核心终端,B啤酒通过终端投入建《 华 夏 酒报》全年订价156元立起来的专场,形成4元—5元细分市场的相对优势,6元—10元细分市场中“勇闯”、“纯生”占据优势的状态。两年后,B品牌改变了2008年中期多个品种混战的局面,逐渐形成3、4、5、6、8、10元/瓶的清晰产品线。期望通过产品的“有效覆盖率”和“单点占有率”,来实现细分市场上的份额。
2010年,Y地区啤酒市场的博弈,增加了诸多变数。市场竞争者增加了不少,虽然这些市场参与者不能够颠覆A和B啤酒在该地区争霸的地位,但是A和B之间的战争是一场“持久战”。 求索,一个酒水营销道路上坚定的践行者、特约撰稿人、行业观察者。 邮箱/QQ同名号码:hellcat6811@sin.com,博客:http://blog.sin.com.cn/hellcat6811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